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qqwwweer416

    是真實的。石墨本身沒有輻射,但石墨包著的堆芯,核反應物質,石墨負責減緩核反應速度,束縛裂變產生的中子。這樣的東西炸出來到地面上,輻射有多大可想而知。

  • 2 # 星球電影局

    不誇張,肯定有,甚至現實更可怕和殘酷。

    這部劇我也看了,非常的震撼,恰巧因為好奇,也上網去查了一些史料,漲了一些知識。下圖是我查閱了維基百科的描述:

    1、關於倫琴

    倫琴是放射性物質產生的照射量的單位。由威廉倫琴(德國物理學家)而得名,在1928年被採納,倫琴單位表示的是存在的輻射量,不等於生物組織的吸收情況。衡量後者的輻射劑量,單位是侖目或希沃特。一侖目大致相當於人體全部吸收了1倫琴單位的輻射。

    2、關於堆芯及石墨

    核反應堆的堆芯也被稱之為反應堆活性區,由安置在具有一定柵格的堆芯擱架的燃料元件構成。而燃料元件由一定形狀比如板、棒或者管的燃料元件根據構建佈置組裝而成。燃料元件則由核燃料和包殼組成。舉個例子,就像燒煤爐一樣,堆芯好比是爐膛,是這些燃燒原材料發生反應的地方。而石墨是一種慢化劑,主要用在反應堆內,使裂變產生的快中子減速為慢中子,提高裂變反應的機率,一般採用輕水、重水和石墨來做,石墨主要是價格便宜,耐高溫。

    3、關於堆芯熔燬

    是指和反應堆沒有及時冷卻而熔化造成損毀。堆芯熔燬後引發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外洩。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兩次核事故,切爾諾貝利和福島都是這個問題。

    4、關於輻射

    有關切爾諾貝利的紀錄片也提到,在爆炸後十多小時,部隊測量核電站外圍放射量最高的地方都有差不多7000多倫琴,堆芯部分可想而知。

    在十萬倫琴的輻射量直接接觸下,瞬間即可足以導致嚴重的內出血,全系統器官衰竭體細胞無法提供蛋白質,幹細胞無法分裂分化,染色體完全破壞,相當於整個人都要溶解掉了。是非常痛苦的死亡。

  • 3 #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我之前在某雜誌專欄寫過一系列關於核與輻射安全的稿子,不請自來和大家分享一些資訊。

    什麼是倫琴

    倫琴是早期用來衡量放射性物質照射量大小的單位,簡記作 R。為了紀念發現 X 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Wilhelm Röntgen)而設。1 倫琴的學術定義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 0 ℃ 1 毫升的空氣中造成 1 個靜電單位的正負離子所需要的照射量。

    倫琴不是國際單位,現在其實已經不太常用了。因為它只能表示輻射量的大小,並不能反映生物組織對輻射的吸收劑量。

    其他輻射單位

    後來為了更準確地量化人體遭受有害輻射的嚴重程度,人們提出了“吸收劑量”(absorbed dose)的概念,即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的輻射量。這個單位叫做“戈瑞”(gray),一位英國物理學家的名字,簡稱“戈”,用符號 Gy 來表示。1Gy表示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 1 焦耳的能量。在數值上,戈瑞和倫琴還是有個換算關係的:1倫琴=0.01戈瑞。

    但是,不同的輻射源對人體的傷害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α 射線的殺傷力相當於等量 X 射線的20倍。為此,科學家們又引入了“當量劑量”(equivalent dose)的概念,當量劑量=吸收劑量✖權重因子。除了α射線的權重因數是20、中子射線權重因子5-20之外,β射線、γ射線、X射線的權重因數都是1,即當量劑量=吸收劑量。不過,核洩漏會引發多種型別的輻射,沒有一個確定的輻射權重因數,通常也就取 1 了。

    當量劑量的單位為希沃特(sievert,也叫西弗、希伏),簡稱希,符號Sv。對於β射線、γ射線、X射線而言,1戈瑞=1希沃特;對於α射線,1戈瑞=20希沃特。這兩個都是國際單位。

    日常輻射劑量

    希沃特是個很大的單位,有點兒像500元面值的歐元大鈔。一次性受到0.4希的輻射就會出現皮炎、脫髮、白細胞減少等急性中毒症狀;1希會讓人噁心欲吐;超過2希就可能有生命危險,8希以上死亡率就達到100%了。日常使用好比用噸來量人的體重。所以為了計量方便,平時常用的單位是毫希、微希(1希=1000毫希;1毫希=1000微希)以及雷姆(rem,1雷姆=10毫希)。

    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問題科學委員會統計得出,全球普通人每年受到的有效輻射劑量通常在1~10毫希之間,平均2.4毫希,這些劑量的八九成來自宇宙射線和地球上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本底輻射,其餘幾乎都來自放射性醫療和診斷(比如胸片、腦CT)。以這樣的輻射劑量,健康人的細胞“體質”和修復能力足以擺平輻射的損傷。對於不和放射性行業打交道的普通公眾來說,高緯度、高海拔和過度放射性診斷,是導致輻射劑量較高的幾大因素。

    15000不誇張

    據當時的歷史資料,發生爆炸的反應堆內部輻射劑量達到30000倫琴/小時,用來把核能轉化成電能的汽輪發電機廠房頂部也高達20000倫琴/小時,所以《切爾諾貝利》描述的15000倫琴(準確說應該是15000倫琴/小時)至少沒有誇張,很可能是離爆炸點比較近的位置測得的。15000倫琴/小時=150戈瑞/小時,權重因數按1算,人體的吸收劑量相當於150希沃特/小時。在這種輻射強度下,人只要待3分20秒就達到8希沃特的100%致死劑量了。當然,救援人員肯定沒到這麼近的位置,否則死亡速度會更快,死亡人數也會更多,而且也不可能施救。資料顯示,第一批接到報警的28名消防員在出警一小時後出現頭暈和嘔吐症狀後被換下,而且沒有穿任何防輻射裝備(因為他們接警時只被告知是普通火災,沒說是反應堆爆炸),說明輻射劑量還沒有超過8希沃特/小時的水平。不過正是這批消防員在頭一小時用生命換來的英勇搶救,火勢才沒殃及到隔壁的3號反應堆(爆炸的是4號反應堆),避免了更恐怖的災難。

    下圖為切爾諾貝利事故搶險獎章

    《切爾諾貝利》作為一部帶有紀錄片性質的電視劇,對於專業性、真實性和嚴謹性必須有很高的追求,即便有藝術誇張,既不應該也不需要出現在這種重要資料和史實方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存款日記賬怎麼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