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奔馬155314228

    東漢未年最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前兩次都是有曹操作為主戰方參戰的戰役,然而兩次戰爭的結果卻出乎他人的意料。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取得戰爭的絕對勝利,可在赤壁之戰中,強大的曹軍卻被弱少的孫劉聯軍擊敗,元氣大傷。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爭結果呢?官渡之戰:建安四年(199年6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良馬萬匹,南下進攻許都,拉開官渡之戰的序暮。曹操得知訊息後,採取集中兵力,扼守要道,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戰略方針,與袁紹展開毫不示弱的對陣架勢。12月,屯據沛縣的劉備起兵反曹,並與袁紹聯絡,打算合力攻曹。為避免兩面受敵,曹操於第二年二月親率精兵東擊劉備,佔領沛縣,跟著進攻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大敗而逃,曹操順利撒回官渡。建安五年(200年)2月,袁紹進軍黎陽,企圖與曹軍主力決戰。4月,曹操在謀士荀攸的建議下,先引兵至延津,造成攻打袁紹後方的假象,使袁紹分兵向西。緊接著,曹操乘機派張遼、關羽為先鋒急趨白馬,殺死袁紹手下顏良、文丑兩員河北名將,極大地挫傷了袁紹軍隊的銳氣。袁軍雖然初戰失利,但兵力相比兩萬左右的曹軍仍然強勝很多。初次失敗的袁紹命令主力軍於同年7月進軍陽武,8月接近官渡,並在此地構築樓櫓,堆土成山,與曹軍展開對峙,曹操幾度出擊都未取勝,且交戰不利,便有了退守許都的打算。在這進退兩難之時,曹操的謀士荀彧力推堅守之道,萬萬不可退卻,退則必敗。曹操聽從了荀彧的建議,在堅守的同時伺機而動,燒燬了袁軍數千倆糧車。同年十月,袁紹的謀士許攸投曹,建議曹操攻打袁後屯糧重地烏巢。曹操聽取了他的建議,成功告破,燒燬全部糧草,袁紹手下大將張鄰,高覽見大勢不妙,投降曹操,導致軍心動搖,內部瓦解,全軍崩潰。袁紹帶著幾百隨從倉惶逃回河北,七八萬人被曹軍所殺,其餘全部投降。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奠定了他統一北方的堅實基礎。赤壁之戰: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在長坂坡被曹操大敗,僅存一萬餘人逃生。挾天子征討四方的曹操隨即劍指南方,攻破荊州,沿長江而下,直取東吳。在曹操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勢力弱小的孫權與劉備在長江的赤壁聯手上演了火燒赤壁,聯合抗曹的赤壁大戰(由於赤壁之戰在歷史上影響極大,大家都比較熟知,具體細節我就不一一詳述了)。這一戰孫劉聯軍約五萬餘人,使曹軍二十多萬大軍損傷過半,遏制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歷史程序,為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相比:官渡之戰曹操那時勢力弱小,處處小心翼翼,而且他是以守為攻,得到老百姓及大多人士的幫助,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佔齊,故以少可以勝多。赤壁之戰,曹操可謂侵略之戰,加上他帶領的軍隊周夜兼程,將士們疲憊不堪,人怨沸騰,而且他率領的部隊從北方到南方,對水土氣侯等不服,造成將士身體上的不適而大多致病,在這種狀態下作戰已是兵家大忌。再加上曹操目前兵強馬壯,輕敵思想嚴重,對南方氣候以及水上作戰的注意事項太過大意,從而導致他被熟悉水戰們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損兵折將,敗走華容道……。

    如果曹操有毛主席所說:“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僅僅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的政治遠見,他在赤壁之戰絕對不會慘敗,不知道大家有何高見?

  • 2 # Ad哥哥

    三國中共有三大戰役,每一戰的結果對當時的天下形勢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官渡之戰決定了北方的霸權歸屬,赤壁之戰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而夷陵之戰使蜀國遭受眾創,國力大損。

    而這三場戰役俱是以少勝多,曹操更是參與了兩次。只是兩次的結果截然不同。

    官渡之戰時曹操實力遠不及袁紹,卻能反破袁紹,一統北方。而到了赤壁之戰時,曹操已經兵強馬壯,起雄師南下,兵鋒所至,投鞭斷流,但最終結果卻是折戟長江,慘敗而逃。

    為何實力遠勝從前,卻反遭大敗,這是為何?我們不妨先回看兩場戰役的成敗經過。

    官渡之戰

    袁紹親率大軍,欲攻許昌。當時曹操兵力遠不及袁紹,但敵人來勢洶洶,志在必得。曹操不得不應戰,於是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

    這時的曹操是沒有退路的,硬著頭皮在堅持,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失誤。袁紹則不同,兵精糧足,志得意滿,根本不將曹操放在眼裡。

    而作為這場戰役的兩方總指揮官,曹操跟袁紹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曹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但袁紹卻不是。

    袁紹雖然擁有著大量的人才,但他剛愎自用,多謀而無斷,也致使手下文武不能同心同力,所以實際上袁軍的軍力只是外強中乾而已。

    後來許攸投曹,曹操奇襲烏巢,直接將局勢逆轉,驚的袁軍軍心煥然,直接全線奔潰。

    最終導致曹操以少勝多,成了官渡之戰的贏家,也成了北方的霸主。

    赤壁之戰

    曹操此時已經獨霸中原,為了加速統一,便起兵南下。荊州劉琮不戰而降,孫權劉備不得已下聯盟應敵,由周瑜掛帥,便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這時曹操的狀態,非官渡時可比。在大江上橫槊賦詩,何等氣魄?

    自以為統百萬大軍,江東彈指可定,到時候再平張魯,定西涼,佔西川,三五年便可天下大定,而自己也完成了一生的功業。

    此時曹操無疑是自信的,且自負,當時的實力的確允許他做此遐想。只可惜他這次的對手,不是志大才疏的袁紹,而且指揮有度的周瑜。

    黃蓋詐降,周瑜縱火,曹軍潰敗,丞相遁走。轟轟烈烈的平南美夢,就此破滅,這也是曹操軍事史上的第一次特大敗仗。自此也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曹操一時間再無心思南下。

    縱觀兩場的戰役的成敗,非只靠軍力,更憑人謀。

    而曹操在兩場戰役中的對手也是天差地別,

    袁紹雖兵強而庸弱,周瑜雖勢微然果敢。

    但這只是這一成一敗中間的客觀差異,卻不是根本原因。

    因為我們可以認為,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袁紹自身跟曹操差距太大,但絕不會認為赤壁之敗是因為曹操的能力比不上週瑜。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曹操他自己,在兩場戰役中完全不同的心態。

    對抗袁紹時,是繃緊了神經在作戰。該求穩時求穩,該出奇時出奇,可謂是步步謹慎,不容有半點差錯,故而雖弱而勝,一舉打得袁紹再無爭雄之力。

    而赤壁之戰時的曹操,已經抱著十拿九穩的心理,放鬆了在戰場上該有的警惕之心,大有驕兵之態。故而雖強反敗,一再疏忽中周瑜之計,使得百萬雄師付之一炬,更錯失了平定江南的機會。

    走一百步才算成功,走到99步只能說接近成功了,並不代表你就一定能走完這最後一步。因而這時候更應該保持冷靜,繼續努力。而不是以為必成,從而自滿懈怠。殊不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快船隊的戰績下滑到西部第八,喬治帶隊輸給鵜鶘,接下來球隊還會隨意輪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