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藝術成就 沈德符《顧曲雜言》說:“《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外,其藝術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是語言濃麗華豔,意境深遠。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人物分析杜麗娘女主角杜麗娘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身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杜麗娘才貌端妍,聰慧過人。但在這樣一位淑靜溫順的嬌小姐身上,同時顯示出與大自然的天然諧和感以及對美與愛的強烈追求,還有她心細如絲的分析能力和獨立識見,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酷愛自由與反叛束縛的精神。出身和社會地位規定她應該成為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課是《詩經》的首篇《關雎》。傳統說法認為它是“后妃之 德”的歌頌,是最好的閨範讀本。她卻直覺地認出這是一支戀歌。在婢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閨房。“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籠罩著封建禮教氣氛,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眼睜睜地看著青春即將逝去,她卻無能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熾熱的感情壓制在心中。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遊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鬱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柳夢梅柳夢梅的性格基調是痴情、鍾情與純情。拾到美女像便想入非非,以影象叫喚出真身來,此謂之痴情;此前在夢中便與素昧平生的杜麗娘結合,此謂之鐘情;旅居過程中又與女鬼幽會,使之起死回生後又對她忠心不二,此謂之純情。小丫頭春香春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春香正是杜麗娘性格中調皮、直率層面的外化。鬧學的主角是她,而後臺則是杜麗娘。儘管杜麗娘還是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格言去教訓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嘗不想與丫環一塊去玩耍呢?發現後花園的是春香,而在後花園中演出一幕男歡女愛、驚神泣鬼的夢中喜劇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導引與陪襯,使得杜麗娘更為儀態萬方、內涵豐富。杜寶南安太守杜寶主要代表頑固不化的封建統治階級。杜寶一直是被當作杜麗娘的附庸來研究的。杜寶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他身上同時體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失意。一方面,他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好父親;另一方面,他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結合的絆腳石,也是黑暗的封建社會的代言人。文旨在分析這一人物形象,揭示其複雜的思想性格內涵。他是個典型的封建官僚,是個傳統計程車大夫,滿腦子的封建正統思想。他做官清廉正派,恪於職守。作品一開始就讓他唱出“宦囊清苦”,可謂是為官多載,兩袖清風,是個地地道道的清官。一開春,他到治下各地親自巡視勸農,不辭勞苦。而他又是個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國家棟梁之材。作品出不厭其煩地做了詳細的描寫。作品採用了一主一從的複線結構,杜柳之愛的主線之外,另一條線索就是杜寶的政治軍事活動。他為國家民族,可謂殫精竭慮,國家有難,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品寫他的這類活動,用了不少篇幅。外御金主完顏亮,保衛國家,內平溜金王李全之亂,安定天下,為大宋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從南安太守擢升為平章政事。而在作品中,他的主要角色位置是杜麗娘的父親。在這方面,他具有雙重的人格。毫無疑問,他是個具有慈愛心的家長。作品沒有把他按照《禮記》之類的教科書來一一對應地刻劃描寫,而是著眼於他性格溫柔的一面。他深愛自己的獨生女兒,視她為掌上明珠。在女兒患病期間,他心肝欲碎,而在女兒死後,他又嚴格地按女兒的遺囑,將其埋在花園裡。但是,作者更重視他另一重身份,即他是個真正的道學家,理家嚴肅正統,完全按照封建禮教行事。,他將自己的父愛嚴格地限定在封建禮教的範圍之內,不越雷池半步。他叫來小姐“適問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繡餘閒,有架上圖書,可以娛目,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在女兒患難病期間,他從不想了解女兒真實的病因是什麼,而女兒復生後,他又堅決不認,認為這有傷風化,而且很丟人。雖然後來做了讓步,可以重認女兒,但條件是她必須與柳生斷絕關係。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他價值序列中,出自天性的舔犢之情與封建禮教之間的關係,為了禮教,他可以犧牲一切,當然包括他的父愛。在這一點上,他與《西廂記》中的老夫人在“寺驚”時寧肯一女許嫁二夫,也不願女兒當烈女而死的表現正好相反,一個是情勝於理,一個是理勝於情。作者刻意將他寫成一個沒有個人缺陷正人君子,忠君愛國,清廉勇敢的好官,意在說明,戕害人性的不是哪個個人,與個人品質沒有關係,而是理的罪惡。另一層的深意是讓他的這種態度與杜麗娘可因愛情而放棄父女之情,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情與理的衝突之不可調和。陳最良老塾師陳最良代表著陳腐迂闊的封建教化。陳最良是杜寶形象的重要補充。雖然他說自己奔競杜家處館之職是為了通關節,改竄文卷,吹噓進身和家裡騙人等,但這只是自嘲。他實際上是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一生追求透過科舉得到功名來改善生存條件,但最終考到老,還是“考居劣等停廩”。他除了會亦步亦趨的解讀儒家經典,滿口之乎者也外,一無所長。他無害於人,不失淳樸,但是因為深受禮教的毒害,已經成了禮教的傳聲筒,所以無意識中就在戕害人性。區別湯顯祖沒有因襲前人小說戲曲中一見傾心,互通殷勤,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手法,而安排杜麗娘在遊園之後和情人在夢中幽會;幽會以後,接著描寫她第二次到園中《尋夢》。《驚夢》和《尋夢》是杜麗娘鬱積在心中的熱情的爆發,也是她反抗現實世界的實際行動。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於它具有強烈地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浪漫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封建體系的對立面而出現。善良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湯顯祖描寫杜麗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寫杜麗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寫出,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透過杜麗娘的形象,《牡丹亭》表達了當時廣大男女青年要求個性解放,要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認為現在是不是金錢代替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