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李慧芳老師,有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名家、有名坤旦、旦角,京劇名宿。

    話說當時李慧芳她身體保持得這麼好、精神頭這麼足,她有什麼永葆青春的秘訣呢,其實她全身都是病,身體很不好,而且呢,都是很重要的病,心臟病、乳腺癌、反正是五臟六腑全都是病,就是一樣兒,嗓子好,那她這嗓子保養,有沒有什麼秘訣,她覺得還是小時候的幼功,小時候老唱,年輕的時候也唱,所以這個嗓子,還一直保持到當時。

    她八歲就開始賣唱為生,她家境非常的貧窮,她父親、她爺爺都是小手工業,他們不是梨園世家,那個時候住在北京花市大街一個大車店裡,大雜院,但是那裡頭都是小手工業者,但是他們勞動之餘,都喜歡京劇。那時候他們娛樂也沒什麼別的,還不就是唱唱京劇,有的會拉胡琴,她父親就學會了拉胡琴,那麼他們唱的時候呢,她呢就薰陶,燻會了幾段唱,但是沒露過,家裡頭也不知道她會唱,她就聽他們哼哼,她也哼哼,就這樣,後來爺爺說你們一家四口,我養不活你們了,你們自謀生路吧,她父親帶她弟弟、帶她,她母親、他們四個人,就到天津去了,天津住在慶雲後,慶雲是個戲館子,慶雲後那個也是個大雜院,但是那個大雜院全是文藝界的,很有名的董俊峰、郝盛俊、王斌珍,這都是科班的出來的,她去了以後他們都喜歡她,有時候教她什麼小孩戲,《三孃教子》、《汾河灣》的薛丁山,教這個。偶爾有一天正好他們家裡頭斷炊了,沒飯吃,董俊峰他有一個最小的兒子,會拉胡琴,完了呢,他說咱們去玩玩去吧,就去了,到海河邊,海河邊去啊,就在那兒唱,完了圍了一圈人,人家以為他們是賣唱的呢,完了他給點,他給點錢,最後呢,說咱們把這點錢大家分了吧,她分到兩毛錢那時候拿回家去她很高興,她說爸,我今天給你賺兩毛錢,她媽,抱著她就哭了,正好家裡斷炊,兩毛錢也能過個兩三天的,買棒子麵。這樣就啟發了她的父親,因為父親身體不好,你做買賣也沒本錢,你賣勞動力身體不好,沒辦法,他還會拉,會拉胡琴,他說這個是條路,就這樣吧,我帶這孩子去賣唱吧,他們就借了印子錢,因為賣唱也不能穿得破衣垃撒,母親給做了一個大褂,黑絲絨的大褂,完了就穿上,她父親帶著她就去賣唱了,從此以後她就擔負起他們全家的生活了,全家這個挑費全是她一個小姑娘承擔了。

    那麼後來呢,她的父母帶他們又回北京,求爺爺,說我們讓這孩子學大戲,爺爺那時候就託人啊,請了、找了李玉蓉,李玉蓉老師住在北京冰窖廠,李慧芳她是每天從花市大街走到冰窖廠,到她家去學,開始先不給說戲,先讓練腳步,學老生、走腳步,老生各種腳步來回走,完了以後,就教戲了,那個時候教戲都教的那種短戲,什麼《上天台》、《黃金臺》、《硃砂痣》、《法場換子》都這種戲,她教李慧芳她這個戲,她那個時候雖然年紀小,但是她心裡頭有數,自己得快點學,學了以後賺錢好養家好餬口,在那兒學了以後,就趕上大概是1937年了,1936年的年尾,南京有人約她,等於那茶樓似的,就像這個湖廣會館這一類,唱清唱,約他們到南京,到了南京沒多久就扔炸彈了,他們就逃難了,就七七事變了,家裡就又快沒飯吃了,怎麼辦呢,正好上海南市有個叫“民樂”劇場大概,是淮劇團、淮劇,就是揚州那淮劇,有個筱文豔,她那個時候是當家花旦,現在人家是淮劇皇后,她那兒招一個京劇的老生,那她就去啦,淮劇團招京劇老生,京劇跟淮劇兩下鍋,她唱她的,自己唱自己的,但是呢,她那兒唱連臺本戲,連臺本戲,沒詞,沒有單篇,沒劇本,在後臺就掛個提綱,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導演跟你說,這個戲這場什麼故事什麼故事,你和他是什麼什麼人物關係,告訴你臺上念什麼詞你自個編,哎呦,她學這戲簡直用不上啊,人家都有經驗,她學的是咱們京劇哪有經驗,急得她,哭啊,筱文豔,她很幫她忙,她就告訴她比方三天一本戲,頭一本戲你應該上去怎麼怎麼,學了好多關中詞,什麼叫關中詞,就比方說,她去一個員外,上場,家有萬擔糧,前倉堆後倉,這不叫唸詩,完了,這定場詩就行了,可以了,你要是演皇帝呢,演皇帝就是風閣龍樓,萬古千秋,引子,完了坐在那兒呢,定場詩呢,就是太陽一出照硃砂,平頂關上一枝花,殿上獅子千百對,孤是萬民第一家。哪朝皇帝都能用,關中詞,就是這麼樣對付了,對付了三個月大概,她實在受不了了,等於就天天鑽鍋,結果就混了那個差不多快一年的時間,又回到上海,回到上海有人介紹到更新舞臺,唱開鑼戲、墊戲,那個時候上海興這個邀京角,一批一批的京角,在北京邀了以後到上海去演出,你比方說她在更新舞臺,後來叫中國大戲院了,更新舞臺唱開鑼戲,還有一個旦角叫孫劍秋,她們兩個老唱對戲,後頭是誰,宋德珠,四小名旦之一,他演戲,她們就住在這個更新舞臺的樓上,三層樓上,天天她完了戲以後,她就站在那兒看戲,從此她就入迷了,對京劇,就入迷了。

    那過去那個就無所謂了,就是為了養家餬口,這個她就喜歡京劇了,這個時候他們有很多的梨園行的思想還比較進步的吧,就是也想把京劇改一改革,於是就自願的主動自己成立了一個叫藝友座談會,藝術的藝,藝友座談會,這個座談會,每個禮拜開一次,誰去給他們講講呢,姜椿芳,就是大百科全書的創始人,他是地下黨當時他們不知道,都不知道,他做麒麟童的工作,周信芳的工作,他們這藝友座談會呢,就是編出一個我來,叫《信義村》,他們在蘭心大劇院演出,演出的收入呢,歸給學校贊助,那麼那天姜椿芳先生請這個周信芳老師去看戲,那個主演是徐鴻培,麒派的,旦角呢,叫新谷英,她去一個小丫頭,看完戲,周信芳先生說,你這個小姑娘演得不錯啊,挺好的,你長得也不錯,那你幹嗎唱老生啊,你唱旦角吧,她一聽,挺好,省得整天戴著個鬍子,她也心裡願意,她說好的,我明兒改旦角,就這樣,他的啟發吧,後來呢就借了一套行頭,照一相看看扮相怎麼樣,看看還可以,後來就找誰學呢,就找楊畹農先生學,梅派的大家,到他那兒學了不少戲,那時候周先生約她了,周先生約她呢是1946年,黃金大戲院,排這個《徽欽二帝》,讓她去,陪他演了一些老戲,什麼《斬經堂》、什麼《四進士》、她陪他演萬氏,他那個有一個要求,就是萬氏不願意讓彩旦來,讓旦角來,所以那電影不是童芷苓嗎,那時候她也去那萬氏,是這樣,演了不少戲,她也很受啟發,很受啟發,跟周信芳先生學了不少東西,那當然他因為什麼,因為你在舞臺上,他能把你帶出表演的精神來,他演戲演得好,在這個1947年,國泰電影公司找她拍電影,拍電影拍什麼《呂四娘》,那是古裝戲,她說那合適啊,古裝戲合適,她就拍了《呂四娘》,她來呂四娘啊、刺雍正,雍正好像是那個叫馮喆,他的那個皇上,他的皇上,楊志卿演那個男主角,那個誰,徐辛夫導演,裡頭還有唱歌,也跟現在電影裡頭有音樂有唱歌,呂四娘還唱歌,還騎馬,到蘇州去騎馬,外景啊什麼的,她那時候反正是什麼都能幹,有膽子,人家約她幹什麼都能幹什麼,她等於是各種藝術形式都涉獵,這樣對於京劇角色的塑造,也有好處。

  • 2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李慧芳老師,有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名家、有名坤旦、旦角,京劇名宿。

    話說當時李慧芳她身體保持得這麼好、精神頭這麼足,她有什麼永葆青春的秘訣呢,其實她全身都是病,身體很不好,而且呢,都是很重要的病,心臟病、乳腺癌、反正是五臟六腑全都是病,就是一樣兒,嗓子好,那她這嗓子保養,有沒有什麼秘訣,她覺得還是小時候的幼功,小時候老唱,年輕的時候也唱,所以這個嗓子,還一直保持到當時。

    她八歲就開始賣唱為生,她家境非常的貧窮,她父親、她爺爺都是小手工業,他們不是梨園世家,那個時候住在北京花市大街一個大車店裡,大雜院,但是那裡頭都是小手工業者,但是他們勞動之餘,都喜歡京劇。那時候他們娛樂也沒什麼別的,還不就是唱唱京劇,有的會拉胡琴,她父親就學會了拉胡琴,那麼他們唱的時候呢,她呢就薰陶,燻會了幾段唱,但是沒露過,家裡頭也不知道她會唱,她就聽他們哼哼,她也哼哼,就這樣,後來爺爺說你們一家四口,我養不活你們了,你們自謀生路吧,她父親帶她弟弟、帶她,她母親、他們四個人,就到天津去了,天津住在慶雲後,慶雲是個戲館子,慶雲後那個也是個大雜院,但是那個大雜院全是文藝界的,很有名的董俊峰、郝盛俊、王斌珍,這都是科班的出來的,她去了以後他們都喜歡她,有時候教她什麼小孩戲,《三孃教子》、《汾河灣》的薛丁山,教這個。偶爾有一天正好他們家裡頭斷炊了,沒飯吃,董俊峰他有一個最小的兒子,會拉胡琴,完了呢,他說咱們去玩玩去吧,就去了,到海河邊,海河邊去啊,就在那兒唱,完了圍了一圈人,人家以為他們是賣唱的呢,完了他給點,他給點錢,最後呢,說咱們把這點錢大家分了吧,她分到兩毛錢那時候拿回家去她很高興,她說爸,我今天給你賺兩毛錢,她媽,抱著她就哭了,正好家裡斷炊,兩毛錢也能過個兩三天的,買棒子麵。這樣就啟發了她的父親,因為父親身體不好,你做買賣也沒本錢,你賣勞動力身體不好,沒辦法,他還會拉,會拉胡琴,他說這個是條路,就這樣吧,我帶這孩子去賣唱吧,他們就借了印子錢,因為賣唱也不能穿得破衣垃撒,母親給做了一個大褂,黑絲絨的大褂,完了就穿上,她父親帶著她就去賣唱了,從此以後她就擔負起他們全家的生活了,全家這個挑費全是她一個小姑娘承擔了。

    那麼後來呢,她的父母帶他們又回北京,求爺爺,說我們讓這孩子學大戲,爺爺那時候就託人啊,請了、找了李玉蓉,李玉蓉老師住在北京冰窖廠,李慧芳她是每天從花市大街走到冰窖廠,到她家去學,開始先不給說戲,先讓練腳步,學老生、走腳步,老生各種腳步來回走,完了以後,就教戲了,那個時候教戲都教的那種短戲,什麼《上天台》、《黃金臺》、《硃砂痣》、《法場換子》都這種戲,她教李慧芳她這個戲,她那個時候雖然年紀小,但是她心裡頭有數,自己得快點學,學了以後賺錢好養家好餬口,在那兒學了以後,就趕上大概是1937年了,1936年的年尾,南京有人約她,等於那茶樓似的,就像這個湖廣會館這一類,唱清唱,約他們到南京,到了南京沒多久就扔炸彈了,他們就逃難了,就七七事變了,家裡就又快沒飯吃了,怎麼辦呢,正好上海南市有個叫“民樂”劇場大概,是淮劇團、淮劇,就是揚州那淮劇,有個筱文豔,她那個時候是當家花旦,現在人家是淮劇皇后,她那兒招一個京劇的老生,那她就去啦,淮劇團招京劇老生,京劇跟淮劇兩下鍋,她唱她的,自己唱自己的,但是呢,她那兒唱連臺本戲,連臺本戲,沒詞,沒有單篇,沒劇本,在後臺就掛個提綱,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導演跟你說,這個戲這場什麼故事什麼故事,你和他是什麼什麼人物關係,告訴你臺上念什麼詞你自個編,哎呦,她學這戲簡直用不上啊,人家都有經驗,她學的是咱們京劇哪有經驗,急得她,哭啊,筱文豔,她很幫她忙,她就告訴她比方三天一本戲,頭一本戲你應該上去怎麼怎麼,學了好多關中詞,什麼叫關中詞,就比方說,她去一個員外,上場,家有萬擔糧,前倉堆後倉,這不叫唸詩,完了,這定場詩就行了,可以了,你要是演皇帝呢,演皇帝就是風閣龍樓,萬古千秋,引子,完了坐在那兒呢,定場詩呢,就是太陽一出照硃砂,平頂關上一枝花,殿上獅子千百對,孤是萬民第一家。哪朝皇帝都能用,關中詞,就是這麼樣對付了,對付了三個月大概,她實在受不了了,等於就天天鑽鍋,結果就混了那個差不多快一年的時間,又回到上海,回到上海有人介紹到更新舞臺,唱開鑼戲、墊戲,那個時候上海興這個邀京角,一批一批的京角,在北京邀了以後到上海去演出,你比方說她在更新舞臺,後來叫中國大戲院了,更新舞臺唱開鑼戲,還有一個旦角叫孫劍秋,她們兩個老唱對戲,後頭是誰,宋德珠,四小名旦之一,他演戲,她們就住在這個更新舞臺的樓上,三層樓上,天天她完了戲以後,她就站在那兒看戲,從此她就入迷了,對京劇,就入迷了。

    那過去那個就無所謂了,就是為了養家餬口,這個她就喜歡京劇了,這個時候他們有很多的梨園行的思想還比較進步的吧,就是也想把京劇改一改革,於是就自願的主動自己成立了一個叫藝友座談會,藝術的藝,藝友座談會,這個座談會,每個禮拜開一次,誰去給他們講講呢,姜椿芳,就是大百科全書的創始人,他是地下黨當時他們不知道,都不知道,他做麒麟童的工作,周信芳的工作,他們這藝友座談會呢,就是編出一個我來,叫《信義村》,他們在蘭心大劇院演出,演出的收入呢,歸給學校贊助,那麼那天姜椿芳先生請這個周信芳老師去看戲,那個主演是徐鴻培,麒派的,旦角呢,叫新谷英,她去一個小丫頭,看完戲,周信芳先生說,你這個小姑娘演得不錯啊,挺好的,你長得也不錯,那你幹嗎唱老生啊,你唱旦角吧,她一聽,挺好,省得整天戴著個鬍子,她也心裡願意,她說好的,我明兒改旦角,就這樣,他的啟發吧,後來呢就借了一套行頭,照一相看看扮相怎麼樣,看看還可以,後來就找誰學呢,就找楊畹農先生學,梅派的大家,到他那兒學了不少戲,那時候周先生約她了,周先生約她呢是1946年,黃金大戲院,排這個《徽欽二帝》,讓她去,陪他演了一些老戲,什麼《斬經堂》、什麼《四進士》、她陪他演萬氏,他那個有一個要求,就是萬氏不願意讓彩旦來,讓旦角來,所以那電影不是童芷苓嗎,那時候她也去那萬氏,是這樣,演了不少戲,她也很受啟發,很受啟發,跟周信芳先生學了不少東西,那當然他因為什麼,因為你在舞臺上,他能把你帶出表演的精神來,他演戲演得好,在這個1947年,國泰電影公司找她拍電影,拍電影拍什麼《呂四娘》,那是古裝戲,她說那合適啊,古裝戲合適,她就拍了《呂四娘》,她來呂四娘啊、刺雍正,雍正好像是那個叫馮喆,他的那個皇上,他的皇上,楊志卿演那個男主角,那個誰,徐辛夫導演,裡頭還有唱歌,也跟現在電影裡頭有音樂有唱歌,呂四娘還唱歌,還騎馬,到蘇州去騎馬,外景啊什麼的,她那時候反正是什麼都能幹,有膽子,人家約她幹什麼都能幹什麼,她等於是各種藝術形式都涉獵,這樣對於京劇角色的塑造,也有好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的愛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