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
2 # 阿王嬤嬤
提幾個小建議:
1.父母必須冷靜,不急躁;
2.讓變臉的孩子自己單獨待著,若孩子有摔東西等行為,就把他抱住,啥也別說,也不用看他;
3.家裡的長輩不要有任何護崽的行為與話語,這個父母自己要提前溝通好;
4.沒有人關注變臉的孩子了,孩子自己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5.開始教育,樹立規矩,以後也嚴格執行。
提幾個小建議:
1.父母必須冷靜,不急躁;
2.讓變臉的孩子自己單獨待著,若孩子有摔東西等行為,就把他抱住,啥也別說,也不用看他;
3.家裡的長輩不要有任何護崽的行為與話語,這個父母自己要提前溝通好;
4.沒有人關注變臉的孩子了,孩子自己就會慢慢安靜下來;
5.開始教育,樹立規矩,以後也嚴格執行。
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化表現感到頭疼不已。然而事實卻是,孩子的大多數行為問題,背後有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多時候就是情緒在作怪。所以,父母去觀察孩子的情緒,並且給予相應的迴應很重要。父母具體該怎樣做呢?下面幾個建議不妨參考看看:
一,尊重和肯定孩子,為他們的情緒發展推波助瀾
孩子的情緒發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每個孩子的發展快慢和程度也都是是因人而異,因成長環境和刺激而異的。如果教養過程中父母過度壓抑孩子的情緒,或者忽略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發展就會變得緩慢甚至單一。
比如當孩子發現勺子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興致勃勃在玩的時候,也許在成人看來只不過是個在普通不過的東西了,會覺得孩子的行為幼稚可笑,奪回勺子不再讓孩子玩兒,或者任其自己擺弄不予理睬,這樣就忽略了孩子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遲鈍。但如果家長也饒有興致的加入孩子的遊戲,就是在鼓勵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是分享。孩子只有得到家長的肯定,情緒才敢繼續向更廣泛更深入的複雜情緒發展。
二,多擁抱孩子
父母親要多擁抱孩子,讓孩子透過與母親肌膚的接觸知道自己是被疼愛的,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孩子除了營養上的需要之外,還有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會感到媽媽的愛護和關懷,他會凝視著媽媽的臉,看著媽媽的口形,聽著媽媽親切的聲音。肌膚親情能夠滿足孩子的精神需要,也是幫助孩子發展情緒與人際的重點。爸爸、媽媽的懷抱越溫暖、親密,孩子的情緒就越穩定、有自信,所以父母們千萬別忽視。
三,關注孩子的哭鬧和“問題”行為,對孩子的情緒及時做出迴應
孩子生下來就會哭。哭是嬰兒與外界溝通的第一種方式。透過嬰兒的哭泣,媽媽可以知道:孩子是飢餓,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還是感到寂寞了。半歲的孩子只有用哭來表達他的需要和請求,如果媽媽不關心孩子的哭,孩子就會感到很無助。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悲觀消極,並且不再為達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設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到孩子語言的發展。所以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的哭,努力去理解孩子哭聲中的含義。同樣,若發現孩子狀態不太對,也需要考慮到孩子的情緒是否收到挫折或堵塞。
四,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出生就讓他離開父母單獨睡。其實,要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的情緒穩定,情緒一旦穩定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獨立性。如果讓孩子從小離開母親,在他需要聽到母親的聲音、嗅到母親身上的氣味、得到母親的精心照料時,卻得不到應該得到的滿足,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同時還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自然就不會增強他的獨立性。所以,在孩子6個月之前,媽媽最好能在孩子身邊睡,適時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搖籃曲,讓孩子心滿意足地安然入睡。
總之,無論是孩子的好情緒還是壞情緒,父母都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並與孩子分享。這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刻。在孩子憤怒的時候儘快安撫,在孩子失落的時候一起面對,在孩子歡笑的時候陪TA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