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言無殤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中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 2 # 心齋網易經明師

    一說起“元旦”,大家肯定都熟知,那不就是指“陽曆元月一日”嗎?但是當我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其實在古代也稱作“元旦”,可能就不一定會盡人皆知了。

    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所謂“元旦”,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個早晨,所以也叫新年。早在三皇五帝之時,顓頊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是夏、商、周,乃至秦漢之時,各個朝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朝以正月初一為元旦,殷商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曾統一曆法,而以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漢武帝時才又改為正月初一為元旦。

    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了世界通用的歷法。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統一以公曆(即陽曆)元月一日為新年,並稱之為“元旦”;而以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在民俗習慣裡春節也被稱為過年,年在古代指穀子熟,《春秋傳》一書認為,“年”即大豐收。因此在早先,“過年”原本是人們用來慶祝一年的豐收,並祝福來年有個大豐收的單一慶典節日。

    幾千年來,隨著不斷演化和內涵的不斷豐富,“春節”不僅在中國民間成為一個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並且由此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風俗習慣。

  • 3 # 有話少說

    首先指出,“春節”一詞,在民國啟用公曆紀年之後,中國傳統曆法的“年”,才更名為“春節”。在此以前,稱“年”。

    年,說文解字,谷孰也。孰通假熟。谷熟為“年”。《詩經,豳風,七月》有“十月納禾稼”,“曰為改歲”,即是證明。還有舉行慶祝活動,“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又,提問者,為易經協會付會長,應該知道《易傳》解《易經》復卦的“至日”吧?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至日,與太陽年有關,兩個至日之間為一個太陽年。至日,太陽年一年之始。

  • 4 # 吳桂仲

    以前過年才能吃好的穿好的,現在生活好了天天都在過年,而且現在過年炮仗都不能放了,一到過年到處都是冷冷清清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除了玩牌還是玩牌。現在的春節己經少了過去曾經的熱鬧個人感覺過年己經沒意義了。

  • 5 # 這些歷史要讀

    “春節”其實就是農曆新年。其起源和一位千古一帝有關,他就是漢武大帝。

    漢武帝不僅開啟了鐵血大漢的輝煌,還創造了歷史上的很多第一,比如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第一個打通西域開闢絲綢之路的皇帝等等。而“春節”這個習俗也是起源於漢武帝時期。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創立《太初曆》,將過去以十月為歲首的習慣改為以孟春為歲首。此後,歷朝歷代都基於此對曆法進行修改,最終形成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農曆。因此,以農曆正月初一作為我們傳統新年這個習俗,其實是從漢武帝時期一直沿襲下來的。

    發展到唐代,新年開始被官府設定為法定假期,並有七天的“小長假”。再往後的宋元明清各代,農曆新年都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每逢農曆新年,朝廷都會舉辦一系列的國家慶典,皇帝也要出席這些盛大的慶典活動。

    雖然過農曆新年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但其正式被定名為“春節”卻是在民國,而且是袁世凱確定下來的。

    1913年7月(民國二年),袁世凱同意內務總長朱啟鈐的建議,把農曆新年確定為“春節”,並作為全國性節日,並於1914年正式實行。從此以後,我們的農曆新年,也就開始叫春節了。

  • 6 # 史海爛柯人

    根據現代民俗學的研究來看,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已經具有大約4000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商人重鬼,巫術和鬼神觀念十分濃厚,祭神祭祖的行為十分頻繁,而且頗受重視,而春節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和演變而來的。

    隨著曆法和節氣的不斷完善,古代開始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並將臘月的最後一天和正月第一天,稱作“過年”,稱正月初一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或元日等,亦即是今天的春節。

    雖然舊時以正月初一為春節,但古人慶祝春節的活動卻並非僅限於一天,而是有一個盛大的慶祝過程。千百年來,春節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視的節日,也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具有十分熱鬧而豐富的慶祝形式。

    在民間,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家家戶戶都忙著掃塵迎春、祭祀灶神、準備年貨,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春聯、門神、福字,在門前懸掛紅燈籠,在屋內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整個春節期間,最為重要的活動就是守歲。在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即除夕夜,一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共同吃團圓飯,辭舊迎新。這一刻,是最為幸福與祥和的時刻。等到了初一早晨,人們忙著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喜迎新春。

    舊時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但一般到正月五十以後,春節便已逐漸臨近尾聲。大體算來,自臘月二十三前後的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佳節,整個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幾乎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由於這一個月是一年中的農閒時節,因而人們也更有時間和精力來慶祝春節。

    以上便是傳統春節的源流與梗概,大體來講,春節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到漢武帝時得以逐漸成為最為盛大的節日,並一直影響到現代。在此,祝大家新春快樂!吉祥如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大海風景優美”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