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從創作方法、媒介、觀念、評價標準和欣賞角度等各個角度回答。
67
回覆列表
  • 1 # 名師巨典

    按照藝術發展,路子大概是這樣的:

    傳統藝術,也就是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時期古典藝術,這幾個時期以寫實為主的藝術風格。

    然後是現代藝術,是一個大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多流派風格,比較強調“個人風格特性”。最後是當代藝術,是立足於當下時代文化下的藝術作品。

    當代藝術家孫韜作品《饢》

    他們的本質區別就是在創作風格、形式、思想上的差異,也是在時代影響下,藝術發展必然經歷的階段。傳統是現代的基礎,現代是傳統的演變。

    當代藝術,則是立足於當下時代背景,文化背景的藝術風格,如我們生活在一千年前,我們創作的是傳統藝術,但是我們就可以稱為當代藝術,以此類推。

    當代藝術家孫韜素描作品

    比如傳統藝術,強調寫實,對人物的比例、色彩、透視、題材、思想等,是構成西方繪畫藝術基礎理論體系的時代。

    這個階段在中國解釋看來就是“像”的階段,是“規矩”的階段,只有邁過了這個階段,才能“不像”,才能發揮自己的“意”。

    當代藝術家孫韜《圓明園劫難》區域性

    現代藝術就比較抽象,強調個人的特色和價值,可以是現實的,超現實的,可以是抽象的,立體的,印象的。是建立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用個人的思想進行誇張式的表達。

    傳統藝術,是根。

    現代藝術,是枝葉,是多種多樣的。

    當代藝術家孫韜作品《奧立卡像》

    當代藝術,可以是根也可以是葉,只要是立足於當下創作出來的任何新老流派的作品,都可以成為當代藝術。

  • 2 # 陳思進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難以直接回復這個問題,就先推薦一下中國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蔣勳的《西洋美術史》等圖書或音訊節目。同時,恰好剛在“顧衡私家好書榜”聽到對《譁眾取寵》一書的推薦《那些看不懂的當代藝術為什麼那麼貴?》,談得非常好,就借用其中部分內容,來回應一下此問題吧:

    這是一本講當代藝術的書。作者格雷森·佩裡是倫敦藝術大學的校長,也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院士。

    關於如何理解藝術,尤其是如何理解當代藝術,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很困難的事情。我覺得也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佩裡這本小書雖然沒說讓我撥雲見日吧,但還是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

    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這三者如何區分呢?我從佩裡這本書中得到的啟發的是,看他們為誰而畫。

    所謂古典藝術時期,其實就是訂製時期。和貴婦找裁縫做付手套做一頂帽子是一樣的。裁縫在動手做之前,就知道是為誰而做的,會得到多少收入,以及顧客關於質地、大小和樣式的各種需求。也就是說,設計方面,主要是人家顧客拿主意。

    繪畫也是這樣,英國另一個藝術史學者巴克森德爾專門研究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合同。他發現,即使是拉斐爾的聖母像,畫什麼題材、畫多大、畫幾個人、是站著還是坐著,合同裡都規定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候,大家還把畫主要當作一個工藝品來看待,這麼著,就很在意材質。覺得一幅畫之所以貴,主要是因為用的材料貴。於是,合同裡除了畫的大小、構圖的複雜和簡單、畫幾個人之外,關於用多少金線,以及昂貴的顏料用在聖母袖口還是腳上的鞋,都有嚴格的限定。

    那麼,什麼是現代繪畫呢?其實就是大賣場。

    博馬舍發明了百貨商場,裁縫們不用等貴婦上門了,沒事兒就做大路貨吧。做好了往百貨商場一堆,讓大家隨便選。繪畫也同樣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就是,畫家先畫,畫完了等客人來挑。那客人喜歡什麼呢?光靠瞎猜可不行,只能緊跟時代潮流。

    那這個時代潮流由誰來制定呢?那就是控制了大眾傳媒的文化人來制定。所以,現代繪畫,本質上不過是各種哲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的具象化而已。比如印象派與實證主義哲學、野獸派與伯格森生命哲學、表現主義與自由意志、超現實主義與精神分析。至於象徵主義和達達主義,那跟文學運動的關係就更加密不可分了。這些名詞和流派,你不太熟悉也沒關係,我就是舉個例子。

    而當代藝術呢?當代藝術最大的困境在於,它的銷售物件又一次發生了變化。它不再針對廣大中產階級了。如此一來,藝術家與報紙雜誌和電視這些大眾傳媒保持良好互動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當代藝術的顧客變成了公共機構、私募基金、收藏家。需要注意的是,藝術品收藏市場的興起,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也就是佈雷頓森林協議垮臺之後,貨幣失去了錨,各國都濫發紙幣,藝術品成了保值儲值和升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從那以後,藝術品,既不指向審美,也不取悅大眾。它成了一個特別脫離群眾,也特別脫離現實的東西。

    那麼,如果一件藝術作品,既不炫耀技巧,也不以喚起基於審美為基礎的情感共鳴為責任,更不取悅大眾,那怎麼說服有錢人產生購買呢?換句話說,怎麼向買主證明它作為一件藝術品,擁有良好的品質呢?

    佩裡總結的幾條特別好。

    首先,你要過得了同行評價這一關。因為現代藝術,已經從技藝演變成了一項複雜而精巧的概念。它好還是不好,是不能由觀眾來評判的。就像音樂,《小蘋果》最熱,但就音樂品味而言,它是濫俗的,是沒有長久價值的。而收藏家買藝術品,在意的並不是現在的價格,而是它100年後可能的價格。

    其次,是策展人。策展人透過把一件作品在哪裡展、和誰一起展,來標定這件作品的價值。就好比你做了個服裝新品牌,你把專賣店開在GUCCI旁邊還是優衣庫旁邊,那身價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第三,經紀人決定把你的作品賣給誰,這個也很重要。福特基金會來買,5塊錢;火車站倒賣火車票的王小二來買,多少錢也不賣。用這個辦法,告訴收藏家,你100塊買的話,以後會升值。

    最後,就是專業雜誌了。既然當代藝術已經成為一個關於概念的遊戲,那就要建立起作品與作品之間的觀念譜系。

    但恰恰是在這一點上,當代藝術的工作做得並不好。你聽藝術圈裡的一些人聊哲學,和聽村頭小賣部翠花嬸聊弗洛伊德沒啥樣。三句話之內就拐到算命上去了。不過也沒什麼關係,反正收藏家也不真的在乎你都說了些什麼。

    這套機制,表現怎麼樣呢?

    截止目前,我覺得運轉良好。當年曼佐尼把自己的大便裝在罐頭裡,按當時黃金的價格,每罐淨重30克的大便,標價37美元。現在,這些大便罐頭比黃金貴了250倍。只要有錢人高興就好。

    當然,佩裡這本《譁眾取寵》,說的可不僅僅是當代藝術內在的銷售邏輯這一件事兒。它也探討了藝術的邊界問題、藝術與大眾的關係等等。也可能是當代藝術方面的書我看的並不多。但這真的是一本我能看得下去,並且看得津津有味的一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到尤文圖斯會為歐洲帶來多大的利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