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任何物質在液化後都要放出熱量,在氣化時都要吸收熱量,這是最普遍的物理現象。空調冰箱就是利用了這個道理,將製冷劑液化放出熱量,然後再讓他蒸發吸收熱量。液化放出熱量的位置和蒸發吸收熱量的位置不能在一處,否則沒有任何效果。因此空調就有了室外機,目的是散熱和其它主要功能,冰箱則散熱器在冰箱外部。
那麼怎麼能實現製冷劑液化-氣化呢?我們知道,氣體物質在它的臨界溫度下,當壓力達到一定值的時候,就會液化。所謂的臨界溫度就是在這個溫度之上,無論採用多高的壓力都不能使他液化。當溫度高於氣體物質在某個壓力下的沸點之上時就會發生氣化,氣化時吸收熱量,吸收的熱量從環境中獲得,從而實現製冷。
用於上述實現製冷的氣體物質就是製冷劑。作為製冷劑的物質通常常溫下為氣體,便於蒸發,而且臨界溫度不能太低,否則壓縮時液化不容易。還要要求無毒,無異味兒。常見的製冷劑為氨、氟(這個字念服笨蛋才唸佛呢)里昂。
氟里昂實際上很多種物質的總稱,是一種系列產品。那麼他是什麼物質呢?實際上就是滷代烷,常見的是滷代甲烷。例如一氟三氯甲烷、三氟一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等等。也就是甲烷的分子中的氫原子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你可以自己組合出不同的物質。當然了,這種滷代烷一定要有氯原子和氟原子存在,不能全是氯也不能全是氟,而且烷烴中的氫原子全部被取代。倒不是說不存在這種物質,而是滿足不了作為製冷劑的要求,例如四氯甲烷,常溫下為液體,也就是四氯化碳,不能做製冷劑的。但是四氯化碳中的一個氯被氟取代,就可以做製冷劑。
製冷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壓縮機將蒸發器來的氣體制冷劑進行壓縮,由於室溫低於製冷劑的臨界溫度,當達到所需的壓力後液化,液化時放出大量的熱,這些熱量透過散熱管、散熱片散發到空氣中,也就是冰箱後面的散熱管、空調室外機的風扇吹著的散熱片。
液化後的製冷劑散熱後,溫度降低到接近室溫,經過緩衝器後再透過毛細管進入蒸發器,蒸發器就是粗管,上面帶有導熱良好的金屬片。製冷劑在這裡蒸發,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得蒸發器周圍溫度迅速降低。對於冰箱,蒸發器就是冷凍室周圍的金屬和部分,對於空調就是室內機裡面的金屬管和外面的吸熱片,和冰箱不同的是,空調蒸發器溫度不是低嗎,用風扇吹他,於是空調就吹出了冷風。冰箱同志則住在密封箱裡,由於蒸發器不斷地吸熱,使得這裡面溫度很低,低到零下十幾度。
製冷劑在蒸發器蒸發後變成了氣體,再到壓縮機壓縮,結果又放出熱量變成了液體,成為一個迴圈。那位優點物理知識的姐姐該問我了:“不對吧?如果說製冷劑在工作中不是在密閉的、迴圈的系統中運作沒有任何問題,但製冷劑和壓縮機等在一個密閉的系統內進行迴圈,那壓力應該是平衡的,也就是壓力不變啊,既然不變,那液體怎麼可能變成氣體呢?便不成氣體,制個屁冷啊?”姐姐,前面說了,在蒸發器前面有個毛細管,這個毛細管的作用就是減壓,為什麼呢,你想想毛細管後面的是蒸發器,蒸發器空間是很大的,毛細管很細,流著的是液體,到了蒸發器,空間突然增大,而且蒸發器後面就是壓縮機,壓縮機會及時地抽取氣體,於是透過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內液體制冷劑由於壓力低,不得不氣化了,於是上演了氣化吸熱的一幕。
製冷機理就是這樣的,簡單吧?那溫度是怎麼控制的?冰箱和空調溫度控制都是透過啟停壓縮機來實現的。壓縮機總在那裡幹活兒就冷,反之就不製冷。
控制溫度的部分叫溫控器,冰箱的比較簡單,有機械的,也有電子的,空調基本上都是電子的。機械的相對比較簡單,就是一個密封管,裡面裝有膨脹係數大的液體或氣體,當溫度升高時,膨脹,推動開關,使冰箱供電導致壓縮機啟動。
電子的也很簡單,一般是一個熱電阻溫度計或或者半導體溫度計(所謂的溫度計實際上是感測器),溫度變化導致感測器引數變化,透過電子電路實現對壓縮機供電電路的開關。電子溫控有好處,便於實現遙控、定時、等等。
近年來出現的所謂,號稱節能,實際上是透過變頻技術調節拖動壓縮機的電動機的供電頻率來實現調節電機的轉速。我們知道調速很難實現,冰箱、空調中的壓縮機都是有拖動的,特別是空調,美女、衰哥喜歡溫度不一樣,總愛調來調去的,如果不採用變頻調速在平穩電機運轉,只能透過間斷執行來實現。我們知道,電動機在啟動過程中,需要較大的起動電流,因此對電網的電壓造成波動,甚至燒掉不耐壓的裝置,最常見的是白熾(這個字念赤)燈燒斷鎢絲。剛剛啟動不久的電機往往由於溫度對它的控制又要求停機,反反覆覆導致電機頻繁啟動,一方面浪費電能,另一方對壓縮機等部件的機械部分也會造成疲勞、磨損等。採用,就可以在電機在根據溫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轉速來實現。的變頻調速本身不節能,但是避免了需要頻繁啟動的電機等,這時候相對傳統手段就節能了,這是相對的。
製冷劑氟可以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我們知道,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暖層、電離層等,其中在大氣層的10公里到高度的區域(平流層)臭氧有相當的濃度,是臭氧富集區,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一個分子中有三個氧原子(氧氣是兩個),臭氧可以吸收太Sunny中的紫外線,使得紫外線轉變為熱能,氧氣也可以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轉變為臭氧。單獨的氧氣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是不能把紫外線轉化為熱能的,而是直接透過。只有在臭氧存在下,才會出現臭氧在紫外線照射下轉換為氧氣,氧氣再在紫外線照射下轉換為臭氧,實際上是一種化學平衡。
在氟里昂存在的情況下,臭氧分子將會被破壞變成氧氣分子,在這個過程中,氟里昂並不發生變化,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也就是說,氟里昂破壞了臭氧分子後自己並不被消耗掉,氟里昂自然降解過程十分緩慢,因此大氣中氟里昂的濃度增加自然而然會把臭氧破壞乾淨。自然界的臭氧的產生一般是透過空氣放電也就是閃電過程中有氧氣轉變而來的,在自然環境下,臭氧的產生和消耗是平衡的,但人類製造了氟里昂,就會破壞這種平衡。
臭氧被破壞了,太Sunny中波長小於290奈米的紫外線就會對生物造成極大的影響。
製冷技術除了液化蒸發法,還有半導體制冷技術。實際上某些板式半導體在通電時,會出現溫度差,導致一面冷另一面熱。於是就出現了利用這一技術的微型冰箱、涼帽等,某些飲水機的冷熱水,就是半導體制冷。半導體制冷優點是無噪音,無製冷劑,無運轉機構,如意控制溫度,但致命缺點就跟五筆字型類似,耗電量大(五筆字型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應用領域比較窄。
我們知道任何物質在液化後都要放出熱量,在氣化時都要吸收熱量,這是最普遍的物理現象。空調冰箱就是利用了這個道理,將製冷劑液化放出熱量,然後再讓他蒸發吸收熱量。液化放出熱量的位置和蒸發吸收熱量的位置不能在一處,否則沒有任何效果。因此空調就有了室外機,目的是散熱和其它主要功能,冰箱則散熱器在冰箱外部。
那麼怎麼能實現製冷劑液化-氣化呢?我們知道,氣體物質在它的臨界溫度下,當壓力達到一定值的時候,就會液化。所謂的臨界溫度就是在這個溫度之上,無論採用多高的壓力都不能使他液化。當溫度高於氣體物質在某個壓力下的沸點之上時就會發生氣化,氣化時吸收熱量,吸收的熱量從環境中獲得,從而實現製冷。
用於上述實現製冷的氣體物質就是製冷劑。作為製冷劑的物質通常常溫下為氣體,便於蒸發,而且臨界溫度不能太低,否則壓縮時液化不容易。還要要求無毒,無異味兒。常見的製冷劑為氨、氟(這個字念服笨蛋才唸佛呢)里昂。
氟里昂實際上很多種物質的總稱,是一種系列產品。那麼他是什麼物質呢?實際上就是滷代烷,常見的是滷代甲烷。例如一氟三氯甲烷、三氟一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等等。也就是甲烷的分子中的氫原子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你可以自己組合出不同的物質。當然了,這種滷代烷一定要有氯原子和氟原子存在,不能全是氯也不能全是氟,而且烷烴中的氫原子全部被取代。倒不是說不存在這種物質,而是滿足不了作為製冷劑的要求,例如四氯甲烷,常溫下為液體,也就是四氯化碳,不能做製冷劑的。但是四氯化碳中的一個氯被氟取代,就可以做製冷劑。
製冷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壓縮機將蒸發器來的氣體制冷劑進行壓縮,由於室溫低於製冷劑的臨界溫度,當達到所需的壓力後液化,液化時放出大量的熱,這些熱量透過散熱管、散熱片散發到空氣中,也就是冰箱後面的散熱管、空調室外機的風扇吹著的散熱片。
液化後的製冷劑散熱後,溫度降低到接近室溫,經過緩衝器後再透過毛細管進入蒸發器,蒸發器就是粗管,上面帶有導熱良好的金屬片。製冷劑在這裡蒸發,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得蒸發器周圍溫度迅速降低。對於冰箱,蒸發器就是冷凍室周圍的金屬和部分,對於空調就是室內機裡面的金屬管和外面的吸熱片,和冰箱不同的是,空調蒸發器溫度不是低嗎,用風扇吹他,於是空調就吹出了冷風。冰箱同志則住在密封箱裡,由於蒸發器不斷地吸熱,使得這裡面溫度很低,低到零下十幾度。
製冷劑在蒸發器蒸發後變成了氣體,再到壓縮機壓縮,結果又放出熱量變成了液體,成為一個迴圈。那位優點物理知識的姐姐該問我了:“不對吧?如果說製冷劑在工作中不是在密閉的、迴圈的系統中運作沒有任何問題,但製冷劑和壓縮機等在一個密閉的系統內進行迴圈,那壓力應該是平衡的,也就是壓力不變啊,既然不變,那液體怎麼可能變成氣體呢?便不成氣體,制個屁冷啊?”姐姐,前面說了,在蒸發器前面有個毛細管,這個毛細管的作用就是減壓,為什麼呢,你想想毛細管後面的是蒸發器,蒸發器空間是很大的,毛細管很細,流著的是液體,到了蒸發器,空間突然增大,而且蒸發器後面就是壓縮機,壓縮機會及時地抽取氣體,於是透過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內液體制冷劑由於壓力低,不得不氣化了,於是上演了氣化吸熱的一幕。
製冷機理就是這樣的,簡單吧?那溫度是怎麼控制的?冰箱和空調溫度控制都是透過啟停壓縮機來實現的。壓縮機總在那裡幹活兒就冷,反之就不製冷。
控制溫度的部分叫溫控器,冰箱的比較簡單,有機械的,也有電子的,空調基本上都是電子的。機械的相對比較簡單,就是一個密封管,裡面裝有膨脹係數大的液體或氣體,當溫度升高時,膨脹,推動開關,使冰箱供電導致壓縮機啟動。
電子的也很簡單,一般是一個熱電阻溫度計或或者半導體溫度計(所謂的溫度計實際上是感測器),溫度變化導致感測器引數變化,透過電子電路實現對壓縮機供電電路的開關。電子溫控有好處,便於實現遙控、定時、等等。
近年來出現的所謂,號稱節能,實際上是透過變頻技術調節拖動壓縮機的電動機的供電頻率來實現調節電機的轉速。我們知道調速很難實現,冰箱、空調中的壓縮機都是有拖動的,特別是空調,美女、衰哥喜歡溫度不一樣,總愛調來調去的,如果不採用變頻調速在平穩電機運轉,只能透過間斷執行來實現。我們知道,電動機在啟動過程中,需要較大的起動電流,因此對電網的電壓造成波動,甚至燒掉不耐壓的裝置,最常見的是白熾(這個字念赤)燈燒斷鎢絲。剛剛啟動不久的電機往往由於溫度對它的控制又要求停機,反反覆覆導致電機頻繁啟動,一方面浪費電能,另一方對壓縮機等部件的機械部分也會造成疲勞、磨損等。採用,就可以在電機在根據溫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轉速來實現。的變頻調速本身不節能,但是避免了需要頻繁啟動的電機等,這時候相對傳統手段就節能了,這是相對的。
製冷劑氟可以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我們知道,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暖層、電離層等,其中在大氣層的10公里到高度的區域(平流層)臭氧有相當的濃度,是臭氧富集區,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一個分子中有三個氧原子(氧氣是兩個),臭氧可以吸收太Sunny中的紫外線,使得紫外線轉變為熱能,氧氣也可以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轉變為臭氧。單獨的氧氣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是不能把紫外線轉化為熱能的,而是直接透過。只有在臭氧存在下,才會出現臭氧在紫外線照射下轉換為氧氣,氧氣再在紫外線照射下轉換為臭氧,實際上是一種化學平衡。
在氟里昂存在的情況下,臭氧分子將會被破壞變成氧氣分子,在這個過程中,氟里昂並不發生變化,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也就是說,氟里昂破壞了臭氧分子後自己並不被消耗掉,氟里昂自然降解過程十分緩慢,因此大氣中氟里昂的濃度增加自然而然會把臭氧破壞乾淨。自然界的臭氧的產生一般是透過空氣放電也就是閃電過程中有氧氣轉變而來的,在自然環境下,臭氧的產生和消耗是平衡的,但人類製造了氟里昂,就會破壞這種平衡。
臭氧被破壞了,太Sunny中波長小於290奈米的紫外線就會對生物造成極大的影響。
製冷技術除了液化蒸發法,還有半導體制冷技術。實際上某些板式半導體在通電時,會出現溫度差,導致一面冷另一面熱。於是就出現了利用這一技術的微型冰箱、涼帽等,某些飲水機的冷熱水,就是半導體制冷。半導體制冷優點是無噪音,無製冷劑,無運轉機構,如意控制溫度,但致命缺點就跟五筆字型類似,耗電量大(五筆字型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應用領域比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