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空260746097

    亂花漸欲迷人眼下一句是:淺草才能沒馬蹄。

    出自:《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原文: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四年(823、824年)間的春天。

    賞析:

    白居易這首《錢塘湖春行》,以西湖勝地的春天為背景,擷取雲雨、湖水、動植物等幾個富有典型特徵的細節,生動傳神地將西湖初春勝景展現在讀者面前,成為歷代同題詠作中的佼佼者。

    據清人俞曲園《虞美人》詞前小序,杭州有一句諺語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實,西湖景色,四時皆麗。

    宋人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正道出了這一點。雨天的西湖,輕煙繚繞,如罩薄紗,遠山隱現,若蒙輕綃,無異於一幅絕妙的淡墨山水畫,極富朦朧之美。

    而湖上看雲,湖平如鏡,雲氣蒙在水面上,水天相接,更有一種飄忽迷惘的情趣。白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即是詠此。孤山寺:南朝陳時所建,在裡外湖中間的孤山上。

    賈亭:賈全在貞元年間任杭州刺史時所造,又名賈公亭。大雨剛過,潮溼的雲氣尚存,西湖經雨水沖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開闊。於是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當然也不甘落後,面對如此勝景,詩人情不自禁地出來踏青了。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詩人抓住了早春時節的典型特徵,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現出初春的氣息和生機。

    以此預示著一個繁花競放的季節即將來臨,以此給人們帶來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含蓄蘊藉的美能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和無窮的回味。你看,暖樹上追逐嬉鬧的是“早”鶯。

    西湖邊啄泥築巢的是“新”燕;參差凌亂的小花“漸欲”令人目眩心迷;地上的草剛剛長出綠葉,僅能覆蓋住馬蹄。這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是“新”的,“稚嫩”的。

    剛剛發韌著,而埋藏在這種景象底面的是無窮的力,是發展的源,是未來的主宰。高明的詩人就是運用這種精妙的藝術構思讓讀者與自己一道徘徊於更為豐富的美被發現之前的片刻。

    不是嗎? “馬蹄”彷彿也是輕盈的,詩人正在湖東柳蔭裡往來漫步,或許他以為,絢爛的時刻轉眼就到來了呢!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於窮形盡相的工緻刻畫,而在於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

    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田時代的新領航的定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