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鵬歷史觀

    個人認為這一仗陳友諒在戰略部署和戰略路線上就有很大的錯誤。 當時朱元璋正在打張士誠的時候應天府是一座空城,他沒有聽信部下的話趁這個機會拿下應天府、而是去打一個小小的洪都城。結果碰上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死守、不但沒能快速的拿下洪都、結果還被朱文正把他託了個半死。 在鄱陽湖大戰真正開始的時候陳友諒又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

    當時以他的軍力來說朱元璋很難取勝,結果是陳友諒自己派人用鐵鏈把自己的戰船連在一起。這讓朱元璋看到了機會,可能也是老天幫助朱元璋吧?大戰在即的時候湖面起了東風,這時朱元璋派出死士乖小船載著火藥及易燃物衝上陳友諒的戰船一場大戰就此開始。

  • 2 # 溪仔X的歷史文化觀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陳九四,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公元1359年,陳友諒挾徐壽輝,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在採石殺徐壽輝,自立為大漢皇帝,年號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陳漢與明夏、韓宋、朱元璋的西吳,分據南方,與北方的元朝分庭抗禮。對於陳友諒建立的陳漢,一方面堅持抗元,另一方面也和朱元璋作戰。不過,雖然陳友諒手握60萬大軍,但是,其最終還是敗給了只有20萬兵馬左右的朱元璋。那麼,問題來了,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陳友諒在手握優勢的背景下,為什麼還是輸給了朱元璋呢?

    一,首先,根據史料記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再出兵進圍攻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水陸兩軍號稱60萬人,陳友諒還動用水陸兩棲作戰。同年七月,朱元璋親率20萬人救洪都,出身原元軍水師叛軍的陳友諒於是撤圍,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選擇所擅長水戰迎戰朱元璋。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由此,對於朱元璋來說,雖然只有20萬大軍,卻以少勝多,擊敗了擁有60萬大軍的陳友諒。

    二,陳友諒之所以敗給了朱元璋,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鄱陽湖之戰前,陳友諒的大軍攻城受挫,也即在氣勢上正處在低谷之中。在鄱陽湖之戰前,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鎮守洪都(今南昌)。對此,陳友諒帶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守將朱文正按朱元璋堅壁挫銳的計謀,頑強堅守,抗擊陳友諒軍。此戰,朱文正堅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陳軍的有生力量,為朱元璋進行反攻贏得了時間。由此,在決戰之前,陳友諒的大軍就因為攻城不克而疲憊不堪,在士氣上明顯低於朱元璋的大軍。

    三,眾所周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古代歷史上的戰爭中,士氣對於戰事的走向起到了重要影響。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勺之戰中,魯國就因為士氣上的領先,得以戰勝強大的齊國。同樣的道理,在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的大軍氣勢正盛,而陳友諒則銳氣全無。另一方面,因為兵力上的劣勢,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中採用了誘敵之計。根據史料記載,針對陳友諒求戰心切、驕傲輕敵的心理,採取誘敵深入、設伏聚殲的方針。透過一系列的手段後,朱元璋誘使陳友諒大軍的鉅艦由大江深入較狹窄的新河,舍舟登岸,也即讓陳友諒大軍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

    四,最後,在古代戰爭中,用自己的長處攻擊敵人的短處,是獲得勝利的重要途徑。與此相對應的是,用自己的短處攻擊敵方的長處,顯然是自取敗亡。而在鄱陽湖之戰中,陳友諒恰好犯了這一兵家大忌。此外,在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的手下徐達身先士卒,率艦隊勇猛衝擊,擊敗陳軍前鋒,也是其能夠笑到最後的重要原因。對於陳友諒來說,最終在鄱陽湖之戰中敗亡。在此基礎上,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攻下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因為奪取了陳友諒的疆域,朱元璋逐漸成為元朝末年最強大的諸侯,這也為其建立明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3 # 文史哲趣味談

    陳友諒雖然軍隊人數眾多,號稱六十萬,但是實際的作戰部隊沒有這個人數。鄱陽湖大戰作為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戰略決戰,不只是一次戰鬥,而是多次戰鬥的總和;也不只是在戰場上,還有人心士氣,政治攻勢。固然人數是主要的,但這僅僅是影響勝利的因素之一。陳友諒失敗可以概括為以下原因:

    1、戰前雙方整體實力有變化,陳友諒偏弱,朱元璋變強

    至正二十年(1360年)閏五月初一,陳友諒率水軍10萬越過朱軍佔據的池州,攻佔太平,奪取採石,並派人和張士誠聯絡,企圖上下夾擊,一舉消滅朱元璋。無奈進入了朱元璋的伏擊圈,導致陳軍失敗,士卒被殺和落水而死者甚多,另有2萬餘人被俘。陳友諒遺棄鉅艦100餘艘,乘小舟逃回江州。

    朱元璋揮軍乘勝追擊,奪回安慶、太平,又繼續取得信州、袁州等地。陳友諒自應天之戰失敗後,忙著處理內部矛盾,無暇他顧。朱元璋不斷向西推進,僅僅一年間,就攻佔了蘄州、黃州、興國、黃梅、廣濟、樂平、撫州等地,收編龍興(即洪都,今南昌)守軍,連下瑞州、吉安和臨江,實力大大增強,控制區迅速擴充套件。

    2、軍事的戰略指導有錯誤:頓兵堅城

    如同當年的王莽大將非要攻下昆陽再去打南陽、蒙古可汗蒙哥非要攻下釣魚城,陳友諒也是一樣,他把矛頭指向了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大軍局處於狹小地域,難以展開,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後路於不顧。

    陳友諒的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戰略指揮上的失誤。當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安豐,造成應天空虛,陳友諒應該不先攻洪都,而是以一部兵力對洪都進行牽制,主力順流東下直攻應天。那麼朱元璋將處於陳、張夾攻、進退失據的不利處境,陳友諒極有可能勝利。

    3、朱元璋策略得當

    朱元璋在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之時,分兵據守鄱陽湖與長江交匯口處,先斷陳友諒的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

    面對艦隻龐大、裝備精良的陳軍,朱元璋冷靜、敏捷地捕捉敵方的弱點和失誤,化不利為有利。進入江西湖口之初,朱元璋就在武陽水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隘口,層層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開,阻止其發揮多兵大艦的優勢,形成了對陳友諒的戰略包圍,掌握了戰略主動權。集中大部戰船和兵力逐次打擊陳軍,並善於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及時搶佔有利攻擊陣位,不失時機地實施火攻。

    4、陳友諒軍隊士氣低落

    戰前,朱元璋鼓勵諸將“兩軍相鬥勇者勝”,朱軍諸將士氣高昂,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率領所屬部隊衝入敵陣,敢打敢衝。反觀陳友諒,他的兵力雖然眾多,但是個人有個人的心思,將領和士兵、將領和將領、將領和陳友諒各懷心事,特別是陳友諒連年用兵,失敗的次數多,將士心情沮喪,缺少鬥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孩子患上風寒感冒發燒,在燒退後會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