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或遠方的你
-
2 # 野駱駝9777
女兒國後,為什麼八戒和沙僧亦有嫉妒之意?
“趣說女兒國。”中原倆猛男。
第一豬八戒。第二是沙僧。
在廣場上,眾靚女跳起了瘋狂的肚皮舞。舒展歌喉唱歌。
這時在看的八戒。已經看的仰頭哈腰,情不自禁,不亦樂乎,把個沙僧那個急呀!氣呀!悔呀!無地自容呀!羨慕嫉妒恨同時湧上心頭和腦門兒。照著八戒的肚皮就猛擰了一把。
這時的八戒正看的如醉如痴之時,突然肚皮吸來了火燒錐刺般的疼痛。衝著沙僧嚷嚷“沙老三你想幹什麼?”
沙僧墩一下洛陽鏟。說“輔佐師傅取經上路要緊。少給咱中原男兒丟臉。”
沙僧說“不然就讓我陪二哥在這裡逍遙吧!”
這時在女兒國王的看臺上,走下來唐三藏,他來到三個徒弟中間說,“大夥兒舞也看了,吃完飯上路。前去取經上路走走便了。”
收起
-
3 # 我是青鳥
西梁女國,美猴王打死蠍子精後,取經團隊繼續西行,但在一處山前遇到一夥強盜。猴子一時興起打死兩個盜首,引來老唐一番陰損的焚香禱告,孫悟空不忿和老唐爭競了幾句,然後老唐懷嗔上馬繼續前行。後面接著說“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
當然是在嫉妒美猴王了。
你看八戒修行的時候:
忽然閒裡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吳承恩著《西遊記》原著第19回八戒自述
人家那是上界大神主動找上門來渡他成仙的。等到老豬修行圓滿的時候: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昇,天仙對對來迎接。朗然足下彩雲生,身輕體健朝金闕。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吳承恩著《西遊記》原著第19回八戒自述
那可是天庭親自派員下界迎接昇天,並按照品級直接擢升天蓬元帥要職的。
再看沙僧修行的時候:
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吳承恩著《西遊記》原著第23回沙僧自述
跟美猴王一樣,為了學道四處訪仙多年終遇真人。等到老沙修行圓滿的時候:
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吳承恩著《西遊記》原著第23回沙僧自述
那是“習得一身好本領,從此賣身帝王家,”憑著一身本領,上拜天顏,玉帝也是慧眼識珠,欽封捲簾大將。
天庭之所以對他們重用有嘉,他們的能力水平,肯定也不是像他們在取經路上表現的那麼菜。當然他們一個能驚動天庭下界迎接、一個修成正果後直接上天自薦,背後也肯定有其他原因支撐,這都是猴子所不能比的。
“遭瘟的強盜,你聽著!我被你前七八棍,後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癢的,觸惱了性子,一差二誤,將你打死了,盡你到那裡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嶽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僕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吳承恩著《西遊記》第56回孫悟空語
野路子出身的猴子,師承不明(菩提真身是誰他不敢說)學歷不正(私學出身而且半路輟學),靠著混妖道鬧事被招安,才平白飛昇起步於弼馬溫,後來再鬧事做了有官無奉徒有虛名的齊天大聖。居然如此口出狂言,這讓天蓬元帥和捲簾大將情何以堪!
豬沙兩兄弟迫於形勢稱呼美猴王一聲大師兄,實際上還是打心眼裡看不起的。他兩個一直隱忍,只是利用他在前面探路跑腿而已,樂得自己在後面出工不出力,打醬油也能成正果,這也許是天庭正統的老習慣。
可是這猴子偏偏還不會做人,頑石一塊,一點都不自覺、不安分,一點也不虛心,到處惹是生非,處處搶盡風頭賣弄本事。這讓二位身居高位養尊處優多年、深知天庭潛規則的被貶天神能不羨慕嫉妒恨麼?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你個臭猴子顯擺什麼?就你能耐大本事高麼?
雖然這裡老豬和老沙一路上沒出多少力,卻又對捨生忘死一心保唐僧取經的猴王鄙視和嫉妒,這行徑讓人有些牙疼。但是也說明作為一個團隊的一員,畢竟獨木難撐房,美猴王還是情商低了些。
所以說,老豬和沙僧這種嫉妒之心早就有了,只是一直在積攢,一直還沒有機會爆發而已。
-
4 # 侃神
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
離了女兒國,到了平陽之地,因龍馬緩行,八戒舉耙趕馬,不起作用,因當過“弼馬溫”,馬皆懼猴,龍馬驚走,唐僧騎馬狂奔在前,遇到強人攔路搶劫,因身無長物,被吊在樹上,孫悟空使了個無中生有之計,騙強盜說身上包袱多有金銀,唐僧被放,上馬回逃。強盜本想著金銀到手,孫悟空卻想三三分。強盜倒也大方,沒想到孫悟空的三三分,是分強盜過往搶得的贓銀。被耍的最後,自然是金箍棒下再多兩個找死鬼。
“徒弟啊,趁早去與你師兄說,教他棍下留情,莫要打殺那些強盜。”八戒主動請纓,到前面傳話。
"散了夥也!”八戒回來說的這句話,唐僧還以為強盜散夥了。
當得知強盜頭上被打了兩個大窟窿,居然想著拿膏藥給人家糊上。
"真打死了?”唐僧趕緊去前頭檢視。
“快使釘鈀,築個坑子埋了,我與他念著倒頭經”行者惹的禍,卻要八戒埋屍,八戒自然不滿。
“師父推了乾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唐僧禱祝完畢,卻不提八戒、沙僧,引得八戒第二次不滿。
“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你怎麼就認真起來?”可以看出唐僧處處為猴子設想。
而猴子的狂妄,也全然不提八戒和沙僧,兩人被視若無睹,可有可無。“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自然更是驚到了二人,二人完全不足道也,猴子的手段和關係更是無法企及。行起事來無所顧忌,且有不睦之心的猴子,也實難共事,八戒、沙僧也是需要重視和表現的。
騰空欲走的行者,無顏回花果山,也羞見四方道友,又回到唐僧身邊,以求正果,不料唐僧心意已決,再次念動緊箍咒,八戒、沙僧依然無動於衷,行者只好去珞珈山訴苦去。
回覆列表
其實仔細閱讀咱們的四大名著,會發現每個人的見解不一樣,或許你看到了不一樣的他們就是內心,其實人性就是如此,當你看見過體驗過很多不曾看見體驗的東西就會留戀就會不捨。但是生活就是如此,別人的不一定是自己的,而看見的真的會成為嫉妒或者借鑑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