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a西邊
-
2 # 活人9527復活以太的人
以太是什麼?見我的論文《以太新說》,發表於《科學與技術》。
由於我的論文一直髮表不了,所以一直不敢用以太解釋各種現象,現在不再顧忌了,下面直接入正題:
由於以太微粒質量遠小於電子質量,當電子高速移動時會帶著一定區域內的以太一起高速移動,當電子繞著某個軸線旋轉時,以太也會一起繞著這個軸線旋轉。就好像用勺子攪動杯裡的水一樣,電子就好比是勺子,以太就好比是水。而像龍捲風一樣旋轉的以太就是磁場。
磁鐵附近的以太高速旋轉,中部的以太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拋向四周,新的以太會從南北極進入補充到中部,磁鐵中部外側以太壓最高,中部內側以太壓最低,兩極以太壓低於周圍空間以太壓。
當磁鐵南北極相遇時,由於以太龍捲風轉向相同,會減少他們之間的以太壓從而使他們靠近;當同極相遇時,由於以太龍捲風轉向相反,會打亂中心區域的旋轉形成一個高壓區,磁鐵會在這個高壓區和另外兩側低以太壓區作用下遠離。
以上就是電產生磁的原理。
下面來解釋切割磁力線時就會產生電勢的原理,我們假設以太帶負電(帶何種電荷結果都一樣,只為說起來不繞口)。
假設宇宙空間中充滿以太,在一對平行線上等間距擺放靜止電子。去掉電荷力,讓下排電子勻速運動起來,歸還電荷力,此時上排電子會怎樣運動呢?
我們從上排取一個電子進行分析,我們只考慮電子在平行線上的運動,不考慮垂直於平行線的運動。當下排的電子勻速直線運動時,會帶著周圍的以太一起勻速直線運動,當一個以太微粒由遠及近靠近上排的這個電子時,上排電子受到這個以太微粒排斥力作用向前加速運動,當以太微粒超過上排電子後上排電子會受到這個以太微粒向後的排斥力開始減速運動。根據動能守恆和動量守恆我們可以算出,上排的這個電子會先向前加速運動一小段距離,然後減速運動一小段距離,最終恢復靜止;下排以太微粒會先減速後加速最終以原速度繼續向前,最終上排電子未獲得動能。這個過程可以推出,兩條並排的導線,一條通恆定電流A,另外一條內不會產生電勢。
當讓下排電子加速運動,那周圍的以太也會跟著加速運動,那以太微粒靠近上排電子的時間就會長於遠離的時間,根據動量守恆定律Ft=mv,上排電子加速時間長於減速時間,上排電子最終會獲得一個v,這樣,上排電子就獲得了動能。這個過程可以推出,兩條並排的導線,一條通逐漸增強的電流,另外一條內會產生電勢。
宏觀來看,逐漸增強或逐漸減弱的電流,導線上電荷的密度是不一樣的。
所有導線切割磁力線產生電勢的現象都是這個原理的變種。
其實下排導線周圍以太雖然是勻速直線運動,但離導線越近速度會越快;上排導線產生電流以後會反作用於以太;本身上下排電子之間也同時發生著這種傳遞,只是以太增加了遠距離下的這種傳遞力。
磁場是以太運動產生的,所以磁場的擴充套件是有速度的,這個速度就是以太傳遞資訊的速度,也就是光速。
這就是用以太理論解釋電磁感應的終極答案。
回覆列表
地球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又會南北 磁極翻轉?對地球磁場起源的探索,早在公元1600年前後就已經開始了。大家都會知道,有電荷在運動才會產生磁場,因此地球的磁場應該與地球內部的帶電結構有關。
通常物質所帶的正電和負電是相等數量的,但由於地球核心物質受到的壓力較大,溫度也較高,約6000°C,內部有大量的鐵磁質元素,物質變成帶電量不等的離子體,即原子中的電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變成自由電子,加上由於地核中物質受著巨大的壓力作用,自由電子趨於朝壓力較低的地幔,使地核處於帶正電狀態,地幔附近處於帶負電狀態,情況就象是一個巨大的“原子”。
科學家相信,由於地核的體積極大,溫度和壓力又相對較高,使地層的導電率極高,使得電流就如同存在於沒有電阻的線圈中,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動,這使地球形成了一個磁場強度較穩定的南北磁極。另外,電子的分佈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並會因許多的因素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再加上太陽和月亮 的引力作用,地核的自轉與地殼和地幔並不同步,這會產生一強大的交變電磁場,地球磁場的南北磁極因而發生一種低速運動,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極翻轉。
太陽和木星亦具有很強的磁場,其中木星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磁場的20至40倍。太陽和木星上的元素主要是氫和少量的氦、氧等這類較輕的元素,與地球不同,其內部並沒有大量的鐵磁質元素,那麼,太陽和 木星的磁場為何比地球還強呢?木星內部的溫度約為30000°C左右,壓力也比地球內部高的多,太陽內部的 壓力、溫度還要更高。這使太陽和木星內部產生更加廣闊的電子殼層,再加上木星的自轉速度較快,其自 轉一週的時間約10小時,故此其磁場強度自然也要比地球高的強。
事實上,如果天體的內部溫度夠高,則天體的磁場強度與其內部是否含有鐵、鈷、鎳等鐵磁質元素無關。由於太陽、木星內部的壓力、溫度遠高於地球,因此,太陽、木星上的磁場要比地球磁場強的多。而火星、水星的磁 場比地球磁場弱,則說明火星、水星內部的壓力、溫度遠低於地球。
電場產生磁場:
將一條長長的金屬導線在一個空心筒上沿一個方向纏繞起來,形成的物體我們稱為螺線管。使這個螺線管通電,通電以後,螺線管的每一匝都會產生磁場。
在相鄰的兩匝之間的位置,由於磁場方向相反,總的磁場相抵消;而在螺線管內部和外部,每一匝線圈產生的磁場互相疊加起來,最終形成了磁場形狀。在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形狀和一塊磁鐵產生的磁場形狀是相同的。而螺線管內部的磁場剛好與外部的磁場組成閉合的磁力線。
磁場產生電場:
導體的兩端接在電流表的兩個接線柱上,組成閉合電路,當導體在磁場中向左或向右運動,切割磁力線時,電流表的指標就發生偏轉,表明電路中產生了電流,這樣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穿過某一面積的磁力線條數,叫做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當導體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時,閉合電路所包圍的面積發生變化,因而穿過這個面積的磁通量也發生了變化。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