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是那個趙傑
-
2 # 七苦七淚
分三個 經濟霸權 政治霸權 軍事霸權
一、經濟霸權政策
1.1944年,美國透過佈雷頓森林會議,把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即“佈雷頓森林體系”,從而取代了傳統的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確認了美元高於其他貨幣的特殊地位,使美國掌握了國際金融控制權。
2.1947年,聯合國貿易及就業會議簽署的《哈瓦那憲章》同意成立世貿組織,後來由於美國的反對未果。同年,美國與包括中國在內的23個國家進行談判,最終擬訂了“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美國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控制了更為廣闊的世界市場,掌握了國際貿易的控制權。
3.1947年,美國還實施了“馬歇爾計劃”。該計劃是對歐洲的經濟援助計劃,它的實施幫助了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帶來了政局的穩定,防止了革命的爆發,鞏固了西歐資本主義統治秩序,但也使西歐受援國家在經濟上對美中國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受援國被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這是冷戰政策在經濟上的表現,它把西歐變成了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
二、政治霸權政策
1.聯合國成立之初,美國一度控制和操縱聯合國,把聯合國作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戰爭政策的工具。如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透過決議,組成所謂的“聯合國軍”擴大侵朝戰爭,美國還阻撓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等。
2.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援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他要求國會對希臘、土耳其進行援助。這就是所謂的“杜魯門主義”。實際上這是美國以維護自身安全為幌子,公然把干涉別國內政作為既定方針,要在全世界擴張勢力的宣言。它的出臺標誌著“冷戰”的全面開始。
3.二戰後,美國的戰略重點仍然在歐洲,但對於廣大控制亞非拉地區,美國把它們作為 “中間地帶”力圖加以控制。如戰後美國在亞洲獨佔日本,把它作為在遠東擴張勢力的橋頭堡。在中國,美國積極“扶蔣反共”,力圖建立一個親美政權,以獲得更多利益。“扶蔣反共”政策失敗後,又發動侵朝和侵越戰爭,企圖在新中國周圍建立起有利於美國的包圍圈。
三、軍事霸權政策
1.在實施“馬歇爾計劃”的同時,美國還策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遏制”蘇聯的軍事政治集團。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國家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約組織,成為戰後初期美國“遏制”蘇聯,推行“冷戰”政策和爭奪世界霸權的工具。這是冷戰政策在軍事上的表現。
2.二戰結束後,美國對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軍事佔領(如以“盟軍”的名義軍事佔領日本),對外宣稱是為了懲辦法西斯,對缺乏民主、自由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民主改造,實際上美國是為了保護自己在海外的利益,擴大在這些被佔領國家或地區的特權,為自己的霸權政策服務。
3.二戰結束初期,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和在二戰中的突出作用,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五百個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表面上是美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堡壘,實際上是其擴張勢力、稱霸世界的基地。後來的事實表明,正是這些軍事基地對一些地區的穩定帶來了威脅,方便了美國任意干涉別國內政,甚至發動戰爭。
總之,美國霸權政策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雖然有時以出兵侵略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北韓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等,但更多的是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對別國施以政治高壓、經濟制裁、文化侵略等等,使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受到阻礙。當前美國的霸權政策主要表現為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即力圖控制、稱霸整個世界,肆意干涉別國內政。所以,要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就必須堅決反對美國的霸權政策,當前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並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
-
3 # 東龍45
首先是獲得了日本的通訊密碼,對日本的行動了如指掌,日本至戰爭結束時,都對美國單向透明,。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迅速轉變,開足馬力發展航母。還有充滿智慧的趁火打劫,敲詐英國用巨大的代價換取美國的五十艘驅逐艦,。從此走上世界領導崗位,戰前,英國是日不落的霸主,二戰後期,被迫分權美,蘇,成為了三巨頭討價還價,製成了戰後幾十年的世界格局。
-
4 # aircraftone
二戰期間的美國。如果說美國有哪些智慧的標準。無愧就是。貴在參與。美華人及時的介入到了兩大戰場上。美國對日本,美國對德國的軍事打擊。都贏得了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國家的歡迎。這就是美國為自己作為全球霸主地位奠定了有效的基礎。美國透過介入戰爭。同時也給美國帶來豐盛的財富和資金。靠著出口軍火和地區控制。讓美國把錢賺的是金銀滿山。這就是美華人的智慧體現的輝煌勝利
回覆列表
這個是大智慧,決定了超級大國的形成,具體體現在幾點,小杰愚見……
第一,參戰與不參戰和時機選擇,一戰美國賺的盆滿缽滿就是由於美國並不急於站隊而是和參戰各派都兜售武器,坐收漁翁之利。時刻觀察戰場形勢,對參戰的節點把握很好,一邊賺了交戰雙方的錢,一邊又作為戰勝國瓜分世界殖民利益又貪婪瓜分賠款。一舉三得。二戰照葫蘆畫瓢再來一遍,兩次的世界大戰,老牌大國一直走下坡路,美國順勢崛起,此消彼長,最終成超級大國。所以說國家的強盛絕大多數是建立在別的國家衰敗基礎上的,也就是說戰爭的勝與敗。
第二,以高姿態的形式領導盟國軍隊,二戰中期的歐洲大陸,法國已經投降,英國軍隊也已經退居孤島勉強對抗空襲,此時加入進去的美軍可謂是要兵有兵要裝備有裝備而且裝備精良,英法殘存的力量只能聽命於美國指揮,等於已經屈服於美國的威力,否則滅國滅種了境遇了。也為戰後的國家秩序排名奠定了基礎。瓜分世界也有了主次。
第三,戰爭中財富的轉移和人才的掠奪。戰爭其實為的就是掠奪,由於歐洲過早的就已經開始作戰,整個歐洲大陸硝煙瀰漫,所以大量的富人和企業甚至國家存款都轉移到了沒有戰事和又有親緣關係的美國,猶太富人面臨的屠殺危機也逃到美國的居多
這樣美國就聚集了大量的財富,加之美華人大肆搶奪德國的最新軍工技術和軍事課學家。也為戰後可以預見到的蘇美爭霸佔領科學先機。在亞洲戰場上打退日本後更是佔領日本和北韓,把軍事力量推進到距離美國國土最遠的地方,以巨大的戰略縱深來拱衛美國本土的安全。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全有,為美國持久霸業奠定了基礎。
經過二戰,美國得到了土地,財富,和人才。加上本來就全球第一的資本實力和生產能力。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唯一的超級大國。想打誰打誰的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