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相忘江湖3666
-
2 # ruixuezhaofeng
2月18日,歐盟外交與安全代表莫蓋里尼發聲:28個成員國已就刻赤海峽事件的對俄製裁達成一致,未來兩週內出臺具體措施。
該事件發生於去年11月25日,事過三個月,制裁姍姍來,原因何在?
首先,美國出手在前,歐盟跟隨,先後順序很說明問題。在對俄羅斯“封殺”的立場與行動上,美國從來都是“身先士卒”。當下特朗普倒是“慢半拍”,無奈華府建制派太強大,他們抗俄最積極。14日訊息,美國參院兩黨議員推動一項制裁案,對俄相關人員、造船業乃至液化氣等實施制裁……歐盟這就跟上了。
其次,歐盟即使達成一致,內部分歧已暴露無疑。抗俄急先鋒、中間派、反對派基本列隊完畢,此次制裁,確實是做做樣子給美華人看,自家28國各懷心思。
最後,制裁的時間點耐人尋味。一個月後烏克蘭大選投票,此舉意在警告俄遠離烏事務……俄烏兩國間矛盾成了美歐關心干預的頭等之一,本身就是後者“火上澆油”的結果,拉偏架只能使矛盾無解。
-
3 # 天太2
這是一次詭異的制裁,其中含有的資訊量很多,它證明的可能是相反的東西,而不是團結。讓我們抽絲剝繭,看看它的意義在哪裡?
2月18日,歐盟外交與安全高階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布魯塞爾28國歐盟外長會議上宣佈,歐盟已就刻赤海峽一事達成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制裁涉及到8個自然人。同時,莫蓋里尼強調:“制裁不應該永遠存在,但現在還不到解除制裁的時候。歐盟應有制裁方面保持團結!”是不是話裡有話呀?制裁還未開始,就趕快安撫俄羅斯:制裁非我所願,不會長久,僅僅8個個人,無關大礙。你忍耐一下,很快就會取消。歐盟在制裁上強調團結是為了進退一致,取消制裁時也會一齊退出的。哈,哈!是不是會這樣?讓我們等等看!
2月13號,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對俄羅斯提出一項制裁議案,旨在針對俄羅斯在敘利亞及烏克蘭問題上的“干涉民主程序”的行為。制裁內容為:俄羅斯銀行;俄羅斯國內及海外油氣專案;資訊網路及國債。涉及物件為:刻赤海峽事件中俄方的24人;俄羅斯的領導層及政商界人士。與歐盟的制裁8個自然人比一比,是不是又多又狠?但,俄羅斯的駐聯合國代表涅邊佳是這樣表示的:“俄羅斯絕不會被牽著鼻子走,我們不關注好了。”可見,俄羅斯對美國的制裁毫不在呼。從2014年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600多次的制裁。制裁的俄羅斯成為了農產品純出口國;成了中東霸主;S-400供不應求,連北約成員國也買。美國的制裁尚如此,歐盟的制裁又能怎樣?
俄羅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看看北溪-2號,看看德國的態度,看看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重點“國內外油氣專案”。你就會明白:德國與俄羅斯在油氣合作上已達成了共識。這個共識可能取得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元石油霸權地位會因此動搖;俄羅斯與老歐洲的關係因石油會有改善,而新歐洲會因俄羅斯的石油新戰略受到制壓;歐洲與美國離心傾向增加;去美元從美國製裁俄羅斯,制裁德國及歐洲國家開始。俄羅斯對美國的制裁很淡定,因為俄羅斯走在去美元,撬美國霸權基礎的路上。歐盟國家,特別是德法等老歐洲自然看的明白,在反對美國霸權上,它們是一家,大家心知肚明。現在應美國的要求,在制裁俄羅斯上作作樣子,也是不得己,請俄羅斯保持耐心。由此看來:西方世界已走向了分裂,所謂的口頭上的一致,表面上的團結應該水分很大,會有不少假象。
-
4 # 閒看秋風999
誰說沒有任何意義。
俄羅斯曾經希望這款雙引擎中程客機MS-21能與波音和空客一較高下。目前三架原型機已經制造完成,Rostec希望這款幹線飛機能夠在今年年底進入批次生產。
但俄羅斯政府官員謝爾蓋•切梅佐夫(Sergei Chemezov)表示,由於美國的制裁,目前的生產要到2020年底才能開始。
俄羅斯官員此前曾表示,制裁切斷了從美國和日本進口飛機機翼和部分尾翼所需的零部件。
切梅佐夫還說,俄羅斯現在必須自己製造必要的零部件,但是,這樣做這需要時間。
“我們開始批次生產的時間有點變化。“我們原本打算在今年年底開始生產幾架飛機,作為系列生產的一部分,但現在不得不推遲到2020年底。”
千萬不要小看了美國製裁的威力。俄羅斯打腫臉充胖子只能糊弄俄羅斯一般民眾,而能不能製造出需要的產品才是實實在在的例子。
-
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而現在歐洲和美國也不是一條心。歐洲現在的主導者德國和法國希望可以獲得更大的話語權,而美國又怕德國和法國在歐洲話語權更進一步加強之後把自己甩開。所以美國和德國法國之間也不是那麼和諧。而歐洲和俄羅斯呢?雙方是互相戒備,但誰又離不開誰。比如以前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不允許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汽出口。歐洲國家以德國為首,表明上答應的好好的。但私下裡還是照常和俄羅斯進行能源交易。為什麼?因為歐洲國家沒那麼傻。早就看穿了美國的小伎倆。美國一方面禁止俄羅斯能源出口是為了打擊俄羅斯經濟,另一方面是為了加深歐洲和俄羅斯的矛盾,最後美國本身也是能源出口大國,打擊完俄羅斯,美國就可以把自己的能源賣到歐洲,從而進一步控制歐洲的工業。歐洲人早就看穿了美國的動機。所以該配合美國的繼續配合。但私下裡的交易就一直沒有停過。
去年英國的俄羅斯間諜案。表面上歐洲和俄羅斯水火不容。甚至都都開始驅逐外交官了。但就在俄羅斯驅逐德國外交官之後,德國旗幟鮮明的表示還要繼續和俄羅斯加深一步合作。並且德國還願意做俄羅斯和歐洲恢復關係的中間人。德國表示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是歐盟國家對英國進行聲援的表現,也是歐盟彰顯得“團結訊號”。但實際上這並不妨礙互相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德國是願意和俄羅斯修復關係的。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的團結”有多麼的脆弱。
近期發生的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事件。美國本身是希望歐洲和自己一起施壓俄羅斯。迫使俄羅斯讓步的。但實際上歐洲率先就譴責了美國,因為美國此舉無疑是把歐洲擺在了危險的邊緣。本身歐洲就處在美俄爭鬥的中心地帶。如果再沒有了《中導條約》的限制。那麼歐洲將更加的危險。所以不管是北約秘書長還是德國法國的相關人員。都要求美俄雙方重回《中導條約》。歐洲不希望重現軍備競賽。而透過此次事件,相信歐洲對於美國的信任感也會進一步降低。
現在的“西方世界團結”就好像是一層華麗的窗戶紙一樣。表面上看著很好看。但實際上一捅就破。每個人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歐洲和美國之間互相的不信任。想要真正的親密無間是根本不可能了。
回覆列表
團結對於俄羅斯就是最好的武器。。。比如俄羅斯迫切需要透過德國出售天然氣給歐洲換取歐元。。但是歐盟這麼一團結,默克爾大媽就不好說太多了,拖到自己任期結束這事情就涼了。。。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條近期可以帶來歐元,遠期可以做為掐住歐盟脖子的戰略武器“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