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城闕

    此一時,彼一時,形勢不同,方法不同,兩者沒有可比性。

    燭之武憑三寸之舌退秦師,發生在公元前630年的春秋時期,距秦王贏政發動滅六國戰爭,正好相距四百年的時間。

    當時晉文公因為鄭國背晉盟楚,晉文公便以當年流亡時,在鄭國遭到不禮遇的對待而興兵伐鄭。

    說起鄭國,也夠倒黴的。身處中原四戰之地,西北邊是晉國,西南邊是楚國,夾在兩大強國之間受不完的夾板氣。

    晉文公這次邀秦國前來找碴,就是因為二年前晉、楚之間發生城濮之戰時,鄭國為楚軍暗地裡運糧,被晉文公抓住了把柄,藉機找事。

    此時鄭國都城被秦、晉兩軍團團包圍,鄭文公及眾臣是心急如焚。大臣失之狐向鄭文公建議派燭子武去見秦穆公,一定可以勸退秦軍。

    鄭國危亡之際,燭子武拋開了自己多年不受宋文公所用的個人恩怨,不顧年老體弱,搥城而出,隻身前往秦軍大營去見秦穆國。

    燭子武見到穆公後,“曉之以禮,動之以情”。併為穆公分析了秦國此次幫助晉國攻鄭,純屬損人不利己,反而幫助了秦國的近鄰晉國進一步壯大,這對秦國也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

    秦穆公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下令秦軍先行撤軍。晉文公一看秦國撒軍,沒多久也引兵而去。

    燭子武能夠摒棄前嫌,以國家利益為重,深入秦營,勸退穆公的義舉,讓人莫不交口稱讚。

    而反觀燕太丹派荊軻刺秦,已經是戰國晚期,秦王政已開始發動了滅六國戰爭。

    早年燕太子在趙國做人質時,與被扣留在趙的贏政是兒時的一對好朋友。

    後來燕太子丹又入秦國做人質,此時贏政已繼位,對燕太子這位兒時的朋友多有不敬,時不時地還羞辱一番。燕太子不堪忍受,便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

    此時秦國已接連滅掉南韓、趙國,打殘了魏國,重創了楚國,陳兵燕國南部邊境地區。

    國仇家恨,讓燕太子丹寢食難安。他不惜萬金尋找刺客,想一此來阻止秦國滅燕的行動,同時也為自己報羞辱之恨。

    荊軻刺秦失敗後,贏政盛怒之下派軍攻打燕國。燕王恐懼之下殺死了太子丹,將他的頭顱獻給秦王政,乞求獲得秦王的寬恕,但也僅僅是苟活了一段時間,反而不如太子丹有骨氣。

    雖然說燕太子丹最後派荊軻入秦行刺沒有成功,但在當時秦軍壓境的情況下,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值得肯定。

  • 2 # 聾王異史

    燕太子丹就是個心胸狹窄的憤青,屬於政治低能兒,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最終被以暴治暴。如果他用人得當,有燭之武這樣的能人,完全可以化解秦國對燕國的威脅。燭之武抓住人性弱點

    燭之武之坐個破筐子放下城牆,可以看出鄭國國君鄭文公正確評估了自己和對手實力的差距。

    燭之武說服秦伯,就是從利益出發,他認準人性的弱點,秦國不會做折本的買賣。他一針見血,鄭國和秦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秦國和晉國聯合打鄭國,等於秦國給晉國白打工,還得貼上士兵、錢、糧等本錢。晉國很貪婪,吞併了鄭國強大後,可能就有會蠶食秦國了。看秦伯認同他的分析後,馬上火上澆油,使出離間計:“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難道你忘記了。”秦國權衡利弊後,也怕晉國強大後會對其造成威脅,於是和鄭國簽訂攻守盟約,派兵幫助鄭國防守。

    燕太子丹不能正確面對現實

    燕國的太子丹實在太差勁,從人品上說心胸狹窄。想當年與贏政一起質押在趙國,同病相憐,成為好朋友。後來他又被送到強盛起來的秦國當人質,這時他不能正確的估計自己位置,以為到秦國會受到厚待,結果熱臉貼到冷屁股。

    贏政已經回到自己的家,作為太子準備接班強秦的天子。太子丹身處的地方雖然改變,但身份依然沒變,仍然是作為質押品的人質。封建時代,地位的懸殊是不可逾越的障礙,況且贏政如果過多的和質押國太親近,很可能會被當作謀反證據,引火燒身, 不把丹放在眼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如果太子丹正確評估自己國家的實力,擺對自己的位置,勇於承擔一個太子維護國家安危的責任,忍辱負重,向強大的秦國服軟,秦國可能放過這個相距很遠、不相鄰的弱小國家,甚至成為盟國。燕國不但可以贏得機會休養生息,養精蓄銳,還可以藉助強秦的力量,攝取利益,一旦國家強盛,地域擴大,秦國對其也無可奈何。然而太子丹卻沒有看到兩國幾年來發展的差距,無法接受被好朋友冷落的殘酷的實,從秦國逃跑,造成外交失信,兩國交惡。

    太子丹對待政治問題簡單粗暴

    燕國和秦國並不接壤,中間隔著韓、魏、趙,至少需要攻克趙國才能抵達燕國。當時秦國雖然強大,但有些膨脹,向南進攻強大的楚國,向北滅掉南韓後,大兵聚集在趙國城下,樹敵太多,戰線拉得過長,國力消耗過大。太子丹回國後,如果派能言善辯之士出使比鄰的趙國、魏國、齊國,甚至正受攻擊的楚國,與之聯盟,秦國雖然強大,也會忌憚聯軍的力量。

    然而太子丹不懂制衡之道,簡單的認為殺了秦王就可以擺平秦國,於是他採取了最低階、最粗暴、最卑鄙的手段——刺殺秦王。

    這充分暴露了太子丹的根本不具備治理國家的政治素養,他沒有看懂一個國家的強大和政治策略的制定,並不是只靠一個君王智力,而是以強盛的經濟為基礎,擁有眾多的文臣武將為動力,完善的政治機器為後盾。刺殺一個君王,如投石入水,只能激起更大的波瀾,加速燕國的滅亡。

    燕太子丹用人不當

    鄭文公聽取大臣意見,正確的選用的能言善辯的燭之武,並對早年沒有重用他表示歉意;"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能力強,加之關係到他自身的安危,正像鄭文公說的,如果鄭國覆滅,作為臣子,他也沒好果子吃。他去秦國抱著必勝的決心。

    太子丹選擇荊軻是個大錯誤,荊軻從齊國流落到衛國,後在燕國落腳,他是個喜歡雲遊的劍客,心裡沒有把燕國當成依託之地,隨時可以拍屁股走人,燕國存亡和他沒有任何關係。當田光推薦他去刺殺秦王時,荊軻猶豫不決,一直在找理由推託,沒想到太子丹不但化解了荊軻提出與秦王接近的理由、武器問題、助手人選等一系列難題,而且怕他變卦,死纏爛打,逼著他快點行動。當荊軻已經與秦王一臂之遠,圖窮匕見,一刀可以解決問題時,荊軻仍然沒有必死的決心,而是一把拉住秦王的袖子,想達到既完成任務,又保全性命的完美結局。荊軻沒有信守刺客信條,激化了矛盾。

    政治素養很差的太子丹在眾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中,義氣用事,急於求成,選擇了錯誤的方法,用錯了人,導致秦燕兩中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加速了燕國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榮國府過中秋,賈母為什麼忍不住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