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這是看過的第幾部摩根弗里曼說旁白的電影,
可是一聽到他的旁白,腦海裡浮出來的就是“經典”二字。
《百萬美元寶貝》
豆瓣評分8.6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
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這部電影,看到片名本少女是拒絕觀看的。
什麼《百萬美元寶貝》,英文歌整天聽“oh,my baby ”還不夠,電影也要加上“baby”一詞。
本以為類似於《足球尤物》一類的喜劇片,沒想到是個像《摔跤吧,爸爸》的催淚彈電影。
仔細想想,這片跟《足球尤物》確實有些相似。
足球寶貝是一個妹子愛踢足球,覺得自己能夠跟男孩子一塊踢球,不輸於男孩;
《百萬美元寶貝》是說一個女孩子沒有別的追求,就是愛打拳,酷愛打拳,不在意外界束縛,只聽從內心的故事。
只不過《足球尤物》更傾向於青春和喜劇,而《百萬美元寶貝》更多講述的是希望,是人生,是信仰,是選擇。
所以,它還是跟《摔跤吧,爸爸》更加相似,都是被片名耽誤了不少的電影。
《摔跤吧,爸爸》中的小女孩如果不參加女子搏擊,就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因為社會對於女孩的歧視。
《百萬美元寶貝》如果不用盡全力去打拳,全世界就不會為她而歡呼,為她而吶喊,她一個貧民窟裡出來的姑娘可能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電影女主角出生在貧民窟裡,她對自己的認知就是“垃圾”。
她名叫麥琪,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她家庭不幸,父親待他不好,母親過著依靠欺騙拿著低保的日子。
她只有一個追求,就是打拳。
儘管她總是吃著在餐廳客人們殘留下來的肉之類的,可是卻付了拳擊館半年的練習費用。
剛開始弗蘭基拒絕教她,甚至讓人有些誤會,是不是弗蘭基歧視女性?
後來才發現不是的,因為他害怕之後受傷太深,自己會接受不了。
可是看到麥琪一天天的努力訓練,看到她堅定的眼神,他還是心軟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麥琪說,自己只是想要一個機會,憑著自己的實力站在大家的面前。
而弗蘭基正是能夠給麥琪機會的那個人。
麥琪從始至終她總是微笑的。
當她第一次見弗蘭奇的時候,當弗蘭奇開始訓練她的時候,當她受傷的時候,當她死前一刻的時候,她總是微笑著……
除了打拳的時候,麥琪一直都是一個小棉襖,小可愛。
弗蘭基說麥琪其實很笨,很遲鈍,她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她愛打拳。
對於麥琪這樣的小人物來說,也許一生,只要站在舞臺上一次,站在冠軍臺上一次,就足夠了。
看這部電影到一半的時候,小青蛙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會這麼愛拳擊運動。
又或者說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愛上某些極限運動。
一方面是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之後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
另一方面,電影中也說明了,拳擊是一項關於“尊嚴”的運動,在戰場上贏得自己的尊嚴,同時奪去對手的尊嚴。
看片過程中,一直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中途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鄧肯先生要拉著麥琪出去吃點心。
更不明白的是,在吃點心的過程中,鄧肯先生要“離間”麥琪和弗蘭基,讓麥琪重新選擇經理人。
並給麥琪推薦了經理人米奇。
這一段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讓麥琪離開弗蘭基?
那麼之前的那個冠軍獲得者,在最後快要得冠軍的時候突然換了經理人,也是因為摩根弗里曼的原因嗎?
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也就是冠軍賽的時候,麥琪被對手使了陰招,害得她被打了一拳,同時磕到了椅子上。
本來賽場上是不允許有椅子存在的,可是工作人員也以為到了中場休息的時候,沒想到這個時候對手來了一拳。
麥琪終身殘疾,一輩子都只能躺在床上,她的頸椎和脊椎全部損壞了,再也不能返回賽場。
劇情講述到這裡,看進度條還是允許讓麥琪回到賽場的,還是比較安心。
可是沒有想到導演是這麼的無情和冷漠。
雖然弗蘭基為她找到了更好的康復醫院,可還是無用,她必須依靠氧氣管呼吸。
因為長期不能站立和行動,麥琪的下肢壞死……醫生只能為她截掉了兩條腿。
直到這個時候,麥琪仍然在微笑。
之前她或許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希望自己能夠再回到賽場。
可是截了雙腿之後,她知道再也沒有希望了,才最終想到了自殺。
因為,活著比死了還要痛苦。
有了這樣的成績,曾經被大家歡呼過,鼓舞過,這樣,也值得了。
剛開始弗蘭基一直想讓她活著,陪著自己,可最後看到麥琪不斷咬舌自殺,他動容了。
於是他選擇讓麥琪安樂死。
從此以後,弗蘭基再也沒有回到拳擊館以後,我們都知道,他再也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了。
這部電影的勵志地方在於它講述的是失敗。
失敗者如何站起來,失敗者如何生活,以及失敗者是否應該選擇自殺。
其他電影都關注著“天道酬勤”,都講述著努力就能成功,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百萬美元寶貝》卻悲天憫人的選擇了去關注失敗者。
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鄧肯先生也是個賽場上的失敗者,從來沒拿到過冠軍;
一直專注於打拳擊的小夥子丹尼爾終於上了賽場,只不過他也是個失敗者;
拳擊教練弗蘭基是個失敗者,他從來沒有帶過隊員拿到過冠軍。
麥琪也是個失敗者,最後還落得個自殺的下場,她輸了,所以沒有人會記得她。
這部電影更加殘酷,更加冷靜,或者說,它是成年人的電影,跟年輕人、孩子無關。
孩子只知道努力、奮鬥,堅信著努力就會成功。
可是大人告訴你,這個世界上還有意外、還有運氣……還有很多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們看到希望,相信只要有希望就能成功;
而《百萬美元寶貝》教會我們成長,告訴我們先是要用盡全力去做想做的事情,就算失敗了,也要做好面對一切的心理準備。
或是好好生活,或是消失得再也找不到。
在立意這一點上,《百萬美元寶貝》足以與《肖申克的救贖》PK,如果它的名字叫做《失敗的女拳擊手麥琪》的話。
記不清這是看過的第幾部摩根弗里曼說旁白的電影,
可是一聽到他的旁白,腦海裡浮出來的就是“經典”二字。
《百萬美元寶貝》
豆瓣評分8.6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
前幾天朋友給我推薦這部電影,看到片名本少女是拒絕觀看的。
什麼《百萬美元寶貝》,英文歌整天聽“oh,my baby ”還不夠,電影也要加上“baby”一詞。
本以為類似於《足球尤物》一類的喜劇片,沒想到是個像《摔跤吧,爸爸》的催淚彈電影。
仔細想想,這片跟《足球尤物》確實有些相似。
足球寶貝是一個妹子愛踢足球,覺得自己能夠跟男孩子一塊踢球,不輸於男孩;
《百萬美元寶貝》是說一個女孩子沒有別的追求,就是愛打拳,酷愛打拳,不在意外界束縛,只聽從內心的故事。
只不過《足球尤物》更傾向於青春和喜劇,而《百萬美元寶貝》更多講述的是希望,是人生,是信仰,是選擇。
所以,它還是跟《摔跤吧,爸爸》更加相似,都是被片名耽誤了不少的電影。
《摔跤吧,爸爸》中的小女孩如果不參加女子搏擊,就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因為社會對於女孩的歧視。
《百萬美元寶貝》如果不用盡全力去打拳,全世界就不會為她而歡呼,為她而吶喊,她一個貧民窟裡出來的姑娘可能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電影女主角出生在貧民窟裡,她對自己的認知就是“垃圾”。
她名叫麥琪,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她家庭不幸,父親待他不好,母親過著依靠欺騙拿著低保的日子。
她只有一個追求,就是打拳。
儘管她總是吃著在餐廳客人們殘留下來的肉之類的,可是卻付了拳擊館半年的練習費用。
剛開始弗蘭基拒絕教她,甚至讓人有些誤會,是不是弗蘭基歧視女性?
後來才發現不是的,因為他害怕之後受傷太深,自己會接受不了。
可是看到麥琪一天天的努力訓練,看到她堅定的眼神,他還是心軟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麥琪說,自己只是想要一個機會,憑著自己的實力站在大家的面前。
而弗蘭基正是能夠給麥琪機會的那個人。
麥琪從始至終她總是微笑的。
當她第一次見弗蘭奇的時候,當弗蘭奇開始訓練她的時候,當她受傷的時候,當她死前一刻的時候,她總是微笑著……
除了打拳的時候,麥琪一直都是一個小棉襖,小可愛。
弗蘭基說麥琪其實很笨,很遲鈍,她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她愛打拳。
對於麥琪這樣的小人物來說,也許一生,只要站在舞臺上一次,站在冠軍臺上一次,就足夠了。
看這部電影到一半的時候,小青蛙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會這麼愛拳擊運動。
又或者說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愛上某些極限運動。
一方面是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之後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
另一方面,電影中也說明了,拳擊是一項關於“尊嚴”的運動,在戰場上贏得自己的尊嚴,同時奪去對手的尊嚴。
看片過程中,一直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中途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鄧肯先生要拉著麥琪出去吃點心。
更不明白的是,在吃點心的過程中,鄧肯先生要“離間”麥琪和弗蘭基,讓麥琪重新選擇經理人。
並給麥琪推薦了經理人米奇。
這一段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讓麥琪離開弗蘭基?
那麼之前的那個冠軍獲得者,在最後快要得冠軍的時候突然換了經理人,也是因為摩根弗里曼的原因嗎?
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也就是冠軍賽的時候,麥琪被對手使了陰招,害得她被打了一拳,同時磕到了椅子上。
本來賽場上是不允許有椅子存在的,可是工作人員也以為到了中場休息的時候,沒想到這個時候對手來了一拳。
麥琪終身殘疾,一輩子都只能躺在床上,她的頸椎和脊椎全部損壞了,再也不能返回賽場。
劇情講述到這裡,看進度條還是允許讓麥琪回到賽場的,還是比較安心。
可是沒有想到導演是這麼的無情和冷漠。
雖然弗蘭基為她找到了更好的康復醫院,可還是無用,她必須依靠氧氣管呼吸。
因為長期不能站立和行動,麥琪的下肢壞死……醫生只能為她截掉了兩條腿。
直到這個時候,麥琪仍然在微笑。
之前她或許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希望自己能夠再回到賽場。
可是截了雙腿之後,她知道再也沒有希望了,才最終想到了自殺。
因為,活著比死了還要痛苦。
有了這樣的成績,曾經被大家歡呼過,鼓舞過,這樣,也值得了。
剛開始弗蘭基一直想讓她活著,陪著自己,可最後看到麥琪不斷咬舌自殺,他動容了。
於是他選擇讓麥琪安樂死。
從此以後,弗蘭基再也沒有回到拳擊館以後,我們都知道,他再也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了。
這部電影的勵志地方在於它講述的是失敗。
失敗者如何站起來,失敗者如何生活,以及失敗者是否應該選擇自殺。
其他電影都關注著“天道酬勤”,都講述著努力就能成功,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百萬美元寶貝》卻悲天憫人的選擇了去關注失敗者。
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鄧肯先生也是個賽場上的失敗者,從來沒拿到過冠軍;
一直專注於打拳擊的小夥子丹尼爾終於上了賽場,只不過他也是個失敗者;
拳擊教練弗蘭基是個失敗者,他從來沒有帶過隊員拿到過冠軍。
麥琪也是個失敗者,最後還落得個自殺的下場,她輸了,所以沒有人會記得她。
這部電影更加殘酷,更加冷靜,或者說,它是成年人的電影,跟年輕人、孩子無關。
孩子只知道努力、奮鬥,堅信著努力就會成功。
可是大人告訴你,這個世界上還有意外、還有運氣……還有很多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的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們看到希望,相信只要有希望就能成功;
而《百萬美元寶貝》教會我們成長,告訴我們先是要用盡全力去做想做的事情,就算失敗了,也要做好面對一切的心理準備。
或是好好生活,或是消失得再也找不到。
在立意這一點上,《百萬美元寶貝》足以與《肖申克的救贖》PK,如果它的名字叫做《失敗的女拳擊手麥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