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張佳坤3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譯詩:竹林如屏,無纖塵,青青欄杆,池水漾,碧波澄,空際啟思神,遙想那,崔家兄弟,城關疊疊,相隔阻重深。散不盡,似愁秋雲,更那堪,晚來霜風悽緊,留幾扇,殘葉敗荷,待秋雨,滴滴敲打——到天明。鑑賞:讀李商隱的詩,只能是體會和品味。力求把握詩作的審美意象 ,並且調動讀者自己類似的心理經驗,才可能溝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辦法是無能為力的。譬如說,這首詩中崔雍、崔袞是何許人?家世如何?與詩人的關係怎樣?這類問題完全不必去尋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該問。憑藉詩人提供的文字語碼,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一處鳳尾森森的竹塢,清幽之至,遺世超塵。非常奇怪又非常合理的是,越是在幽靜的處所,思緒卻偏偏象插上了雙翅而飛翔起來,哪怕思念的物件隔著幾重山水,幾重城池。濃重的陰雲沉積不散,寒霜的遲到才留下了幾枝枯萎的荷葉在風中舞動,聽上去彷彿是秋雨瀟瀟。在這首詩中,詩人並沒有用一字一詞來直接抒發他的情感,標明自己的情感狀態究竟如何,只使用了一個非常平常的中性詞——"想思 ",而其他則全是關於自然物象的描寫,是竹塢,是水檻,是秋陰,是枯荷。不過,這諸多物象竟然像是在黃連般苦澀的汁液中浸泡多時,等到嵌入這首感懷詩時,依然發散出沉重痛楚的傷感情調。這哪裡是在寫物?明明是在寫心 !可是我們又不能不看到 ,這首詩又不是浪漫放肆,它的內部結構又充滿了審美的秩序。紀昀解釋這首詩時曾經指明 :"‘秋雨不散"起‘雨聲",‘飛霜"起‘留得枯荷",此是小處,然亦見得不苟。"也就是說,物象滲透了心聲,而心象卻又不侵凌物象,兩者之間達到了一合二,二合一的那種和諧境界。李商隱是開一代詩歌風氣的天才。在李杜韓白這些大師的後面,創造顯然是難事。也許可以說,李商隱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獨特選擇。較之前輩而言,他也許不夠開闊宏大,不夠積極樂觀,但是他終究開闢了一條新路。這不僅意味著他撥轉了詩歌的創作方向,使之內心化與個人化了,更意味著他在心象的馳騁與物象的駕馭之間,尋求到了一種新的審美的均衡,一種新的創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則可以說李商隱的詩,盡得曲涵含蓄之美,而這正好體現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藝術精神。思考題:首句寫出駱氏亭怎樣的環境特點?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三、四兩句突出了什麼主旨?運用的表達技巧是什麼?試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寫出駱氏亭清靜寂寥的環境特點,既是客觀的環境描寫,又曲折地反映出詩人的情緒,為下文抒發思念之情伏筆。突出了思念之情,採用寓情於景的表現手法,這兩句詩人把自己的思鄉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陰不散正是"思情脈脈不息"的形象寫照,單調的雨打枯荷聲更增添了環境的寂寥和詩人無法排遣的思念。

  • 2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重過聖女祠 白石巖扉碧蘚滋, 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 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 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 憶向天階問紫芝。 霜月 初聞徵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裡鬥嬋娟。 蟬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贈劉司戶〔艹賁〕 江風揚浪動雲根, 重碇危檣白日昏。 已斷燕鴻初起勢, 更驚騷客後歸魂。 漢廷急詔誰先入, 楚路高歌自欲翻。 萬里相逢歡復泣, 鳳巢西隔九重門。 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 劍外從軍遠, 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 迴夢舊鴛機。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北齊二首 一笑相傾國便亡, 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 已報周師入晉陽。 巧笑知堪敵萬幾, 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 更請君王獵一圍。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憶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贈柳 章臺從掩映, 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 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 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 青樓撲酒旗。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風雨 淒涼寶劍篇, 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 青樓自管絃。 新知遭薄俗, 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 銷愁鬥幾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貂毛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