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34545330777
-
2 # 使用者4383246126739
沒有專門的成粥的器皿,就像現在碗可以,鍋可以,盆也可以,沒有固定形式。還有一種說法,鬲是專門的炊粥盛粥器具。
古代食器種類很多,鼎、簋、鬲、盂、敦、盆、豆、鋪等十餘種主要的有:
簋(guǐ),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
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
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
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盆盂,均為盛物之器。
用電飯煲就能煲出很好吃的粥了具體的做法:米跟水的比例是1:3就行了,最好加點油,到一定時間就開啟攪拌一下。ok了。 然後我教你用煲的,這種方法比用電飯煲的味道好點,雖然電飯煲省事,但我還是建議你學一下真正的熬粥法。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a、熬起粥來節省時間;b、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鐘。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裡,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鐘。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