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這個問題有個最關鍵的因素沒有提供,那就是手術的時間,不同手術時間段的康復鍛鍊往往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夠提供做完手術以後多久這樣對於指導提出進行踝關節骨折的康復鍛鍊,是意義最大的,那麼沒辦法,我們就從術後早期開始做一個解答!術後一週以內,應該怎麼辦?
由於踝關節周邊軟組織往往結構不是特別的多,多數都是皮包著骨頭,做完了內踝與外踝的手術以後患者會面臨踝關節以及足部的腫脹疼痛。在術後呢,一週以內往往是比較明顯的,所以這個階段建議還是以消腫、控制疼痛和適度的活動為主。
●冰敷:建議在手術切口的周圍可以進行冰敷,要採取冰水混合物,每次冰敷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即可,在手術的早期,建議每天多冰敷幾次,隨著腫脹及疼痛的減輕,孕婦的次數可以下降,建議每天維持在2~3次為佳。注意在冰敷的時候將冰敷袋,最好有塑膠袋以及手機包住,這樣可以避免緩水影響切口。
●可以諮詢您的主刀醫師是否可以進行口服鎮痛藥或者是鎮痛泵控制疼痛。
●抬高下肢:抬高下肢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消腫,所謂水往低處流,抬高30度左右可以很好的促進靜脈的迴圈,幫助減輕腫脹。●可以簡單的做一做踝關節屈伸運動。既然已經做了手術,恢復了踝關節的解剖結構,現在上石膏的情況往往比較少了。如果您的踝關節可以適當的做一做屈伸活動,可以在最小範圍內不誘發疼痛的前提下,適當的屈伸踝關節即可,這樣可以避免踝關節發生粘連,為以後的康復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踝關節實在不敢活動,那麼多活動活動腳趾也是可以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機會,同時可以幫助消腫。
術後7天以後,往往患者的腫脹和疼痛應該有了明顯的減輕。那麼此時如果患者身體狀態允許,沒有其他部位的損傷,可以在雙柺的助力下適當的下地非負重行走,也就是說用雙柺幫忙用健側幫忙,但是骨折的部位不要踩地。具體如何操作,看下圖就會一目瞭然。
在這個階段下地行走的時候,可能會感覺腫脹以及疼痛加重,這是很正常的,由於骨折及手術會造成下肢靜脈血管的迴流不暢問題,當我們下垂下肢的時候,血液迴流尤其在靜脈會變得減緩,所以會有血液淤積在損傷部位的周邊,導致腫脹感和疼痛。所以建議在開始行走的時候,時間不要特別的長,堅持3~5分鐘也是可以的,或者在剛開始鍛鍊的時候不行走,單純的把下肢下垂到床邊也可以的。隨著時間的延長,下垂下肢的腫脹以及疼痛明顯減輕的話,就可以開始步行了。
在這期間行走以後出現足部以及踝關節腫脹以及面板的青紫,這也是比較正常的,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堅持上一週的抬高下肢,如果腫脹比較明顯,可以嘗試進行冰敷。如果此時活動踝關節並不會誘發明顯的疼痛,可以找到此時踝關節屈伸範圍的極限,只要不誘發疼痛,依然堅持進行踝關節的屈伸運動。
●為什麼讓患者可以行走呢?下垂下肢刺激血管可以嗎?
因為如果長時間的臥床會導致患者血液流速的減慢,對患者的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會造成肢體的肌肉萎縮,對於將來的康復是沒有益處的。長時間的臥床反而會影響患者康復的速度。而透過適當的下地行走以及下垂下肢,可以刺激血液的迴圈,同時加強踝關節的屈伸運動也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的恢復,只要我們注意控制量,不誘發明顯的腫脹和疼痛是完全可以的。
經過了術後兩週的康復鍛鍊以及恢復,此時患者的切口,縫線應該已經拆除了,踝關節的腫脹雖然也仍然會存在,但是腳術後應該有了明顯的減輕。因為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復的能力都不一樣,此時如果患者術後沒有明顯的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有了一些增加的話,那麼可以嘗試進行踝關節的功能康復鍛鍊。
以下是康復鍛鍊的具體操作:建議每個動作10~15次為一組,每天堅持做2~3次,而且在每次鍛鍊完之後患者往往會伴有疼痛以及腫脹的加重,不要擔心,在鍛鍊之後加冰敷一次即可,如果覺得疼痛對恢復造成了影響,那麼完全可以休息,暫時不做。
●此時如果疼痛已經有了明顯的減輕,那麼可以嘗試用單拐輔助行走訓練,踝關節也可以嘗試適當的負重觀察,能否出現明顯的疼痛,注意在行走的時候,一定要將重心儘量放在拐上,而術後的踝關節僅僅承受部分體重即可。如果在單拐阻力下踝關節行走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那麼可以延後,不要著急,慢慢來。
如果術後患者的步態已經在單拐的阻力下慢慢的恢復了正常,而且在行走的過程當中疼痛已經有了明顯的減輕,那麼可以嘗試適當的增加負重的程度,但是建議手裡還是要有柺杖,及時的保護自己。
而如果踝關節的屈伸角度已經明顯的加大,甚至可以達到正常的踝關節屈伸角度,那麼可以嘗試進行抗阻訓練,也就是我們在踝關節屈伸活動的時候,用一個小的、低阻力的瑜伽帶來作為阻力,慢慢的進行抗阻訓練,可以逐漸恢復踝關節肌肉的功能和力量,對於恢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當然這是術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不能進行康復訓練可以不做,但是建議嘗試一下。
●在最開始鍛鍊的時候,可以嘗試抗阻運動2~3次,每天不要做太多,慢慢的隨著時間的延長,恢復的越來越好,也就可以適當的增加抗阻訓練的次數以及頻率。
其實很多患者在這個時間段,如果恢復的好,康復訓練做的好,已經可以脫拐了!已經可以迴歸到日常生活當中去了,只不過會覺得踝關節有酸、脹和不適的感覺,勞累的時候會有疼痛,也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建議此時可以進行一些平衡的訓練,來找回踝關節的更多的功能。最開始這些平衡感訓練的時候,周邊一定要有家人或者是朋友輔助,為了預防摔倒,等慢慢的功能找回來之後就可以自行訓練了。另外在這個時間段訓練之前,一定要諮詢您的主刀醫生,最好複查踝關節的x線片子觀察骨折具體癒合的情況,再開始訓練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請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以上的這些建議往往都是比較理想化的,對於踝關節手術後的康復訓練計劃的設定應該是個性化的,應該根據每一個患者不同的手術方式,不同的身體狀態進行個性化的定製,建議應該在專業的骨科術後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訓練,這樣才是更安全可靠的!但是我們現在往往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即使恢復不能按照這樣的速度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康復的重要性,千萬不要長時間的臥床,等待骨折癒合以後再進行康復鍛鍊,那樣將會面臨比較令人討厭的廢用性骨質疏鬆、肌肉萎縮以及關節粘連!將會大大影響康復鍛鍊的效果。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題主的這個問題有個最關鍵的因素沒有提供,那就是手術的時間,不同手術時間段的康復鍛鍊往往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夠提供做完手術以後多久這樣對於指導提出進行踝關節骨折的康復鍛鍊,是意義最大的,那麼沒辦法,我們就從術後早期開始做一個解答!術後一週以內,應該怎麼辦?
由於踝關節周邊軟組織往往結構不是特別的多,多數都是皮包著骨頭,做完了內踝與外踝的手術以後患者會面臨踝關節以及足部的腫脹疼痛。在術後呢,一週以內往往是比較明顯的,所以這個階段建議還是以消腫、控制疼痛和適度的活動為主。
●冰敷:建議在手術切口的周圍可以進行冰敷,要採取冰水混合物,每次冰敷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即可,在手術的早期,建議每天多冰敷幾次,隨著腫脹及疼痛的減輕,孕婦的次數可以下降,建議每天維持在2~3次為佳。注意在冰敷的時候將冰敷袋,最好有塑膠袋以及手機包住,這樣可以避免緩水影響切口。
●可以諮詢您的主刀醫師是否可以進行口服鎮痛藥或者是鎮痛泵控制疼痛。
●抬高下肢:抬高下肢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消腫,所謂水往低處流,抬高30度左右可以很好的促進靜脈的迴圈,幫助減輕腫脹。●可以簡單的做一做踝關節屈伸運動。既然已經做了手術,恢復了踝關節的解剖結構,現在上石膏的情況往往比較少了。如果您的踝關節可以適當的做一做屈伸活動,可以在最小範圍內不誘發疼痛的前提下,適當的屈伸踝關節即可,這樣可以避免踝關節發生粘連,為以後的康復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踝關節實在不敢活動,那麼多活動活動腳趾也是可以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機會,同時可以幫助消腫。
術後第二週術後7天以後,往往患者的腫脹和疼痛應該有了明顯的減輕。那麼此時如果患者身體狀態允許,沒有其他部位的損傷,可以在雙柺的助力下適當的下地非負重行走,也就是說用雙柺幫忙用健側幫忙,但是骨折的部位不要踩地。具體如何操作,看下圖就會一目瞭然。
在這個階段下地行走的時候,可能會感覺腫脹以及疼痛加重,這是很正常的,由於骨折及手術會造成下肢靜脈血管的迴流不暢問題,當我們下垂下肢的時候,血液迴流尤其在靜脈會變得減緩,所以會有血液淤積在損傷部位的周邊,導致腫脹感和疼痛。所以建議在開始行走的時候,時間不要特別的長,堅持3~5分鐘也是可以的,或者在剛開始鍛鍊的時候不行走,單純的把下肢下垂到床邊也可以的。隨著時間的延長,下垂下肢的腫脹以及疼痛明顯減輕的話,就可以開始步行了。
在這期間行走以後出現足部以及踝關節腫脹以及面板的青紫,這也是比較正常的,在休息的時候可以堅持上一週的抬高下肢,如果腫脹比較明顯,可以嘗試進行冰敷。如果此時活動踝關節並不會誘發明顯的疼痛,可以找到此時踝關節屈伸範圍的極限,只要不誘發疼痛,依然堅持進行踝關節的屈伸運動。
●為什麼讓患者可以行走呢?下垂下肢刺激血管可以嗎?
因為如果長時間的臥床會導致患者血液流速的減慢,對患者的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會造成肢體的肌肉萎縮,對於將來的康復是沒有益處的。長時間的臥床反而會影響患者康復的速度。而透過適當的下地行走以及下垂下肢,可以刺激血液的迴圈,同時加強踝關節的屈伸運動也可以促進血液迴圈的恢復,只要我們注意控制量,不誘發明顯的腫脹和疼痛是完全可以的。
術後3-4周經過了術後兩週的康復鍛鍊以及恢復,此時患者的切口,縫線應該已經拆除了,踝關節的腫脹雖然也仍然會存在,但是腳術後應該有了明顯的減輕。因為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復的能力都不一樣,此時如果患者術後沒有明顯的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有了一些增加的話,那麼可以嘗試進行踝關節的功能康復鍛鍊。
以下是康復鍛鍊的具體操作:建議每個動作10~15次為一組,每天堅持做2~3次,而且在每次鍛鍊完之後患者往往會伴有疼痛以及腫脹的加重,不要擔心,在鍛鍊之後加冰敷一次即可,如果覺得疼痛對恢復造成了影響,那麼完全可以休息,暫時不做。
●此時如果疼痛已經有了明顯的減輕,那麼可以嘗試用單拐輔助行走訓練,踝關節也可以嘗試適當的負重觀察,能否出現明顯的疼痛,注意在行走的時候,一定要將重心儘量放在拐上,而術後的踝關節僅僅承受部分體重即可。如果在單拐阻力下踝關節行走的時候出現明顯的疼痛,那麼可以延後,不要著急,慢慢來。
術後5-8周如果術後患者的步態已經在單拐的阻力下慢慢的恢復了正常,而且在行走的過程當中疼痛已經有了明顯的減輕,那麼可以嘗試適當的增加負重的程度,但是建議手裡還是要有柺杖,及時的保護自己。
而如果踝關節的屈伸角度已經明顯的加大,甚至可以達到正常的踝關節屈伸角度,那麼可以嘗試進行抗阻訓練,也就是我們在踝關節屈伸活動的時候,用一個小的、低阻力的瑜伽帶來作為阻力,慢慢的進行抗阻訓練,可以逐漸恢復踝關節肌肉的功能和力量,對於恢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當然這是術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不能進行康復訓練可以不做,但是建議嘗試一下。
●在最開始鍛鍊的時候,可以嘗試抗阻運動2~3次,每天不要做太多,慢慢的隨著時間的延長,恢復的越來越好,也就可以適當的增加抗阻訓練的次數以及頻率。
手術兩個月以後其實很多患者在這個時間段,如果恢復的好,康復訓練做的好,已經可以脫拐了!已經可以迴歸到日常生活當中去了,只不過會覺得踝關節有酸、脹和不適的感覺,勞累的時候會有疼痛,也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建議此時可以進行一些平衡的訓練,來找回踝關節的更多的功能。最開始這些平衡感訓練的時候,周邊一定要有家人或者是朋友輔助,為了預防摔倒,等慢慢的功能找回來之後就可以自行訓練了。另外在這個時間段訓練之前,一定要諮詢您的主刀醫生,最好複查踝關節的x線片子觀察骨折具體癒合的情況,再開始訓練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總結請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以上的這些建議往往都是比較理想化的,對於踝關節手術後的康復訓練計劃的設定應該是個性化的,應該根據每一個患者不同的手術方式,不同的身體狀態進行個性化的定製,建議應該在專業的骨科術後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訓練,這樣才是更安全可靠的!但是我們現在往往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即使恢復不能按照這樣的速度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康復的重要性,千萬不要長時間的臥床,等待骨折癒合以後再進行康復鍛鍊,那樣將會面臨比較令人討厭的廢用性骨質疏鬆、肌肉萎縮以及關節粘連!將會大大影響康復鍛鍊的效果。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