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地時間5月26日,為抗議法國總統馬克龍實施的一系列社會經濟改革以及要求社會更加公平,全法超過60家工會、政黨以及協會團體在數十個城市聯合發起遊行示威活動,這在馬克龍上任以來尚屬首次。
6
回覆列表
  • 1 # 無奈且向上

    法國總工會宣佈這次遊行示威活動,全國有25萬人參加,僅在巴黎就有80000人參加了活動。但就有關方面的統計,巴黎參加遊行活動的人數在30000人左右,遠遠沒有達到組織者的預期目標。

    從參加遊行活動的人們反應,活動的目的主要是抗議政府的社會改革,只是在照顧富人的改革,沒有去考慮基層民眾的生活和感受。

    這次遊行活動,也是馬克龍上任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說明馬克龍的一系列改革,給法國社會帶來了不同的聲音,也帶來一定的社會動盪。馬克龍的改革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還要看與各方的溝通以及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這次遊行活動,給法國社會帶來那些影響,對政府的改革會有什麼促進,讓我們拭目以待。

  • 2 # 英武

    客觀講: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對於法國的國際形象還是有很大的提高的。

    1.遊行示威主要還是法國百姓認為社會改革對底層百姓沒什麼利益,而法國的富人階層卻獲利不少;

    2.馬克龍的各種愛出風頭,甚至對美國主導的中東政策進行各種規勸,雖然國際加分很多,但國內民眾不感冒。

    3.隨著美國“退群”後,英法德都跑到俄羅斯來站隊表白,其實這個時候法國國內出現最大的遊行示威,就有了邏輯理由:隨著美國強勢擠壓伊朗,尤其是歐洲更多企業已經開始撤離伊朗之後,美國是不樂意見到這些自己的“小弟”跑到俄羅斯去“聊天”,所以出現遊行示威,就一定背後“有人”。

  • 3 # 閒看秋風999

    如果退休年齡不斷延長;如果原有的社會福利一項項減少;如果工資滯漲;如果上大學學費越來越貴;老百姓這麼想?

    像法國英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實際上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方面的花費還是很捨得投入的。

    所以老百姓與政府的關係至少在表明上看來,還是不錯的。

    可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馬克龍上臺伊始,在國內政策上的“建樹”,就是改革,是削減福利,是削減政府補貼。

    因此,沒有人上街示威遊行反倒是怪事一樁了。

    其實,在西方國家,包括美國,示威遊行罷工等等,都很容易做到。只要報批備案,在指定時間地點進行就可以了。

    另外,西方國家的企業還長期都在執行“工資協商制”。行業工會可以代表工人與老闆協商增加工資,如果老闆不答應條件,罷工就成了一種手段。

    所以這些遊行示威罷工等等行為,都是“非暴力”手段,在西方國家都受到法律保護。不過實際效果如何,能不能解決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增加福利,哪怕是一點點,老百姓都會高興,感恩戴德;削減福利,過“苦日子”,老百姓就會“用腳投票”,政府的改革措施就必須謹慎(比如希臘)。

    法國工人罷工,就是給馬克龍政府一點顏色看看。過慣了富日子的法華人,哪裡能夠容忍有人動他們的乳酪?

  • 4 # 衝擊時評

    近年來,法國與義大利、希臘等南歐國家一樣,陷入了經濟增長疲軟、失業率高企的泥潭,同時法國與南歐國家的安全形勢嚴峻。馬克龍以變革為口號贏得大選勝利,但是當改革觸犯到每個具體人的利益時,反對聲浪肯定會高漲起來。現在讓馬克龍競選總統肯定不會成功,如果馬克龍能在剩下的總統任期中,推行的改革能夠取得明顯成效,馬克龍還是有可能連任的。不過在現在這種困難境地前行,馬克龍需要更多的政治定力。

    勞動制度改革觸犯了民眾的利益

    一場場競爭激烈的選舉,迫使政治家在勞動制度領域採取高福利的做法,吸引選票。現在的法國實行35小時工作制,勞動時長與法國的經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勞動保護過度,企業幾乎喪失了用人的自主權。僵化的勞動制度帶來的惡果,就是企業的用人成本過高、外來資本不敢在法國投資,反過來又影響了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

    包括奧朗德政府在內的法國政府,都試圖推動勞動制度改革,但是無奈選票的巨大壓力,最終都只能放棄。馬克龍攜總統和議會選舉大勝之勢,強行推動一次徹底的勞動制度改革,目的是想讓僱主和勞工協商薪資和工作條件時掌握更大的主動,降低企業裁員的難度和成本。在工會勢力強大的法國,推行這樣的改革不遭遇民眾的反對才是奇怪的。

    議會改革觸犯了政客的利益

    現在,法國國民議會議員577名,參議院議員348名,總數925人,比總人口是法國5倍的美國還要多390人。議員人數過多,不僅是法國財政的巨大包袱,也是法國決策效率低下的重要根源之一。

    馬克龍力主推動議會制度改革,將議員數量縮減三分之一;同時,推出了禁止高官僱傭親屬、嚴格管理議員津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舉措很明顯損害了法國政客的利益,法國不少遊行示威的背後,都有這些失勢政客的影子。

    政府改革觸犯了公務員和國營企業員工的利益

    法國政府冗員現象超乎想象的嚴重。目前法國的“官民比”為1:12.7,僅高於加拿大位居全球第二。馬克龍計劃在2018年至2022年推行政府部門精簡,預計將削減大約12萬個公共服務部門崗位。近期,法國爆發的公務員和國營企業員工大罷工就是針對馬克龍的這一改革舉措。

    現在的法國正處於改革的陣痛期,馬克龍的民意支援率節節敗退。但是在堅定的改革舉措的刺激下,法國的經濟情況已有明顯好轉,2017年經濟增速為2011年以來最高,失業率也創5年新低。隨著馬克龍改革成效不斷顯現,法國民眾對馬克龍的信心也會逐步恢復。

  • 5 # 學者張蓓

    首先,此次法國爆發的抗議根本夠不上法國標準的“大規模”,抗議和罷工在法國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各種公共服務機構罷工或抗議而擾亂個人生活安排可以算是歐洲生活方式的一個體現。

    當政一年多來,馬克龍的外交政策受到了法華人較大的肯定,但其國內改革卻未見顯著成效。首先是因為馬克龍推動的國內改革是要破除法國多年的痼疾,既得利益和體制慣性盤根錯節,推動改革阻力巨大、取得成效並不容易。馬克龍國內改革的重頭戲是勞動力改革,即讓公司更容易僱傭和解僱員工。4月以來法國掀起多番罷工浪潮,由頭就是馬克龍打算向國營鐵路開刀。法國國營鐵路的合同與“鐵飯碗”毫無而異,一旦進入體制,會享受超級高的福利而且不能被解僱。馬克龍認為這種鐵飯碗有害公司競爭力,這種體制在荼毒法國競爭力。

    其次也因為國內改革不容易見效,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週期才能看出效果。儘管馬克龍在勞動力市場和減稅方面引入了一些切實舉措,但商界人士普遍反應,目前為止法國的營商成本並未顯著改善。因此,近日馬克龍還特意現身一檔電視節目,懇請國民對其改革措施多些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綱發詩感慨“無意苦爭春”,大家如何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