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96377718645

    膜蛋白,通常是指細胞膜上的蛋白,約佔細胞膜成分的30%,包括有以下幾種:

    外周膜蛋白是被疏水作用“按”在膜上的,很容易被外力破壞脫離;整合膜蛋白是透過共價鍵連在質膜上的,本質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就進行了穿膜,整合到了膜裡面,如G蛋白偶聯受體就是典型的七次穿膜蛋白——如下圖:

    而脂錨定膜蛋白是這樣的(注意是與脂錨定而不是用脂錨定):

    載體蛋白和離子通道是細胞膜表面蛋白質輔助物質運輸(非自由擴散)的主要方式,這兩種蛋白統稱膜轉運蛋白,都屬於整合膜蛋白——載體蛋白又稱通透酶,分為可動離子載體(不依賴ATP)、ATP泵、偶聯運輸泵(伴隨運輸)、光碟機動泵四種,後三種屬於主動運輸,第一種屬於協助擴散;

    離子通道介導的膜轉運都屬於協助擴散,根據啟用方式,它們分為水孔蛋白、配位門通道、電位門通道、壓力啟用通道四種,分別起到運輸水、陰陽離子、感受電位變化、感受離子濃度的作用;(水孔蛋白只是個疏水的“圓筒”)

    顯而易見,還有一些載體蛋白是定位在細胞內的生物膜而非細胞質膜上的,尤其是線粒體葉綠體中,有著大量的ATP合酶(F型離子泵)用於ATP的合成。

    糖蛋白是蛋白質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上發生糖基化的產物,高中課本上指出膜表面受體大多是糖蛋白,這句話本身是正確的,但並不是只有細胞膜表面有糖蛋白也不是所有細胞膜表面的蛋白都是糖蛋白——糖基化過程如下圖所示:

    比如IgG(抗體),血凝素等蛋白,需要進行糖基化後才能正確摺疊,如果把他們定義為糖蛋白,很顯然他們不屬於膜蛋白、載體蛋白、受體蛋白其中的任意一種。

    受體蛋白如前文所述,在內質網上進行了多次穿膜及糖基化,高爾基體上進行進一步修飾後透過囊泡轉移到細胞質膜上,它們通常是這樣的:

    受體蛋白在細胞接受外界訊號(第一信使)並激活下游通路產生第二信使乃至第三信使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有的固定在細胞質膜上、還有的位於葉綠體、線粒體以及內質網膜上(這裡面就要提到內質網上重要的鈣離子門通道在細胞凋亡中的重要角色),甚至有的位於細胞核內——比如許多脂溶性激素。

    下圖為細胞表面受體及其產生的第二信使,這些都屬於膜表面的受體;

    主要參考了翟中和的《細胞生物學》和部分出自教學PPT的圖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莎士比亞在四大悲劇中塑造的最著名的典型形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