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車奧奧
-
2 # 風暴星球
樓主所說的時速600公里磁懸浮列車應該指的是5月23日在青島下線的高速磁浮樣車,該樣車下線,標誌著中國在高速磁浮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儘管高速磁懸浮列車很多優點,不過說高速磁浮列車未來要取代高鐵,我認為這既不現實也沒必要。兩者各有優點,不能簡單理解為取代關係,未來更多的應該是優勢互補。
中國時速600公里磁懸浮樣車:
磁懸浮與高鐵技術制式不同,另起爐灶發展高速磁懸浮必然造成重複建設。
截止2018年底,中國高鐵總里程達到2.9萬公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大部分已經建成通車,全國省會級城市中僅有銀川、拉薩、澳門、臺北等少數城市未通高鐵。在世界範圍內,中國高鐵已經屬於物美價廉,即使這樣大部分設計時速350千米線路,單公里造價也達到了約1億元。保守估計,2.9萬公里高鐵線路總投資額至少在2萬億元以上。
高鐵使用的是傳統的輪軌技術,整個系統包括路軌、接觸網、高速動車組等子系統;而磁懸浮則是利用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電磁原理,使車輛懸浮在空中,利用磁力引導推動列車前進。兩者是兩種技術制式,磁懸浮線路和高鐵線路之間不能實現互聯互通。
兩種線路之間不能互通,必須要在現有高鐵線路之外再建設新的磁懸浮線路。在全國大中城市基本通達高鐵的情況下,再新建磁懸浮網路,無疑會造成社會資源嚴重浪費。此外,中國大量高鐵線路處於虧損狀態,特別是中西部高鐵線路尤為嚴重,這種情況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得到改善。再去上馬造價更高的高速磁懸浮,弄不好會引發“黑天鵝事件”。
高速磁懸浮線路高昂的造價和未經驗證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阻礙其發展的另一因素。
造價對比:
國內高速磁懸浮線路造價唯一可以參考的物件是上海磁浮列車示範線。全長約30公里的上海磁浮列車示範線總投資額達到了約89億元,平均造價約為3億元/公里。這個89億元還是20世紀初的金額,2000年到2019年這19年間貨幣貶值的幅度想必大家都知道,當年的的89億元放到今天至少在150億以上。當然,上海磁懸浮的高昂造價跟當年技術自主性不強也有一定關係,中國自主掌握了高速磁懸浮技術,造價肯定會有一定下降。
中國高鐵造價約為1億元/公里,這個造價是要遠遠低於高速磁浮造價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鐵,票價大部分在0.5元/公里以下,這樣的票價還是被很多人吐槽。對比之下上海磁懸浮票價普通席位全程50元,約為1.66元/公里,票價幾乎是高鐵的3倍以上,不敢想象未來票價會被噴成什麼樣子。
上海磁浮列車示範線:
安全性、可靠性對比:
除了票價因素外,影響高速磁懸浮線路大規模普及的因素還有其安全性、可靠性需要長時間驗證。無論是高鐵還是磁懸浮,保障旅客安全絕對是第一位的,這需要整個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高鐵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大規模運用了幾十年,輪軌系統、牽引系統、車輛系統等子系統都具備了極高的可靠性,並且這種可靠性已經在長時間運用中得到了驗證。
相比較之下,磁懸浮技術儘管出現時間也很早,但是世界範圍內商業化運用程度很低,不是主流的運輸方式。高速磁懸浮線路,全球僅有日本、中國等國家個別線路投入執行。任何先進技術長時間考驗,無法得出準備的可靠性資料。600公里時速的高速磁懸浮對線路技術指標要求更高,面對中國遼闊的國土、複雜的氣候,是否能有效應對還需要長時間的試驗論證,只有安全性、可靠性達標才能投入商用。
此外,高速磁懸浮系統由於採用電磁原理,其電磁場強度將遠遠大於普通的高鐵系統,對環境損害程度還需要科學的評估。
日本高速磁懸浮試驗線:
未來中國高速磁懸浮發展路徑是什麼。
既然高速磁懸浮難以代替高鐵,那麼未來其發展路徑又在那裡呢?
這裡說的難以替代並不代表不需要繼續研究高速磁懸浮技術,畢竟這項技術的速度優勢是遠遠超過高鐵的。我認為未來待技術成熟後,可以在國內部分經濟高度發達、旅客需求量大的城市之間建設點對點的高速磁懸浮線路。
最好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之間,這兩座城市鐵路里程距離在1500公里以內,按600公里的時速可以保證在兩個半小時內通達兩地。最重要的是,兩地間商務客流密集,這部分客流對時間的敏感度更高,對票價的敏感度反而比較低。目前兩地間的京滬高鐵運輸量已經飽和,未來建設高速磁懸浮線路也不存在重複建設的問題。
根據中國國情,高速磁懸浮線路不適合大規模建設,少數城市之間點對點建設還是可以的。但是線路不宜過長,超過2000公里對比航空將會喪失優勢。
回覆列表
一、個人覺得從火車,飛機,飛船,將來對速度的需求,肯定會更高,
二、既然需求存在,我們來看下方式,上海磁懸浮運營速度400km/h,但是為什麼目前只有上海等少數幾條線路,聯網都未實現,繼續分析
1、輪式實驗速度達到500km/h,不差多少
2、磁懸成本太高,還有維護問題
3、變軌,救援,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停,出現火災,不能快速移動
總之,高鐵還是有一定優勢,畢竟追求速度的同時,安全也是非常的重要
閱讀量這麼大,我都不好意思,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