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十五度說

    貞觀之治在中國的古代史上享有首屈一指的盛譽。簡單來說,貞觀之治主要是做到了以往朝代很難做到的兩點,一是打破了社會中士家大族把握權力導致的階層固化現象,二是將中央權力由收改為了放。

    隋唐之前,是一百多年的南北朝大亂世,短命政權們短暫出現又迅速消失,華夏大地水深火熱,亂成了一團。但是這種無序的狀態竟然在無形之中一點點打破了西漢以來形成的“士家大族”社會,將門閥士族的能量基本上是消耗殆盡。在亂世中,一些下層出身的人反而一點一點憑藉自己的能力開始嶄露頭角,緊接著,唐朝靠科舉制度,給了士族社會致命一擊。科舉制始創於隋,成型於唐,從此老百姓的孩子也擁有了公平進入體制內的渠道。可以說科舉制從制度上切斷了以往朝代門閥士族靠血緣去繁衍繼承的根源。中國社會自此完成了從士族形態到士紳形態的轉型。

    一、唐朝初年寬鬆的稅收制度,讓社會空前繁榮

    隋唐在南北朝大亂世之後重新立國,再也沒有士家大族壟斷社會上升通道的煩惱,這一放,就放出了一個華夏盛世。唐開國以後,把一切山澤稅統統廢除。山澤稅就是類似於現在資源稅的一個稅種,開礦和產鹽都需要交這種稅,唐初把這個稅給免掉了。然後唐朝又把國家專營的鹽、鐵、酒等產業也全部放歸民眾自主經營。西漢時期,農業稅為三十分之一,而唐朝時期僅為五十分之一,唐太宗上位後,就立馬取消了商業稅,和潼關以東的關稅,這樣一來,商業就能夠自由發展,貨物流通很順暢。

    農工商三方面的全面放開,讓唐初的民間空前地繁榮,如此這般,李世民開創了大名鼎鼎的貞觀之治。但是,唐朝政府收稅收得如此的少,那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如何維持正常的財政支出呢?事實上,唐初的寬鬆政策持續了一百二十多年,中央財政仍然可以遊刃有餘,這與李世民在養官與養兵這兩方面的兩項制度創新有關。

    二、唐朝政府讓地方政府自我經營,減少了中央政府的財政負擔

    政府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來養官和養兵的,在唐初,皇帝理想中的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壓根就沒打算靠正常稅收來維持財政收入,而是打算自己憑本事掙錢給自己花。唐太宗那個時候實行了所謂“公廨田”與“公廨錢”的制度。就是說中央政府一開始就給各個地方衙門配備了一些土地和貨幣,由地方政府官員自己去經營,收地租也行,放貸也行,總之,賺的錢就當作地方政府的辦公經費,中央也不用給地方政府額外發放經費了。這樣一來,就理論上實現了一種“自我經營式”的財政模式,一勞永逸,政府就再也不用擔心讓利於民之後財政吃緊了。這就相當於政府部門它本身就是一個企業,每一級政府都負有賺錢給自己花的使命。

    除了公廨田與公廨錢之外,就連給官員發放的俸祿也有一種自我經營的色彩。那時候,政府在任命一個官員的時候,就會附帶發放給他一些田地,當然,這些田地的數量是遠遠超過普通百姓所得的田地的。如此一來,官員的收入也有了保障,政府也不需要再給官員額外地發俸祿了。中央政府最大的開支除了養官,就是養兵了。

    在養兵上,皇帝沿襲了西魏北周時期形成的叫“府兵制”的一種制度,這是一種亦兵亦農的制度。中央會給每一支軍隊發放一定的土地,士兵們戰時為兵,平時為農,生產的糧食就充當自己的軍費了,只有當戰爭時,士兵生產跟不上軍費所需的時候,才會由中央來撥款。綜上所述,這一整套制度建立之後,唐初的皇帝們就自以為所有大的開支都能用自我經營的方式來實現了,就不用政府額外地投入財政了,所以他們大膽地免稅放權,讓利於民,最終形成了千古留芳的貞觀之治。但沒有哪種制度是完美的,這一套自我經營式的財政模式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便暴露出其自身的種種問題。

    三、公廨錢制度有著很大的弊病,導致政府財政緊缺

    地方政府想透過放貸來賺錢,但首先要明白的是沒有那麼多人需要借錢,唐朝初年,大部分的人只是去務農,借錢的人只是少部分的商人,市場需要並不大。其次,官員們只善於文書行政工作,他們並不擅長放貸這件事,官員們沒有能力控制貸款的風險,貸出去的錢很多時候不僅賺不到利息,連本金都賠了。慢慢地,各個街門都面臨著倒閉,辦公經費變得極其緊張,後來唐太宗看實在是不行了,就撒銷了這種公廨錢制度。接著他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他從全國找了最有錢的七千戶人家,強行逼這些富戶每年交錢去供養政府,這種“富人稅”堅持執行了三年,由於擾民過度,受到了太多的批評就停止了。

    然後又恢復了公廨錢制度,這次的公廨錢制度作了改進,唐太宗設定了一個新的崗位,叫做“捉錢令史”,相當於專門管理公廨錢放貸業務的辦事員。這種官每個衙門配備了九個,每人掌管五萬錢,為了防止像以前那樣再次貨出壞賬來,唐太宗下令捉錢令史必須實現盈利,而且年利率必須達到96%,完不成受罰,完成了有獎。結果捉錢令史們必須強迫商人借政府的高利貸,商人們有條件得借錢,沒條件也得借錢。強買強賣之風興起,商品交換經濟就隨之衰敗了。

    結束語

    公廨錢這種制度表面上看起來挺好的,不用老百姓交稅了,政府自己貸點款就有錢了,但實際上,演化到最後,又都變成了老百姓買單。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能最後的效果還不如直接徵稅來得靠譜呢。

    其實貞觀之治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好,唐朝的一些財政制度雖然初期的效果不錯,但時間一久其問題越變越大,導致民間經濟受到了很大幹擾,並且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的土地兼併問題也並未得到解決,後來府兵們也無法得到該有的土地,本來府兵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到了後期,因為經濟地位的下降,變成了受人鄙視的職業,軍隊的戰鬥力也下降了。

    因為封建王朝本質上是為小部分人把握權力所設計的政治制度,所以無論財政制度怎麼變,其實都很難改變發展到最後,小部分人壟斷國家財富,百姓愈加貧困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孕早期需隔日監測孕三項?孕期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