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隴上風情
-
2 # 醫語破天機
CT和核磁共振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檢查方法,廣泛應用於臨床中,是醫療檢查裝置中較方便、快速、無痛、簡便的檢查方法。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這種影像學檢查,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對於如何看CT和核磁共振的片子感興趣。
事實上想學會怎麼看片子肯定是需要透過比較長時間的專業學習才可以看的懂的。雖然CT和核磁共振的片子幾乎就是黑色或者白色的,不同的組織密度成分的不同,片子上所反應出來的黑白灰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的疾病在片子上的表現也可能出現相同的影像,而一種疾病也會出現不同的影像,這就是影像專業中最常見的“同病異影”和“異病同影”。雖然CT只有高低密度、核磁共振只有高低訊號但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學的會的。要想學會看片子首先要知道正反和上下的方向,其次要知道正常的器官是什麼樣的,這樣才知道哪些密度或訊號不是正常組織結構內的,是疾病的表現。當你可以發現哪裡是病變的表現了再繼續分析是良性還是惡性,是急性還是慢性以及是否對周圍的組織器官產生了影響。如果你觀察的組織在人體上是對稱的例如四肢、大腦,你就可以對比來看,一側有這種密度而另一次的同一位置並沒有同樣的密度,那麼十有八九這個位置可能就是疾病了。
CT和核磁共振的片子是有專業的影像科醫生來看的,一般他們都至少經過了5年以上的學習,沒有醫療基礎的人想要看懂可能也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對學習看片子有興趣的人當然是很值得鼓勵的,要堅持下去肯定是能看懂的。
-
3 # 醫學影像人
額,這個就非常專業了,作為放射科的一名醫生,清楚的明白是說不清的。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簡單的小知識吧:
於CT而言,合適的窗寬窗位很重要。在電腦上,醫生可以透過滑鼠來調節,直白點說就是可以調亮一點或者暗一點,目的是把想看的部位調到最適合的窗寬窗位。同時在電腦上可以將影象放大或縮小,以適合醫生閱片。
閱片時需要看病人的病史,這樣有助於醫生更針對性的閱片。所以在大家就診的時候要和臨床醫生講清楚自己的情況,醫生會寫在申請單上,這樣放射科的醫生就可以看到了。
磁共振的閱片基本相似。
以上就是簡單的和大家介紹一下。
-
4 # 小影大夫
看片子,最基本的要學會看正常的解剖
影像檢查,是建立在正常的解剖基礎上,只有把正常的CT或者磁共振表現看會了,看到異常的才能一秒鐘反應過來,這就是經驗。剛接觸影像的學生,我們都要求他們去把正常的片子看會,看會了才去看異常的片子。不然一個片子,哪個是正常的結構,哪個是異常的病變,都不知道的話,那就無從談起下一步對一個病灶的判斷。
曾經有一個笑話,一位臨床的醫生,質疑影像科的報告有問題,說胸片上那麼大的一個腫塊,為什麼不寫。影像科醫生很驚訝,怎麼可能,如果這麼大病灶,我們影像科醫生會看不到嗎?然後叫這位醫生把片子帶過來影像科,問懷疑哪裡,大家可以討論。這位醫生氣沖沖的那些片子進來了,指著片子上一個部位說,這麼大東西你們不寫。剛好影像科醫生帶著一幫實習生在讀片。影像科醫生聽了後,指著最後一個實習生說,你來告訴他這是什麼。實習生低聲說,這是正常的膈肌。
所以要看會這些片子,正常的解剖是基本。人體有些什麼結構,在CT和磁共振上正常的表現是怎麼樣的,一定要知道,並且要熟記。一旦出現不同,能在0.01秒反應過來,是病灶。
分析病灶影像很複雜,每一種病在CT和磁共振上都是不一樣的,同一種病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疾病有可能表現是一樣的。所以這個過程就需要影像科醫生去分析,要從臨床的角度去分析。一名優秀的影像科不僅會看片子,還要會分析臨床的表現,用影像去解釋出現的症狀。所以影像科醫生考的執業醫師跟臨床醫生是一樣的。
一個病灶是良性還是惡性,是不是癌?要分析這個病灶有哪些徵象。經驗非常重要,可能對於一個病灶,有人說是良性,有人說是惡性,都很正常。因為每個人對於一個病變的解釋不一樣,還有個人的認知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就算是國內頂級的教授,他們之間的結果也會有不同。
CT和磁共振片子,原始影象都是黑白的。影像科醫生的工作就是在黑白的世界裡,拯救患者。
CT講的是密度,一個病灶的描述有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或者混雜密度。骨頭密度是最高的,CT上看是白的。水和空氣的密度是低的,看起來是黑的。肝膽胰脾肌肉根據密度不同,呈現不同的灰度。比如這個CT片子,亮的就是骨頭。
磁共振講的是訊號,這時候不能講密度了,如果磁共振的報告上出現了密度的字眼,那就是錯誤的。磁共振比CT還要複雜,有各種序列,最基本就是T1WI和T2WI,每個組織在這兩個不同的序列表現不一樣,比如水,在T1WI上是低的,看著是黑的。但是在T2WI上是亮的,就是白的。往下講就更復雜了。這是一個頭顱磁共振的片子,亮的是水和脂肪。
當然對於,老百姓來說,會看CT和磁共振報告就可以了。無需知道影像科醫生是怎麼看的。因為講了也不懂,除非你把全身解剖和CT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搞熟了,再來問影像科醫生,這時候就會教你了哈。對於如何選擇這兩個檢查,可以參考我既往的文章。如果有朋友還想了解,可以留言哈,有空再寫寫。
回覆列表
如果你是非專業人士,我可以簡單的告訴你其原理:
1.人體組織經x線透過後產生不同的衰減,被探測元件捕捉到後經過計算機計算後產生不同的黑白灰度。
2.以ct說膠片越白的部位密度越高,如骨骼,膠片越黑的部分密度越低,如空氣。
3.人體大部組織為左右對稱結構,如四肢和頭部,在觀察膠片時候可以左右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