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飄刀
-
2 # 點石教育永生
中日之間的交往,始於唐,也盛於唐。
唐文化奠定了日本政治,文化的基礎,影響一直至今。
宋代,是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的朝代,與日本的交往延續了唐的繁榮,日本也延續了對唐的尊敬。
這種交往,不是簡單的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是日本把唐宋當做自己的宗主國。包括唐代的遣唐使,也不是外交使節,更像地方到中央來進修學習。
南宋滅亡,日本舉國傷悲。
元朝人進攻日本,日本也做好了舉國拼命的準備,所幸,元朝的兵船未近海岸便被大風吹翻。這便是"神風”的來歷。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軍敢死隊員仍然稱"神風隊員"。
日本和元朝之間,天然敵對,根本原因在於,日本人認可唐宋以來的漢民族政權,蒙古人滅了他們的宗主國,就是敵人。也不與元朝往來。
從元到明,漢族政權重新建立,日本人非常高興,當成自己的宗主國恢復,但是,明朝在外交上遠沒有唐宋的氣度,閉關鎖國的政策,嚴重的影響了中日之間的交往。
閉關鎖國,影響了海外貿易。也影響了海邊華人的經濟,明朝時期的倭寇,真正的日本人並不多,更多的是浙江,福建的漁民,入海為盜,上岸作亂,謊稱自己是日本浪人。明朝時期,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富國,日本還是一個窮國,有大量的華人,跑去日本做海盜,著名的鄭成功,他的父親就是在日本做海盜。
這是日本對漢文化漢政權的熱愛和尊敬。他們對滿洲人主政中國很是憤恨。
有清一代,西方工業革命完成,帝國主義列強靠著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打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轉頭像西方學習,迅速進入現代國家行列,甲午一戰,中日對賭,日本大勝,從此,國運大開,蒸蒸日上。
中國反清人士,如同盟會光復會,都把日本當做基地,也和日本人對滿洲政權的仇恨情緒有關,"驅除韃虜,光復中華”,也是日本人所希望的。
中國辛亥革命勝利的訊息傳到日本,有一個年輕軍官高興的起碼奔上山崗,對天鳴槍,以為從此以後,中國和日本亞洲兩個黃種人國家聯合起來可以對抗歐美。這個年輕軍官叫崗村寧次,後來卻成了侵略中國的領軍人物。
中日兩國恩恩怨怨,歷史總有許多意想不到處,中日交往,唐宋最盛,元明清關係冷淡,原因複雜。
也不是簡單幾句話,所能說清的,簡單說來,大致如此。
-
3 # 大意凌然
歷史上日本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一直是比較微妙的。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戰可看作是中日的第一次交手,日本大敗。在此後的數百年裡,日本不僅沒有再向北韓半島用兵,還謙恭的像個小學生,不斷委派遣唐使向唐朝學習。日本與唐朝的關係非但沒因戰爭而疏遠,反而走的更近了。不僅建立了正式的邦交關係,而且還促成了各方面的交流,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來唐全面學習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這對日本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學習唐朝的數百年間,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城市奈良、最早的銅錢“和同開珎”、第一部成文法典《大寶律令》、第一部“真名”字典《篆隸永珍名義》等都是仿唐朝而成的,日本的政治文化幾乎是唐朝的複製品。
日本學習唐朝,並非單純的“友好”這麼簡單。安史之亂後,大唐盛世急轉直下,日本對唐政策也逐步進行調整。日本首先中止了“遣唐使”往來,除與渤海、高麗等極少數國家保持積極的官方往來,對中原王朝則若即若離,可有可無;其次,日本頒佈了一系列針對唐朝的有關禁令,涉及嚴禁國民出海、禁止公卿大臣私自搶購“唐貨”等。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日本更是持保守態度,進一步固化了針對晚唐實施的系列禁令。而此時的日本,“國風文化”趨於成熟,日本在唐朝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體系,日本與中原王朝基本上已經斷開了聯絡。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之一。按理說,日本是應該主動示好的。然而,不幸運的是,除了民間的交往外,我們並未看到有關官方的主動接觸。 有宋一代,日本基本上秉持了“脫宋”政策,即便非得與宋交往,也只“遣人貢方物”,刻意迴避官方的接觸。對於日本的無禮,宋朝倒是主動的多,宋朝皇帝不僅會親自接見來民間來中國學習佛法的僧人,還連續三次透過宋商攜帶國牒和禮物出使日本。對於宋朝的橄欖枝,日本公卿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遲遲不予答覆,甚至還斷然拒絕,邦交之事一再擱淺。綜合來看,自唐轉衰的那一刻,日本對中原王朝的“不恭”已經有苗頭了,及至五代混戰,北宋羸弱,日本的這種“不恭”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日本這種態度的轉變,則與中原王朝的興衰有莫大的關係。
北宋時期,對應著日本的平安朝中後期,藤原貴族全盛時期,其時承唐末五代之亂,中國社會文化遭受嚴重破壞,趙宋王朝完成統一大業後,政治上相對穩定,開始重建業已衰微的文化,社會文化整體處於復興階段。日本自平安末期正式廢止遣唐使,停止大規模吸收海外文化後,本土的傳統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所以在北宋時期,中國沒有赴日僧侶,只有商人頻繁赴日;日本方面,則禁止日本華人私自渡海,只有得到特批的極少數巡禮僧侶入宋,而入宋僧侶也僅僅是為自己禮佛求法,在中國逗留時間很短。所以北宋時期,中日文化交流主要以商業貿易往來為主。
南宋時期,中國文化總體處於上升期,原有的文化得到了復興和發展,宋學理學思想體系最終形成。日本的國內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武士階層登上了歷史舞臺,為南宋全新的文化特色所吸引。在有“武家棟樑”之稱的平清盛門戶開放、獎勵海外貿易的政策鼓勵下,兩國商船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頻繁景象,僧侶隨船往來,中日雙方的佛教交流又開始走向興盛。在交流過程中,日本開始進入佛教民族化的時期,創立了鎌倉新佛教。日本臨濟宗成立併成為禪宗的主流,入宋僧侶在目的上不同於北宋的參拜巡禮,更多的是為嗣法而來。相對於北宋來說,南宋時期雙方的交流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特點,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對日本社會、文化的影響比北宋更大,在整個宋代的中日佛教交流中佔有更為重要的地位。
-
4 # 雁自南迴
宋朝之後是元朝,元朝文化底蘊太低,明朝實行八股文科舉,扼殺了詩詞的靈性,清朝同樣道理。元朝之前多半王朝都是重文輕武,日本非常仰慕中國文化,尤其是蘇軾的詞。
回覆列表
元朝,曾經幾次想滅掉日本,依靠颱風日本才能存在,你覺得雙方能好嗎?
明朝,這個我就不說了,想必戚家軍的故事你是耳熟能詳,倭寇肆虐沿海,就這個情況,雙方的關係也就好不起來。
清朝,閉關鎖國,甲午之戰前,就沒看清朝有什麼重視日本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