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品茗賞雨

    按苗語的方言劃分有三大族群,這也是目前最科學、主流的劃分方法。

    東部方言,又稱湘西方言,(西部次方言自稱嘎雄、代雄,東部次方言自稱代叟)聚居於湘西、銅仁、恩施和渝東南,目前只有湘西、銅仁的松桃、渝東南的秀山的東部方言苗族保留著苗語和服飾。

    中部方言,又稱黔東方言,自稱木、嘎努(嘎鬧、嘎挪),主要分佈於貴州黔東南州和廣西的融水縣,散居於貴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安順市、貴陽市等地。語言和服飾儲存較好。不過湖南懷化和邵陽一帶已不會苗語的苗族被指為中部方言苗族漢化而成(也有說法是東部方言苗族,或者兩者皆有)。

    西部方言,又稱川黔滇方言,自稱蒙(數量最多)、阿卯(僅限於大花苗),分佈於貴州除銅仁市外的大部分地區、雲南全省、四川南部、廣西西部,以及東南亞的老、越、泰三國,寮國戰爭後,一部分以難民身份移居歐美(主要是美國和法國)。

    單說中國的,東、中部方言的苗族聚居地很集中,湘西、黔東南一個縣的苗族人數上10萬輕而易舉,但西部方言苗族分佈的很散,一個縣有五萬就算很多了,川南苗族每個縣人數都不過萬。可能和西部苗族的長期的逃難歷史有關,而湘西、黔東南一直是苗族大本營。

    我們在電視看到的那種苗族銀飾是中部方言苗族的一種(現在已經推廣到地苗族群體中了),中部方言苗族穿的銀飾最多,有銀冠、銀圍頭、銀鎖、銀衣等,服飾型別也達幾百種。東部苗族銀飾次之,傳統的東部苗族有銀圍頭、銀鎖之類的,沒有銀冠,湘西民國時期的老照片裡有過和中部苗族一樣的銀項圈,建國後已消失,80年代又從黔東南從新引進。

    西部苗族基本不佩戴銀飾。

    此外就是湖南懷化邵陽一帶的苗族,基本已喪失苗語,懷化麻陽的苗族原屬東部苗族,只有一個鄉還有苗語分佈,懷化南部的苗族使用一種叫貓家話的漢語方言,邵陽的苗族使用城步平話、關峽平話等帶有苗語詞的漢語方言(在他們觀念裡,這就是苗語),懷化邵陽這帶的苗族有一部分在明清時,隨軍前往貴州西部做了屯兵,在當地被稱為喇叭苗。

    海南苗族實際上不是苗族,而是瑤族,屬於瑤族金門方言(大陸的金門劃為瑤族),當年劃錯了,後來將錯就錯,不過苗族和瑤族本來就屬於同一語族,在廣西也有一群使用苗語支布努語的人被劃為瑤族,稱布努瑤。

    此外有人會提白苗、黑苗之類的,這種分法常見於各種小說,依據苗族的服飾顏色,但如今已不適用。首先這種分法非常不嚴謹,以上述方言群體的基礎來說,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中都有黑苗的說法,但實際上不是一個群體。西部方言群體裡自己還分了三種花苗,大花苗、小花苗、文山花苗。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苗族服飾早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東部苗族以前因為女著紅裙、男系紅腰帶被稱為紅苗,但如今東部苗族的裙裝已經消失,服飾以青、黑為主,已經和紅聯絡不到一塊,黔東南的苗族舊稱黑苗,服飾尚黑,如今服飾顏色反倒傾向於紅色、藍色。西部苗族舊時分了黑、白、青、花等色系,但如今西部苗族的服飾已經“大一統”,估計西部苗族自己僅憑服飾,都分不清什麼青、黑、白之類的。所以還有人(特別是苗族人)跟我提什麼紅苗、黑苗之類,我個人會覺得他跟不上時代。

    還有按非服飾顏色特徵分的,比如歪梳苗、長角苗、偏苗、短裙苗、錦雞苗、河邊苗之類的,這些和以上按服飾顏色的分法類似,都沒有嚴謹性,原本是同一支系苗族,換個地方,就成了另一種叫法;原本是不同支系,也可能用了相同的稱呼。

  • 2 # 木兮慕溪

    說起苗族,不免為其燦爛絢麗的文化,歷史悠久的工藝傳承讚歎不已!劍河縣苗族與雷山縣苗族在苗繡工藝、服飾等方面有所差異。

    劍河與雷山相鄰,同屬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發源於中國東部,現今已發展為一個國際性民族。

    劍河苗族與雷山苗族雖同屬苗族且相鄰,但在苗繡工藝、服飾、習俗等等都有所差異,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它們的獨特風情吧!

    苗繡—非遺

    苗繡指的是中國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早在2006年,苗繡就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彌足珍貴!

    因形式與風格不同,分為雷山苗繡、花溪苗繡、劍河苗繡。

    雷山苗繡:在形制和造型上,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誇張手法,大膽使用多維立體造型和型中型的複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徵等的表達技巧。

    劍河苗繡:以錫繡與紅繡最具特色。錫繡用金屬錫絲條在藏青棉布桃花圖案上刺繡而成。工藝獨一無二、特殊用料、手工精細、做工複雜使其具有極高的鑑賞與收藏價值。

    (上圖為紅繡,下圖為錫繡)

    服飾—穿在身上的史書

    從古流傳的苗繡工藝使得苗族的服飾極具特色且複雜多樣,若要研究,恐一本書也無法承載。在此就簡單的瞭解一點:苗族服飾包括衣、裙、包頭、腰帶、綁腿、揹包、背兜及各樣銀飾。

    雷山服飾:由苗衣、百摺裙、綵帶裙組成。按結構和風格劃分又有長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其特徵是色彩豐富、技法多樣、紋飾多為動植物或吉祥之物。

    劍河服飾:多達10多種,以紅繡服飾與錫繡服飾最有特色。繡制與穿著不講究年齡層次的區分,一套盛裝可陪伴一個女子的一生。

    民俗風情—苗族喜過節,一年大小節日不斷並有各樣的慶祝活動,講究“無酒不成宴席”,但慶祝節日的日期卻不統一。

    劍河民俗:

    劍河苗族多聲部情歌是一大特色,其演唱聲樂技巧要求高,演唱難度大,經常在情侶間在室外戀愛交往時進行。

    二月二敬橋節,這是當地最隆重的節日,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過節時以家族為單位,到村寨外的橋邊敬橋祭祖,吃酒歡娛,企盼子嗣綿綿,族群興旺。

    三月三踩蘆笙,蘆笙手在圈內領舞,村民盛裝逆時針繞行,男女老少層層疊疊,銀飾發出悅耳的聲音,好不熱鬧。

    雷山民俗:

    雷山苗族習俗、歌舞、民族工藝等都保留著傳統的文化內涵,是苗族歷史文化教科書。

    五大舞:銅鼓舞、木鼓舞、蘆笙舞、錦雞舞、古瓢琴舞

    五大節:爬坡節、吃新節、苗年、鼓藏節、招龍節

    五大手工工藝:銀飾、刺繡、織錦、蘆笙、臘染

    吃新節:為紀念苗族始祖“引否飛”“莫否飛”,感恩上天賜福,預祝豐收之年。一般有對歌、賽歌、賽馬等活動。過節時以糯米飯為主食。

    爬坡節:(吃姊妹飯節)一年一度特有的擇偶戀愛的歡聚盛會。

    鬥牛:每年7-9月的吃新節和11月的過苗年會舉行大型鬥牛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à啊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