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趙都市報

    5月5日將迎來“立夏”節氣。立夏之後,氣溫漸漸走高,萬物繁茂,生機勃勃。專家指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因“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

    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石家莊市中醫院製劑室主任中藥師吳文博表示,立夏時節,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和粗糧。平時可多吃魚、瘦肉、豆類、芝麻、小米、玉米、香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此外,吳文博特別提醒,立夏之後華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且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再加上天熱出汗,所以要注意補水。補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喝水、吃飯時多喝湯等,喝水最好喝溫白開水或是淡鹽水,要少喝或不喝涼(冰)飲料或水。另外,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冰涼食物。

    重視精神調養,切忌暴喜傷心

    吳文博表示,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這個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應該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安閒自樂閉目養神,切忌暴喜傷心。

    立夏之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

    降低運動強度, 避免過度出汗

    夏天天氣炎熱,血液迴圈加速,心臟容易負擔過重,所以夏天要慢養心,不能勞累。只有心先慢下來,呼吸才慢得下來。休息時要減慢生活節奏,使心跳減慢、呼吸頻率降低,生命活動的節奏慢下來,心臟才能得到休息。

    吳文博表示,夏天溫度高,體表的血量分佈多,這樣容易導致特別是老年人出現心腦缺血的症狀。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動強度,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過度出汗,並適當喝一點淡鹽水。但是,該出汗時則要出汗,也不能閉汗。此外,還應注意的是,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要注意早晚適當添衣。

    注意休息勤鍛鍊, 預防“熱傷風”

    河北省中醫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醫師郎曉猛表示,立夏以後天氣炎熱,為了散發體內的熱能,人體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擴張,出汗很多,入睡以後就容易使身體受涼,從而發生感冒。

    “熱傷風”病情較輕的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病情較重的常有高熱,而且出汗後熱仍不退,並伴有頭痛、沉重如裹、身體痠懶、倦怠無力、口乾但不想喝水、小便黃赤、舌苔黃膩,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預防“熱傷風”,主要是鍛鍊身體,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使身體能夠適應高溫天,同時要根據早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此外,調節飲食、補充水分、調整情緒、注意休息,對於預防夏季感冒也有重要作用。

  • 2 # 遼瀋名醫

    上週末,我們迎來了2018年的“立夏”節氣,正式進入到夏天。夏天,很多人容易吃不下飯,因此才有“苦夏”一次,和立秋後的“搶秋膘”。

    立夏之後的養生,要注意“養心”。中醫認為,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為陽髒,主陽氣。夏天天一熱,人們的情緒就容易煩躁,所以要特別注意情緒的調節,養好精氣神,保持心情舒暢。從立夏伊始到大暑結束這三月中,陽氣旺盛,人類順應天時,夜臥早起。

    飲食上,應該以清淡為主。過於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導致內外皆熱,導致疾病的發生,如口舌生瘡、便秘等。按照夏季養心的說法,立夏過後也可以多吃一些對“養心”有助益的食物。比如瘦肉、牛奶、雞肉等。

    同時,夏天人們運動加大,出汗增多,應及時補充水分。想要減肥,身體裡的水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適當補充維生素B,可以恢復運動後的肌肉修復,也能輔助體內鈣的吸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中超降級名額是兩個不是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