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趣評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一直被人詬病,說劉備不懂得聯合,強行發動戰爭,導致蜀國元氣大傷等等,說這些話的人其實是不懂劉備的,也沒有看清楚當時形勢。

    首先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錯了嗎?沒有錯。夷陵之戰的發起劉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要不然也不會等了兩年之久才開始發起,諸葛亮如此聰明,如果夷陵之戰是錯的,諸葛亮肯定也會勸諫阻止的。

    當時天下大勢是這樣的,赤壁之戰前,曹操實力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赤壁之戰之後,曹操實力受挫,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三郡,後來以荊州人口太多的名義又從孫權那裡借了荊州其餘幾郡,這樣的話劉備就擁有了之前劉表的實力。

    後來孫權要和劉備一起伐蜀,劉備佔據的荊州在川蜀和東吳之間,由於劉備怕東吳坐大,所以沒有同意。東吳這時也沒有辦法,總不能隔著劉備打劉璋吧。

    後來曹操打破了僵局,曹操攻擊漢中,張魯投降,於是劉璋坐不住了,派人請來了劉備。劉備趁機攻取了益州,奪取了巴蜀之地。這時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劉備佔有荊州、益州,曹操佔有北方六州,孫權佔有東吳,局面陷入平衡。

    劉備出兵攻取漢中,這時三國平衡被打破了。原來劉備的實力最弱,攻取漢中後劉備就超越了孫權在實力上位居第二了,於是孫權坐不住了,開始向劉備索要荊州,目的就是為了保持三國實力均衡。

    這時劉備開始耍流氓,劉備說奪了涼州之後再歸還荊州,孫權大怒,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因為以前劉備說過奪取了益州就歸還荊州,後來又說奪取了漢中就歸還荊州,如今漢中、益州都有了又說奪取了涼州再歸還荊州,這明顯是把孫權當猴耍。

    於是孫權派人偷襲了荊州,拿回屬於自己的地盤,順便把關羽給斬了。但是擊敗關羽是魏國和吳國聯合做出來的事情,這時候劉備想報仇的話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攻打魏國,一個是攻打吳國,如果你是劉備你會選擇哪個?

    明顯打吳國勝算更大,而且殺關羽吳國是主謀。那麼攻打吳國時魏國會不會偷襲劉備呢?不會。劉備當時選擇的時機非常好,曹操已經死了,曹丕繼位,這就是劉備判斷的依據。

    曹操曾經說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現如今曹操死了,天下英雄只剩下劉備一個,因此劉備有理由相信,孫權懦弱,不堪一擊,曹丕剛剛繼位,忙於內鬥和鞏固地位,無暇顧及劉備的伐吳之戰。

    劉備的判斷是對的,夷陵之戰曹丕根本沒有派兵趁機偷襲劉備,反而坐山觀虎鬥,看的不亦樂乎。而劉備則打著給關羽報仇的名義想實現南方的統一,繼而和曹丕一決雌雄。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主要是為了統一南方,取得和魏國抗衡的資本,為關羽報仇只是出師的理由而已,這就是劉備的厲害之處。

  • 2 # 鐵錘文史

    觀點:三國時期夷陵之戰,是蜀國領導者劉備,在錯誤時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可見,劉備攻打東吳,有兩大動機。

    第一是以弱示強,在臣子面前展示威武;第二是為了“始終之分”,就是桃園結義三兄弟的情誼。就是為了這兩個目的,劉備一意孤行,頭腦發熱,在錯誤時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劉備為了報仇而發動戰爭,正是犯了兵家大忌,《孫子兵法》裡面說的清楚:主不可以怒興師。劉備一怒之下兵發江東,這是一錯,從長江上游進攻長江下游,居高臨下,水陸並用才是最大優勢,但是劉備居然棄船登岸,這是第二錯;劉備客場交戰,本應該速戰速決,可是他竟然在夷陵安營紮寨,對峙半年,搞起了消耗戰,豈非自尋死路嗎。最後就連不懂戰爭的文藝青年曹丕皇帝也感慨: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據敵乎?

    諸葛亮為什麼不勸劉備?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劉備發兵江東,就連趙雲這些武將都知道是一個弱智的主義,天下第一聰明人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嗎?為什麼諸葛亮不勸劉備呢?諸葛亮當然知道不可以打了,劉備吃了敗仗之後,諸葛亮嘆息:如果法正還活著,一定可以勸說劉備不要出兵。潛臺詞是很明顯的,劉備不該打吳國。可是諸葛亮自己死活不勸阻劉備,可能出於兩種考慮。首先,關羽是劉備把兄弟,關係遠比劉備和諸葛亮之間感情深,這一點諸葛亮看的清清楚楚。這時候勸說,可定會捱罵;其次,魏國劉曄都看出來,劉備希望透過這場戰爭以弱示強,諸葛亮怎麼會看不出,又怎麼敢拂逆劉備這顆威武自強的玻璃心呢?

    總結:劉備出於兩方面原因考慮,發動了夷陵之戰,可惜天時地利人和一樣沒有優勢,失敗是必然的結局。諸葛亮雖然洞察因果,但是最終還是未能勸說劉備。夷陵之戰讓蜀國大傷元氣,為未來蜀國的滅亡,埋下了病根。

  • 3 # 小鎮月明

    我認為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並不是一時的衝動,腦子一熱要給關羽報仇。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第一: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主要在於重奪荊州。荊州的地理位置想必不用多少,實在是過於重要。益州東臨荊州,失去了荊州,劉備的益州等於門戶洞開;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荊州又是兩路伐魏重要的據點。失去了荊州,劉備等於失去了一條腿,所以劉備必須要奪回荊州。

    第二:劉備自知時不待我,想要破局。雖然諸葛亮當年給劉備做的戰略部署是等天下有變的時候從荊益兩州兩路伐魏,威脅洛陽和長安。可是此時的劉備已經60歲了,心中估計會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悲涼。關羽之死,更是加劇了劉備這種心情。時不待我,劉備想要破局,給劉禪留下一個比較好一點的局面。

    第三:劉備伐吳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為關羽報仇。《三國志》記載,劉備與關羽實為君臣,恩同父子。關羽從微末之中跟隨劉備,半身飄零,輾轉流浪,但關羽始終不曾背叛劉備。以關羽的本事,會有大把人來拉攏關羽,可是關羽不為所動,從一而終。要說劉備對於關羽之死沒有觸動,那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歐盟穩定和發展而言,最大的威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