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2015年和人家創業的一段奇葩經歷。
北方的冬天漫天飛雪,深圳才剛剛開始入冬。今天是我離開上一家創業公司一週年的日子,趁機整理一下在那家公司的經歷,希望對後來者有點幫助。
畫了一個大餅
2015年5月份,當時我就職於國內一家大型手機研發公司,任軟體Teamleader職位。有一天,之前的一個領導突然找到我,說是要在深圳開一家物聯網方面的公司,找我去談。我當時剛好也是而立之年,血氣方剛,一直想要找個創業的機會證明自己。面談之後達成以下條件:職位為軟體研發總監,工資稅後10K,佔公司5%的股份。工資開的有點低,但因為是創業公司,還好理解。等公司開始盈利之後,可以再往上調。於是開始打辭職報告,放棄了公司去年的年終獎。因為年終獎要拖到七八月份才能發,感覺不能拖了新公司的後腿。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確實有點太沖動。從利己主義出發,怎麼也應該領了年終獎再走的。但誰知道呢,如果後來走的很順,這麼點獎金,誰在乎?這些都是後話了。
軟體全棧的力量
當時和我一起入職的有另外兩位總監,分別負責硬體研發,市場開拓,都是承擔獨擋一面的角色。軟體研發方面要做的事情比較多,跨度很大。要搭自己的雲伺服器,開發手機端的應用,還有要做嵌入式的軟體。這些東西,放在其他的公司,正常是需要一個三個團隊去完成的。手機應用端一個團隊,雲伺服器一個團隊,嵌入式軟體一個團隊。但是因為這些我都會做,所以前期就我一個人在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確實還是蠻拼的。早上九點半上班,基本幹到晚上十一點多才下班。憑著紮實的基礎,快速搞定全套的通訊協議,快速搭建框架。到同年9月底,經歷三個月的苦戰,產品終於可以演示了。當時拿著我們的產品,參加了上海一個很大的展會,效果不錯。
產品線擴張,目瞪口呆
初戰告捷之後,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在這種過於樂觀的氛圍下,我們管理層開了一個會,老闆提出要擴充產品線。老闆當時提出的是要同時做一百多個種類產品,並且要同時生產設計模具。產品還沒有研發出來就開始生產模具,這一點當時驚瞎了我們的眼。老闆信誓旦旦的說,這個是他的創舉,這是所有其他公司的人都不敢這麼嘗試的。我們雖然有不同的聲音,但是很快就被淹沒了。當時才幾個人的團隊,真是人員太少,野心太大。
陷入苦戰
戰線被拉長之後,就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了。例如模具和硬體之間就有很大的配合問題。模具走在前面,就會存在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因為強調要做成小而精巧的形狀,經常會出現電子元器件放不進模具的情況。生產的配合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軟體,模具,硬體三架馬車矇眼狂奔,但是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做成什麼樣。歷經快一年的洗禮,其間還招進來了一位軟體工程師幫忙,軟體穩步推進,功能慢慢都做成了。但是其他的方面,因為涉及到多方配合的問題,做的一團糟。
股份,無法兌現的承諾
回過頭來再說說股份。當時我入職公司之後,因為沒有和老闆簽署股份轉讓協議,這就很尷尬了。股份一直拖著沒有兌現。但是我們進來的時候,工資給漲了5K,相比我們談好的每月10K的工資,實際上我們每月到手的有15K。當時我們也是沒想明白什麼原因。直到後來綜合各方資訊才明白,老闆當時根本就沒想過給我們股份,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只是老闆耍了一個心眼,先是把我們的工資談的很低,然後透過實際提高了5K工資,說是把股份換成了工資。My God,真是江湖套路深。但話說15K到手也很低有沒有?
50K,不離職我是傻子?
確定沒有股份之後,當時對我的情緒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拿著不高的工資,幹著全能的活。但是當時我也沒有說要馬上離職,想著把系統做完再離職吧。畢竟自己對自己做的產品也是有感情,和老闆畢竟朋友一場。後來,在公司呆了2.5年之後,產品都出來了,功能也除錯的差不多了。在2017年年底,我就離職了。當時有幾家公司分別給我開了30K~50K不等的工資。
經驗教訓
我相信在我身上發生的這段經歷,很多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朋友,都經歷過或者以後將會經歷。有時候我們程式設計師確實很單純,以為承諾過的東西就應該靠譜,誰知道寫到合同裡的都不一定靠譜。如果某天,有一個創業的機會擺在你面前,我希望大家要做的是,先把合同簽了。不要因為人情,面子而不好意思提出要籤合同,因為只有把合同簽了,才是對你,對你的家庭負責任的行為。大家共勉。
說說我2015年和人家創業的一段奇葩經歷。
北方的冬天漫天飛雪,深圳才剛剛開始入冬。今天是我離開上一家創業公司一週年的日子,趁機整理一下在那家公司的經歷,希望對後來者有點幫助。
畫了一個大餅
2015年5月份,當時我就職於國內一家大型手機研發公司,任軟體Teamleader職位。有一天,之前的一個領導突然找到我,說是要在深圳開一家物聯網方面的公司,找我去談。我當時剛好也是而立之年,血氣方剛,一直想要找個創業的機會證明自己。面談之後達成以下條件:職位為軟體研發總監,工資稅後10K,佔公司5%的股份。工資開的有點低,但因為是創業公司,還好理解。等公司開始盈利之後,可以再往上調。於是開始打辭職報告,放棄了公司去年的年終獎。因為年終獎要拖到七八月份才能發,感覺不能拖了新公司的後腿。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確實有點太沖動。從利己主義出發,怎麼也應該領了年終獎再走的。但誰知道呢,如果後來走的很順,這麼點獎金,誰在乎?這些都是後話了。
軟體全棧的力量
當時和我一起入職的有另外兩位總監,分別負責硬體研發,市場開拓,都是承擔獨擋一面的角色。軟體研發方面要做的事情比較多,跨度很大。要搭自己的雲伺服器,開發手機端的應用,還有要做嵌入式的軟體。這些東西,放在其他的公司,正常是需要一個三個團隊去完成的。手機應用端一個團隊,雲伺服器一個團隊,嵌入式軟體一個團隊。但是因為這些我都會做,所以前期就我一個人在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確實還是蠻拼的。早上九點半上班,基本幹到晚上十一點多才下班。憑著紮實的基礎,快速搞定全套的通訊協議,快速搭建框架。到同年9月底,經歷三個月的苦戰,產品終於可以演示了。當時拿著我們的產品,參加了上海一個很大的展會,效果不錯。
產品線擴張,目瞪口呆
初戰告捷之後,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在這種過於樂觀的氛圍下,我們管理層開了一個會,老闆提出要擴充產品線。老闆當時提出的是要同時做一百多個種類產品,並且要同時生產設計模具。產品還沒有研發出來就開始生產模具,這一點當時驚瞎了我們的眼。老闆信誓旦旦的說,這個是他的創舉,這是所有其他公司的人都不敢這麼嘗試的。我們雖然有不同的聲音,但是很快就被淹沒了。當時才幾個人的團隊,真是人員太少,野心太大。
陷入苦戰
戰線被拉長之後,就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了。例如模具和硬體之間就有很大的配合問題。模具走在前面,就會存在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因為強調要做成小而精巧的形狀,經常會出現電子元器件放不進模具的情況。生產的配合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軟體,模具,硬體三架馬車矇眼狂奔,但是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做成什麼樣。歷經快一年的洗禮,其間還招進來了一位軟體工程師幫忙,軟體穩步推進,功能慢慢都做成了。但是其他的方面,因為涉及到多方配合的問題,做的一團糟。
股份,無法兌現的承諾
回過頭來再說說股份。當時我入職公司之後,因為沒有和老闆簽署股份轉讓協議,這就很尷尬了。股份一直拖著沒有兌現。但是我們進來的時候,工資給漲了5K,相比我們談好的每月10K的工資,實際上我們每月到手的有15K。當時我們也是沒想明白什麼原因。直到後來綜合各方資訊才明白,老闆當時根本就沒想過給我們股份,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只是老闆耍了一個心眼,先是把我們的工資談的很低,然後透過實際提高了5K工資,說是把股份換成了工資。My God,真是江湖套路深。但話說15K到手也很低有沒有?
50K,不離職我是傻子?
確定沒有股份之後,當時對我的情緒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拿著不高的工資,幹著全能的活。但是當時我也沒有說要馬上離職,想著把系統做完再離職吧。畢竟自己對自己做的產品也是有感情,和老闆畢竟朋友一場。後來,在公司呆了2.5年之後,產品都出來了,功能也除錯的差不多了。在2017年年底,我就離職了。當時有幾家公司分別給我開了30K~50K不等的工資。
經驗教訓
我相信在我身上發生的這段經歷,很多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朋友,都經歷過或者以後將會經歷。有時候我們程式設計師確實很單純,以為承諾過的東西就應該靠譜,誰知道寫到合同裡的都不一定靠譜。如果某天,有一個創業的機會擺在你面前,我希望大家要做的是,先把合同簽了。不要因為人情,面子而不好意思提出要籤合同,因為只有把合同簽了,才是對你,對你的家庭負責任的行為。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