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不平2018
-
2 # 星光之霖
蝸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腹足綱動物,主要以植物為食。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們的影子。
蝸牛的移動速度可達到每秒約1.3釐米。蝸牛移動方式很有意思,會分泌粘液幫助自己行走。這些粘液,甚至可以幫助它在刀刃上自由行走,而不被割傷。粘液有難聞的味道,還能保護他們免受攻擊。
蝸牛最具特色的是身上揹著的那個“蝸居”,標準的1室小公寓!在潮溼的天氣,溼氣比較大地方它們才會出來活動。蝸牛由於有小房子的幫助,它們甚至可以在乾旱的季節長時間蟄伏。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蝸牛是害蟲。但是有一些蝸牛則是難得的美味佳餚。尤其是法式大餐裡還有一道有名的菜:法式局蝸牛。
蝸牛的種類很多,遍佈陸地與海洋。有很多的變種。哪怕是在海洋裡,也有它們的變種。蝸牛主要有法國蝸牛,庭園蝸牛和瑪瑙蝸牛。蝸牛不但營養價值極高。蝸牛肉中的蛋白質,香豆精,生物鹼,有機酸等元素遠遠超過其他肉類。中國更是選育出了白玉蝸牛,通體潔白如玉,營養豐富肉質鮮美,堪稱是肉食蝸牛中的極品。
蝸牛蛋白質中提取出來的凝集素,又對血液的研究有很大的應用價值。按重量每克的價格遠遠超過黃金的價格,因此蝸牛的身價也是越來越高。
最近科學家更是在深海中發現了身披鋼鐵鎧甲的“戰鬥蝸牛”~麒角腹足蝸牛。他的腹足所覆蓋的鱗片上,以及身上背的硬殼,都還有純度較高的鐵元素,他們主要吸收了深海里豐富的鐵的硫化物,再為自己打造了一身鎧甲。可見蝸牛真是太極宗師一樣充滿了哲學智慧的生物。極軟的身體,披著一身堅硬無比的鎧甲~柔中帶剛啊。
蝸牛是一種擁有奇特防禦手段的,不可思議的動物!
-
3 # 理性科普者
蝸牛喜歡生活在潮溼陰暗的環境中,晝伏夜出,因此,對強光很敏感。其食性主要是以腐殖中的養料為主,吃下的"泥巴",經過消化道吸收後,變成了"稀泥巴"。由於這個生活習性,可以在疏鬆的泥土中生活時間達半天(12個小時)左右,當然,也可以其它的微小動植物為食,所以,是雜食性,但深水覆蓋時間較長,可使蝸牛窒息死亡。蝸牛生殖特性為卵生,小蝸牛孵出後,不需要母愛的照顧,可直接爬行和釆食。蝸牛可以人工養殖,創造25℃--28℃的自然環境有利於快速生長和繁殖,最好是恆溫養殖,以增加產量。
蝸牛還有二個重要生活習性,能夠在短時間內,分泌較多的粘液,粘液有利於行走時減小摩擦;它有很強的適應環境特性,生存力驚人,如對泠、熱、飢渴、乾旱忍耐性很強,只要不會缺氧,土壤有一定的潮溼度,可以忍耐1--2個月時間,這是許多動物所不能比的?
它有一個圓錐形的殼,並且有左旋或右旋,頭部的兩對觸角和一對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
根據蝸牛以上生活習性,我來說說它的自我保護方法。
第一,它深藏於泥土中,其天敵難以發現它。不到夜晚或飢餓採食時,很少"離家出走"。
第二,如果環境溫度過高,不利於它呼吸和體溫調節,它會爬到樹上或植物的葉子上。可以避免地面上許多天敵對它的傷害。
第三,氣溫過低,溼度過小,它就鑽入土層中進入休眠狀態。
第四,它有較為堅韌的殼的保護,有靈敏的觸角,受到驚嚇時,頭部會迅速縮排殼中,由於殼有左旋或右旋,可以在短時間內,以旋轉的方向進入泥土中,保護自己。如果有動物吞食它,除了禽類外,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它,可能從體內排出體外(有強酸消化液動物除外)。
第五,它可以分泌大量的粘液,在受到危險時,它可以用粘液封住"大門"。這樣,整體就是一個硬殼,對許多動物來說,就無法侵害它,除非,一口吞食它,否則,無從下口。這個保護作用非常重要。
第六,晝伏夜出。許多白天活動的動物無法侵害它。這樣,傷害它的動物大大的減少,夜晚活動的動物難以發現它,大大的增加了蝸牛的活動空間。
總之,各種動物都有適應生長環境的方法,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否則,將不復存在。
-
4 # 科普大世界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是用外面的硬殼來保護自己的,所以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縮到殼裡面,就像是它的房子一樣,所以蝸牛為了自身安全,常常是揹著一座“房子”慢慢地跑。
蝸牛殼的硬度是相當高的,質地和貝殼相似,小型蝸牛的殼比較薄,所以比較易碎,個頭比較大的蝸牛的殼是很硬的,已知外殼最硬的生物就是鱗角腹足蝸牛,它是一種生活在印度洋深海海底熱液噴口附近的軟體動物,殼子硬到連子彈都打不透。
鱗角腹足蝸牛生活在印度洋海面以下兩千多米的海底,主要是海底熱液噴口區中,最早發現於2001年,但直到2015年,科學家們才真正瞭解到這種蝸牛的堅硬外殼和生活習性。目前這種蝸牛可分為兩個亞種,其中在Kairei區(位於西南印度洋脊)生活的是外殼黑色,含鐵量豐富,帶有磁性的蝸牛,印度洋中部生活的另一個亞種卻是白色的,沒有磁性。
在Kairei區生活的鱗角腹足蝸牛的外殼看上去是金屬的顏色,也是因為它的殼子的確含有大量金屬,科學家分析發現主要是二硫化鐵和有磁性的硫復鐵礦,這兩種物質以恰當的比例結合在一起,可以達到很高的硬度,當蝸牛發現天敵來臨縮到殼內之後,捕食者也只能望殼興嘆了,因為它們根本打不透它的外殼,如果是較大的捕食者將這種蝸牛吞到嘴裡,那就如同是咬一塊鐵一樣。據說這種蝸牛的外殼甚至可以抵擋子彈的打擊,美國軍方都曾研究其殼子的成分和構造,以求能設計出效能更好的防彈盔甲。
鱗角腹足蝸牛因為獨有的金屬外殼被認為是地球上唯一的“金屬生命體”,那麼它的外殼上的金屬從哪裡來的呢?科學家們認為來自富含礦物的噴孔,這種蝸牛可以從噴口處獲取硫礦和鐵質,其所吃的食物中可以產生一部分,又由於其所吸收的鐵礦有磁性,所以在富含鐵礦的環境中,也可以導致其外殼越來越厚,逐漸形成了厚重結實的金屬外殼。
鱗角腹足蝸牛不僅有個富含金屬的外殼,腹足也是很多含鐵的鱗片,它們都是由三層富含鐵質的薄殼構成的,第一層是250微米厚的文石層,材質和其他貝殼類相似,這層文石結構包裹著另外一層150微米厚的糊狀有機層,該層還具有散熱的功能,而糊狀有機層的外面就是蝸牛的硬薄外層,大約有30微米厚,多層結構共同鑄就了這種蝸牛的堅硬外殼。
這種蝸牛隻生活在一兩千米深的海水中,它們沒有眼睛,只靠觸角感知周圍環境,在海底熱液造就的獨特生物圈中生存,除了專門對其進行科考活動的科學家之外,一般人都是看不到它的,因此世人大都不知道還有這樣的“金屬動物”存在。
回覆列表
靠天生配備的房子,要去遊山玩水或找吃的時,把大門開啟,伸出頭兒往前走,遇到變故,立馬把頭縮回房子裡,關上大門,任你擺佈。就是用隨行房保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