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餐品牌研究院

    回答第二個問題:

    餐飲消費真的降級了嗎?

    原創: 紅餐不少餐飲老闆一直被“四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點此閱讀),最近聽說消費降級是新趨勢,吃榨菜泡麵喝老白乾的人多了,心想終於可以把餐廳出品品質降一降,這樣成本壓力也就沒那麼大了。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很傻很天真”。為什麼這麼說?請看文章。

    近年來經濟下行的壓力,終於在今年切實地壓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未知帶來的恐慌,讓“消費降級”的言論甚囂塵上。

    而其論據之一,來自泡麵、榨菜、低檔白酒上市公司的財報,來自人們認知中這些“平民消費品”“廉價飲食”銷售額、利潤的雙雙大幅上升。於是,在這樣資料的“支撐”下,華人“都過上了泡麵配鹹菜就白酒的苦日子”。

    1消費真的降級了嗎

    這些“廉價飲食”的利潤上漲,真的說明消費降級了嗎?餐飲從業者都要去經營單價更低的產品了嗎?

    “消費降級”剛出來之時,就有專家在對比涪陵榨菜、老白乾酒、克明面業(五穀道場的公司)財報後,得出下圖。

    ▲ 三家企業近年財報一覽(單位:千元)

    也就是說,這些“廉價飲食”的“崛起”並不起於2018年,而是在2015年下半年。

    同時,圖中2018年營業額的二次上揚,則源於以下因素帶來的銷售、利潤增高,而非原有單品單量的提升:

    (1)提價(涪陵榨菜);

    (2)收購(老白乾酒和克明面業均有收購動作);

    (3)消費群體改變(早年涪陵榨菜口味非常重,適合下飯,但現在涪陵榨菜口感變淡,甚至被一些飯店當做小菜和冷盤,面向的主要消費群體不再是農民工,而是家庭和餐飲領域);

    (4)擴充產品線(很多泡麵企業為拉昇利潤,不斷豐富產品線,克明面業銷售額增加較大的是溼面,康師傅等知名企業增幅較大的,也是花樣繁多的高端面)。

    2該如何定義“消費降級”

    當然,你可以說上市公司離我們太遠,而身邊的消費者們都確實地攥緊了手中的毛爺爺。但或許,“錢越來越難賺了,消費者越來越難被忽悠了”才是上述結論的潛臺詞。

    如果這樣定義下的“消費降級"成立,前提則是將其對立的"消費升級"簡單定義為買更貴的的產品。

    而在此前消費升級過程中,與大路貨滯銷相對應的,還有奢侈品的全線潰敗。據貝恩諮詢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量下降了2%,多家門店虧損關閉。

    所以,錢難賺,不等於消費者不花錢,也可能是他們學會了更謹慎、更聰明地花錢。對餐飲而言,更是如此。

    3

    謹慎可以,但別輕信

    餐飲人其實早就接受、適應了高階餐飲下滑的事實,彼時,“消費升級”還處於上升期。

    但正是這段時間,給了中端餐飲發揮的空間,各種新思維的餐飲品牌開始崛起。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樂凱撒,甚至美團、餓了麼,都是在這個時間內,讓我們看到了餐飲更多的可能性。它們中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但都共同推進了整個餐飲業的升級,從菜品、銷售,到營銷,再到支付方式,一切都已然不同。

    高階菜品並沒有因為高階餐企的中落就此消失,而是透過中央廚房、物流升級、營銷走量攤平成本,達到價格親民後,在中端餐廳依然存活。

    比如大董的烤鴨店,菜品比較高階,價格雖然不能說很便宜,但相比加上眾多附加值的大酒樓,已經算良心。再如廣州的1218燒烤店,一個不怎麼起眼的大排檔,主廚是原五星酒店行政總廚,原料、燒製手法不打折扣,雖然均價超過同街的大排檔,但比起酒店的價格,絕對已是厚道,來者絡繹不絕。

    同樣的東西,價格沒有以前貴,比以前擁有更多受眾,就是“消費降級”?我們更願意將其稱為“會花錢”。

    對大眾餐飲來說,特別是針對上班族的餐企,對價格的敏感度與生俱來。

    午休時間寶貴、帶飯麻煩,隨便吃點基本是每個上班族對午餐甚至晚餐的要求,而且幾乎不分層級。員工吃外賣,老闆還會讓員工順手幫自己點一份,除了必要的商務宴請,這時的老闆員工都統稱為“上班族”。

    這時,只要餐品不是特別難吃,便捷度和價格就成為了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如果便捷度差不多,兩三元的差別就能讓消費者轉投別人的懷抱。這樣的消費確實“等級”不高,但這樣的消費已存在多年,和“消費降級”有著明顯的時間差,主打這樣受眾的餐企也遍及全國。

    很難說這樣的現象是消費降級,只是經濟下行,無形中放大了很多本就存在的經濟現象。謹慎是必須的,無腦地輕信卻沒有必要。

    4餐飲需比以前更重品質

    事實上,隨著外賣市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不僅要求吃得不錯,還得好看。不少針對上班族的外賣,除了口味,更在乎賣相,餐盒、餐具,而且這樣的外賣正越來越多,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很多隨意包裝的小店。

    消費者對“質”的要求並沒有下降,而是依然在上升。

    高階餐飲的品質無須贅述,它依然會有自己的市場,只是因為高階市場的產品溢價高,價效比低,受眾中個人比例會再減少,商務宴請比例升高,筆單價可能有所下降。

    中端市場由於有了這幾年的探索,以及被高階市場容量擠出的餐企、廚師分流到中端市場,質量在不斷提高。吃得和高階餐飲差不離,裝修、服務等附加值也不算太寒磣,還更具有個性化,高階個人消費者會更多地向中端市場轉移。

    至於大眾市場,如前文所述,不想多花錢並不等於降低要求,就算大家都是做大眾餐飲、工作餐,但價格差不多、品質更好的依然會脫穎而出。

    餐飲老闆們,特別是小店老闆,你可以把消費能力弱一點的消費者當做自己的目標客戶,但千萬別降低自己的出品品質。大家不捨得花錢了,反而會更注重消費的價效比。當年的實體小企不就是這麼被馬爸爸打趴下的嗎?能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提高品質才是從消費者們緊攥著的手中摳出毛爺爺的正道。

    結 語

    姑且不論總體市場環境如何,在餐飲業中,“消費降級”從其論據到發展沿革,大機率是個偽命題,餐飲老闆們千萬別因此對“質”降級。消費者會因為不願多花錢、花冤枉錢而更注重價效比,餐企的競爭也終將回歸到產品的比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諧號車頭的字型為什麼使用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