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祥子談歷史
-
2 # 不沉的經遠
都護是高階武官,低於大將軍,至於工作內容,則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而定。
中都護其實就是都護,根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在劉備臨終前,任命李嚴為中都護。但是在其他地方,也提到都護李嚴,顯然中都護和都護是一樣的。
都護其實並非蜀漢獨有,早在東漢時期就有了都護將軍。三國時魏蜀吳也都有都護一職。比如在曹魏,夏侯淵、曹洪都擔任過都護。而在蜀漢,擔任過都護的,有李嚴、蔣琬、諸葛瞻等人,在不同時期,都護的職權是不同的。
李嚴
劉備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總管內外軍事,坐鎮永安。理論上來說,劉備對李嚴的這個任命相當於任命他為最高軍事統帥,其職權相當於大將軍或者是大都督。
雖然李嚴因為留鎮永安,並不是駐守成都,因此實際上並沒有能總管軍事,只是管轄了永安附近的軍隊,蜀軍主力還是諸葛亮直轄。不過根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述,在曹真伐蜀時,諸葛亮命李嚴率兩萬大軍趕往漢中協同作戰看,李嚴所統轄的軍隊數量還是不少的。
蔣琬
諸葛亮死後,蔣琬出任“尚書令,行都護,假節”。此時蔣琬總管軍政事務,他的這個都護就能正式行使“總管內外軍事”的權力,可以說是權力最大的都護。不過從《三國志·蔣琬傳》下文的“遷大將軍”看,都護的職位應該低於大將軍。蔣琬以都護身份掌管軍務,還是因為大將軍出缺的原因。
諸葛瞻
蜀漢後期,諸葛瞻也出任了都護一職。然而此時比較尷尬的是,姜維這個大將軍還在位,並且控制著蜀軍的軍權。所以在《三國志·宗預傳》裡雖然提到諸葛瞻“初統朝事”,但是實際上他應該只是管理朝中政務,部分干涉軍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蜀漢不同時期,都護的職權其實並不完全一致。
-
3 # 澳古說歷史
“中都護”就是蜀漢最高的軍事統帥,總領蜀漢內外軍事。蜀漢,只有李嚴一人曾擔任過此官職,《三國志.李嚴傳》載:“章武二年,先主徵(李)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病篤,(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這個官職由蜀漢始置,職能同曹魏的大都督,孫吳的左右都護,皆為本國的最高軍事統帥,但同諸葛亮所擔任的丞相一樣,李嚴死後,中都護就不再置,以後相繼出現行都護、大將軍等總領蜀漢內外軍事的官職,如蔣琬就曾擔任過行都護之職。
至於“中都護”的職能到底有哪些?說實在沒啥權力,雖然劉備去世前,遺詔是讓李嚴任中都護掌蜀漢軍事的,但有關軍事方面的事情,李嚴卻是做不了任何主的,因為一切軍政事務都掌控在丞相諸葛亮的手中。
沒看到,230年,諸葛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丞相府事務,試問如果中都護真的有統領蜀漢內外軍事的權力,諸葛亮會讓他去暑理丞相府事務嗎?顯然不會,而從諸葛亮能任命李嚴的官職來看,當時蜀漢的最高軍政事務卻是由諸葛亮一人做主。
若問“丞相”權力最大的時期是在哪個時期,定是蜀漢的諸葛亮時期無疑,這個時期的丞相才是真正意義上“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的百官之長(曹操這種自封的不算),此時諸葛亮手握蜀漢的最高軍政事務,丞相府中有前、後軍師、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參軍、東曹掾、西曹掾、倉曹掾、令史,記室、門下督等官職,而當時蜀漢的所有事務,皆有這些官員來負責處理。
同時蜀漢諸葛亮時期,中領軍、領軍、前領軍、行領軍;中護軍、前護軍、後護軍、左護軍、右護軍、護軍、行護軍;中監軍、前監軍、右監軍、中典軍、後典軍等主管軍事的將軍都屬丞相管轄,而不是屬中都護來管轄,由此可知中都護就是一個虛有其表的全國最高統帥,有名無實罷了。
說來好笑,李嚴應該算的歷代最悲劇的一個最高統帥了吧!身為一國的最高軍事長官,自己非但沒權力,還得聽命於諸葛亮,他們本來可都是平級的,而且同為託孤大臣,誰也管不了誰,可是無奈的是李嚴卻就得聽諸葛亮的,最後還淪落到做丞相府屬官的地步。
此後,為了獲得實權,他居然不要臉的去跟諸葛亮要官。226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於是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可李嚴卻始終是不想去,最後他見推脫不過,就向諸葛亮提出條件,說只要諸葛亮答應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去擔任巴州刺史,他就去。
230年,曹魏曹真欲三路進逼漢川,為加強漢中防務,諸葛亮遂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軍,但此時李嚴不願往,而是讓人私下傳曹魏司馬懿欲用官職來收買他,諸葛亮知其意,遂向劉禪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這時李嚴這才願意北上漢中。
從種種記載可以看出,李嚴為官職可謂是什麼面子都不要了,只要能得到官,他什麼都可以做,甚至致蜀漢安危於不顧。
回覆列表
中都護,古代官名,蜀漢李嚴曾任此職。其中,“都”為全部、“護”為帶兵監護、“都護”即為“總監護”之意。
那麼,中都護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臨終之時,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
也就是說,此職務如同曹魏和東吳設立的“大都督”官職、西漢時的大將軍以及建國初期時的總司令或三軍大元帥等,意為全國的最高軍事統帥。
例如: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伐蜀時,曾任命司馬懿為大都督“都督中外諸軍事”、之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相繼自任大都督“都督中外諸軍事”;東吳的大都督周瑜、陸遜;建國初期的總司令朱德等。
那麼,中都護的工作職責又是什麼呢?一是徵招新兵,保持正規軍隊的常設兵力;
二是訓練軍隊,提高將士的作戰能力(如:體能、戰陣、軍械使用以及兵種配合等);
三是平定叛亂,維護國內穩定;
四是守禦疆土,保護國家的領土不受外敵侵犯;
五是征討攻伐,為國家的強大開疆拓土;
六是制訂作戰計劃,並下達作戰任務,對戰爭的勝敗負有主要責任;
七是選拔任命中低階將領,完善軍隊組織架構;
八是日常戰備(如:城防的加固及戰爭物資、糧食、人才等的儲備);
九是制訂治軍方案、戰後優撫制度以及統計戰損繳獲等,最佳化軍隊管理體系;
十是統計和稽核將士軍功等。
那麼,中都護這一職務又是從何而來的?“都護”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曾置“西域都護”,為駐守西域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控制西域各國,後也稱“西域都護府”。
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曾設都護將軍。自此,“都護”一詞一直沿置到三國時代。
後來的魏晉南北朝所稱的“都督中外諸軍事”或“大都督”者,等同於中都護,都是全國的最高軍事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