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荔枝新聞

    關於這個問題,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的建議是:

    在幼兒園,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在小班。孩子為什麼會有反抗期呢?因為之前,孩子處在終日的“學習”中,學習怎麼走路,學習怎麼吃飯,學習怎麼認人,學習怎麼玩,學習怎麼和別人交流……他們天天接受著新的資訊,天天面對新的刺激,同樣也天天積累相關的經驗。當這些經驗可以互相碰撞的時候,他的經驗(已經架構的認知結構)試圖處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時,孩子的“反抗”也就出現了。 所以,您的孩子出現反抗,表明她已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最初的能力,也想嘗試這種能力展示的後果。這是成長的標誌,是讓人欣喜的一件事。 這個時期,是人生最初明白事理的時期,也是養成所有好行為、好習慣的奠基期。 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意見家長要尊重但不一定要執行,尊重(傾聽、應答等)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在關注她的想法與行為 ,如果想法、願望積極,有利孩子的成長或家庭成員受益,這種想法或行為就可以實施;反之,則拒絕,同時告訴孩子實施的後果。只要堅持這樣的原則,孩子的好行為、好習慣就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養成了。 比如,如孩子早上不願吃雞蛋,這是不佳的選擇,這種想法就不能支援。要透過故事、事例告訴孩子缺乏營養的後果(如人要長高長大,需要七種營養。貝貝只喜歡吃肉,除了肉什麼都不喜歡吃,一種叫脂肪的營養就太多了,他就長的很胖,路都走不動。因為缺乏其他六種營養,他的牙齒、頭髮、面板、個子都出了問題……)那麼怎麼讓孩子吃雞蛋呢?就要變換說話的方式,如有的家長喜歡問“你要吃什麼?雞蛋吃嗎?”孩子自然會搖頭,如果換說“你早上吃蒸雞蛋還是煮雞蛋”,把選擇範圍定向,孩子就會順著家長的提問選擇了。 如果孩子想達到目的而發火,就要制止,或讓她自己發洩,家長不要搭理,更不要妥協。只要幾次不成功,她就不會再用這個辦法了。因為經驗告訴她,這是無用的,要嘗試新的方法。 孩子的成長就象一棵小樹,修理照料的多,就能成材;如果一味任其發展,最終是棵雜樹,還極易被大風吹倒。 關注孩子的每一個第一次,注意交流與溝通,對好的行為及時鼓勵,對不好的需求堅決拒絕,父母就是這樣的“花工”。

    (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國家督學,正高階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 2 # 樂學感統

    孩子第一次出現的“反抗期”,家長要:

    1.尊重和理解孩子這一階段的身心特點

    寶爸媽應該瞭解處在這一發展階段孩子的身心特點,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足夠的自我成長空間。

    有的寶爸媽潛意識中認為父母就必須處於領導的地位,當孩子出現逆反、違抗的意識和行為時會感到非常恐慌、焦慮,認為如果不嚴格管教,孩子就會愈發放肆。

    其實不會,以暴制暴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成為過分聽話的“乖寶寶”。

    在孩子逆反之時採取合理的處置方法

    例如,當要孩子收拾玩具,他們不但不收拾,反而將玩具丟在地上時,請父母千萬記住要冷靜,不可發脾氣。

    應該採取的策略是告訴孩子:有兩個選擇,一是收拾玩具一會兒還可以玩,二是代為收拾,但今天不能玩了。

    給孩子選擇是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最好策略之一。

    2.善於肯定孩子、多進行有效表揚

    孩子需要家長的肯定和鼓勵,但空洞的、不著邊際的表揚並不能達到效果,讚揚應當在孩子完成某一個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行為時進行,而且要恰如其分。

    一些籠統、泛泛的表揚,如“寶寶真乖”“真聽話”“真聰明”,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沒有引導孩子正確自我評估,因為孩子不明白自己究竟好在哪裡。

    家長應當對孩子的具體行為進行及時的表揚,如孩子自己洗手水沒灑出來,可以表揚手洗得乾淨,地板也沒有弄溼;孩子收起了玩具,可以稱讚收拾得真乾淨。

    3.減少與孩子摩擦、衝突的機會

    大人們在管理孩子的行為時,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情況是否一樣?

    比如說,孩子喜歡赤腳行走,大人覺得會著涼而制止,而孩子打赤腳就是喜歡感受觸覺體驗。是否每次赤腳行走就著涼了?大多數情況下是否定的。

    如果只能站在大人的角度考慮時,能否想一想別的大人也會這樣嗎?

    例如三個大人對待孩子的一個行為,如果都同意不能這樣做,那麼該行為是應該考慮制止。

    如果只有兩個人認為不好,那麼可制止也可不制止。

    如果只有一個人認為不好,另外兩個人覺得沒問題,那麼這個行為完全不應該制止。

    假若我們經過這兩個步驟的詢問後,孩子受到制止的行為將大為減少,也就大大地減少了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機會。

    4.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時一定要溫柔而堅定

    制定合理、明確的生活規則,大的是非問題不能隨心所欲。

    規則要有跨時間、跨場景和跨人員的一致性,不能讓他們鑽不一致帶來的空子。

    有的家長也許是不勝其煩,也許是怕孩子受委屈,當孩子一哭鬧立刻下意識地選擇妥協、退讓的態度,管理就失去了原則,要想控制孩子的行為就無能為力了。

    反之,如果大人們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甚至武力來對待孩子的不良表現,雖然能夠將孩子的行為“鎮壓”下去,但是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等個性特質全壓掉了。

    面對“叛逆”的孩子,如果能夠用合適的方法搞定,說明已經邁向了“合格父母”的臺階。

    5.建立好親子關係

    父母要儘可能多地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做遊戲,給他們講故事,多從正面去肯定孩子。

    帶孩子時多一些感性,多去感受其喜怒哀樂和孩子的成功、孩子的喜悅,少一些說教,少一些限制,孩子自然會自制、自控、自我發展行為規範。

    我們真正需要的“乖孩子”,應該是能夠自覺自願遵守規則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要做講道理、有主見的孩子。

    這樣的“乖孩子”,今後才會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也能夠較好地融入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呼吸困難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