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人類會成為宇宙人,其主體將在太空中生活。注意,是宇宙人而不是外星人,是一生中大部分時間以宇宙為家的人類。
如今中國經濟一直在“保8”、“保7”,也就是每年增長几個百分點。但即使只有這樣的增長,幾世紀後單是中國經濟就能消耗掉全球很多品種的資源,還不要說印度,非洲也會以這個速度發展起來。所以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產生了一種思潮,認為人類乾脆別再發展了。發展中國家到此為止,發達國家還要倒退一點,再發展下去,必然與地球環境產生巨大沖突,導致人類大規模滅亡。
這種顧慮並非杞人憂天,在歷史上就有一些大型居民點因為破壞周圍的生態而自我滅亡。中美洲一些古代文明,還有中國新疆的古城都是典型。當地古人因為資源支援不下去,只好放棄已建成的城市。難保全人類不在地球這個規模上重蹈重轍。古代文明規模很小,這裡過不下去還能移民到別處。如果真有整個地球生態崩潰的一天,就是全人類的末日。
但是,現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在零左右,社會已經承受不了,常年民怨沸騰,各種矛盾叢生。更不用說還要主動去負增長,那是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承擔的。結果就形成這麼個局面——發展是慢慢等死,不發展立刻找死。
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地球,在太空中建立新文明。人類社會所需要基本的物質資源就是三類:空間、能源、材料。太空中最富裕的是空間,可以看成無限大。人類能進入太空,哪怕僅僅佔領地月之間這一層,就擁有比地球表面大百倍的空間。
有人認為太陽系裡除了地球,其它天體都不適宜生存,這是對太空空間資源的誤解。人類真正利用宇宙中的空間是靠太空城,而不是移民到某個星球。無論火星還是月球,重力都比地球小得多。這樣的重力人類生存久了會出問題,但從那裡往返又需要大量能源。而宇宙空間是零重力,只要讓太空城旋轉起來,用離心力代替重力,可以在裡面形成從零重力到一個G的各種重力環境。但我們不可能提高火星和月球的重力。
再看能源,近地空間太陽能完全夠用,大規模衛星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太空城的基本能源需要。再加上適當利用地面上的核燃料,建立太空核電站予以能源補充,近地空間完全能作到能源自給。
最後是材料。這個一向被認為是太空中最少的資源,每噸金屬都需要從地面發射上去,能源消耗巨大。但是近幾十年來,人類在近地空間發現了大量小行星,大的長過一公里,小的幾百米,幾十米,幾米。總數量已經有十萬多個。
這還是從地球上觀測的結果,受Sunny影響,很多在地球軌道內側的小行星無法觀測到。如果發射專門的近地空間小行星望遠鏡,把它送到地球內側比如金星軌道上,再把鏡頭轉過來對準地球,可以把近地小行星一網打盡。美國已經有了這樣的觀測計劃。
小行星本身就在高速飛行,以人類的技術,完全可以將它們一個個匯入環月軌道,或者環地軌道,成為人造月環,人造地環。或者匯入地月之間的拉格朗日點,物體在那裡受到的地月引力達到平衡,相對來說可以呆在原位不同。引導小行星所消耗的能源,比從地面上發射同等質量物體進入軌道要低得多。
把它們弄過來幹什麼呢?小行星大部分是岩石材質,小部分是金屬材質。把它們在地軌或者月軌上穩定下來後,如果是金屬材質,就可以原位開發。以現在的電爐冶金技術直接融煉,那就是一個個金屬倉庫。而且不是一種金屬,是以鐵鎳為主體,各種稀有金屬共生的倉庫。如果是岩石質小行星,就從裡面挖出空間,改造成工廠和科研基礎。
所有已發現的近地小行星加起來,總質量只不過相當於一座珠峰,但它們是人類進入宇宙的第一塊跳板。人類在這個階段可以發展出足夠的深空遠征技術,去開發火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那裡的小行星總質量還不如月球大,但有幾十萬顆之多,在並且有水這個寶貴資源,它們的個頭也遠大於近地小行星。即使把各種資源消耗的增長率都算上,也可以夠人類再發展幾十個世紀。
所以,宇宙開發在今天是錦上添花,將來就是雪中送炭。
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人類會成為宇宙人,其主體將在太空中生活。注意,是宇宙人而不是外星人,是一生中大部分時間以宇宙為家的人類。
如今中國經濟一直在“保8”、“保7”,也就是每年增長几個百分點。但即使只有這樣的增長,幾世紀後單是中國經濟就能消耗掉全球很多品種的資源,還不要說印度,非洲也會以這個速度發展起來。所以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產生了一種思潮,認為人類乾脆別再發展了。發展中國家到此為止,發達國家還要倒退一點,再發展下去,必然與地球環境產生巨大沖突,導致人類大規模滅亡。
這種顧慮並非杞人憂天,在歷史上就有一些大型居民點因為破壞周圍的生態而自我滅亡。中美洲一些古代文明,還有中國新疆的古城都是典型。當地古人因為資源支援不下去,只好放棄已建成的城市。難保全人類不在地球這個規模上重蹈重轍。古代文明規模很小,這裡過不下去還能移民到別處。如果真有整個地球生態崩潰的一天,就是全人類的末日。
但是,現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在零左右,社會已經承受不了,常年民怨沸騰,各種矛盾叢生。更不用說還要主動去負增長,那是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承擔的。結果就形成這麼個局面——發展是慢慢等死,不發展立刻找死。
唯一的出路就是離開地球,在太空中建立新文明。人類社會所需要基本的物質資源就是三類:空間、能源、材料。太空中最富裕的是空間,可以看成無限大。人類能進入太空,哪怕僅僅佔領地月之間這一層,就擁有比地球表面大百倍的空間。
有人認為太陽系裡除了地球,其它天體都不適宜生存,這是對太空空間資源的誤解。人類真正利用宇宙中的空間是靠太空城,而不是移民到某個星球。無論火星還是月球,重力都比地球小得多。這樣的重力人類生存久了會出問題,但從那裡往返又需要大量能源。而宇宙空間是零重力,只要讓太空城旋轉起來,用離心力代替重力,可以在裡面形成從零重力到一個G的各種重力環境。但我們不可能提高火星和月球的重力。
再看能源,近地空間太陽能完全夠用,大規模衛星太陽能電站可以解決太空城的基本能源需要。再加上適當利用地面上的核燃料,建立太空核電站予以能源補充,近地空間完全能作到能源自給。
最後是材料。這個一向被認為是太空中最少的資源,每噸金屬都需要從地面發射上去,能源消耗巨大。但是近幾十年來,人類在近地空間發現了大量小行星,大的長過一公里,小的幾百米,幾十米,幾米。總數量已經有十萬多個。
這還是從地球上觀測的結果,受Sunny影響,很多在地球軌道內側的小行星無法觀測到。如果發射專門的近地空間小行星望遠鏡,把它送到地球內側比如金星軌道上,再把鏡頭轉過來對準地球,可以把近地小行星一網打盡。美國已經有了這樣的觀測計劃。
小行星本身就在高速飛行,以人類的技術,完全可以將它們一個個匯入環月軌道,或者環地軌道,成為人造月環,人造地環。或者匯入地月之間的拉格朗日點,物體在那裡受到的地月引力達到平衡,相對來說可以呆在原位不同。引導小行星所消耗的能源,比從地面上發射同等質量物體進入軌道要低得多。
把它們弄過來幹什麼呢?小行星大部分是岩石材質,小部分是金屬材質。把它們在地軌或者月軌上穩定下來後,如果是金屬材質,就可以原位開發。以現在的電爐冶金技術直接融煉,那就是一個個金屬倉庫。而且不是一種金屬,是以鐵鎳為主體,各種稀有金屬共生的倉庫。如果是岩石質小行星,就從裡面挖出空間,改造成工廠和科研基礎。
所有已發現的近地小行星加起來,總質量只不過相當於一座珠峰,但它們是人類進入宇宙的第一塊跳板。人類在這個階段可以發展出足夠的深空遠征技術,去開發火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那裡的小行星總質量還不如月球大,但有幾十萬顆之多,在並且有水這個寶貴資源,它們的個頭也遠大於近地小行星。即使把各種資源消耗的增長率都算上,也可以夠人類再發展幾十個世紀。
所以,宇宙開發在今天是錦上添花,將來就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