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位置及特點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為東嶽山東的泰山、西嶽陝西的華山、中嶽河南的嵩山、北嶽山西的恆山、南嶽湖南的衡山。 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泰山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魯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內,外圍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歷城、長清、肥城和濟南等地,起伏綿延達200多公里,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人們通常把泰安境內的泰山主峰及其鄰近的山地稱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圍的低山丘陵總稱為“泰山山區”,它是魯中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地質構造分類來看,泰山屬於“斷塊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殼斷裂上升作用形成的。從紅門宮以南的一天門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僅5000米的距離,垂直升高竟達1300多米;其間形成了三個明顯的階梯,一個在一天門,一個在中天門,另一個在南天門。泰山是中國古老的變質岩系出露的標準地區之一。它的古老巖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型別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巖”。泰山雜巖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群的年齡在25億年以上,雜巖中的巖體的年齡也在22億年至17億年之間。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又稱“天柱峰”,其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大陸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 泰山有“麗、幽、妙、奧、曠”五大遊覽區,即山麓的“麗區”、山頂的“妙區”、登山東路為“幽區”、西路為“曠區”,以及分佈在山後的“奧區”。 岱廟坐落在泰山腳下,為泰山的正廟,建立年代久遠,有“泰即作畤”、“漢亦起宮”的記載,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擴建和重修,從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在規模設計上,岱廟仿照古代帝王皇宮建造,雄偉莊嚴、金碧輝煌。天觀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共稱中國三大宮殿式建築。中國曆代有72個皇帝在這裡舉行過隆重的典禮,給“東嶽泰山之神”加冕封號。殿內現在還存在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東嶽大帝出巡和迴鑾的情景,其場面陣勢浩大,人物形態逼真,是稀見的藝術珍品。岱廟中古碑刻石如林,書法遺蹟密佈,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秦李斯小篆《泰山刻召》,它是秦二世於公元前209年下的詔書,現僅殘存10個字。 華山位於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臺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臺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電影 《智取華山》即取材於此西峰叫蓮花峰, 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裡。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海拔2160米,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鬱,峰東有凌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裡有一巨大的迴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準備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就是連猴子都發愁的意思,可想而知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就到了華山北峰。北峰海拔1614.9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臺,因此又名雲臺峰。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臺,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鬱,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國務院於一九八二年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中國首批5A級風景區。南嶽衡山自然風光秀麗多姿,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素有“五嶽獨秀”和“文明奧區”之稱。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古稱南嶽“四絕”。春看花,夏觀雲,秋望日,冬賞雪,為南嶽四季奇觀;飛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異石,古樹名木,亦是南嶽佳景。風景區內有24巖、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晉以來南嶽佛道共存,歷代不衰,為宗教史上所罕見。南嶽山高林密,環境宜人,氣候獨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觀冰賞雪勝地。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恆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7.51平方公里,所轄功能各異、景色紛呈的旅遊小區十五個,由東北向西南綿延五百里,錦繡一百單八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為北國萬山宗主。 恆山又名玄嶽,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在五嶽中有“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臥”之說,而“恆山如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追溯,恆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氣候涼爽,民俗獨特,自然和人文景觀兼勝,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譽。 恆山曾名常山、恆宗、元嶽、紫嶽。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恆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之後漢武帝首封恆山為神,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火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恆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嵩山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嵩山古稱外方山,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封禪嵩山時,改中嶽為神嶽。北宋以後,又稱之為中嶽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臥,蜿蜒70公里,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嵩山之頂名曰峻極,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極”和“峻極於天”之說,站在峰頂遠眺,北可望黃河之雄,南可極山川之秀。
五嶽位置及特點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為東嶽山東的泰山、西嶽陝西的華山、中嶽河南的嵩山、北嶽山西的恆山、南嶽湖南的衡山。 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泰山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魯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內,外圍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歷城、長清、肥城和濟南等地,起伏綿延達200多公里,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人們通常把泰安境內的泰山主峰及其鄰近的山地稱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圍的低山丘陵總稱為“泰山山區”,它是魯中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地質構造分類來看,泰山屬於“斷塊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殼斷裂上升作用形成的。從紅門宮以南的一天門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僅5000米的距離,垂直升高竟達1300多米;其間形成了三個明顯的階梯,一個在一天門,一個在中天門,另一個在南天門。泰山是中國古老的變質岩系出露的標準地區之一。它的古老巖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型別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巖”。泰山雜巖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群的年齡在25億年以上,雜巖中的巖體的年齡也在22億年至17億年之間。 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又稱“天柱峰”,其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大陸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 泰山有“麗、幽、妙、奧、曠”五大遊覽區,即山麓的“麗區”、山頂的“妙區”、登山東路為“幽區”、西路為“曠區”,以及分佈在山後的“奧區”。 岱廟坐落在泰山腳下,為泰山的正廟,建立年代久遠,有“泰即作畤”、“漢亦起宮”的記載,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擴建和重修,從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在規模設計上,岱廟仿照古代帝王皇宮建造,雄偉莊嚴、金碧輝煌。天觀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共稱中國三大宮殿式建築。中國曆代有72個皇帝在這裡舉行過隆重的典禮,給“東嶽泰山之神”加冕封號。殿內現在還存在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東嶽大帝出巡和迴鑾的情景,其場面陣勢浩大,人物形態逼真,是稀見的藝術珍品。岱廟中古碑刻石如林,書法遺蹟密佈,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秦李斯小篆《泰山刻召》,它是秦二世於公元前209年下的詔書,現僅殘存10個字。 華山位於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 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臺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臺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電影 《智取華山》即取材於此西峰叫蓮花峰, 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裡。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海拔2160米,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鬱,峰東有凌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 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裡有一巨大的迴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準備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就是連猴子都發愁的意思,可想而知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就到了華山北峰。北峰海拔1614.9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臺,因此又名雲臺峰。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臺,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鬱,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國務院於一九八二年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中國首批5A級風景區。南嶽衡山自然風光秀麗多姿,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素有“五嶽獨秀”和“文明奧區”之稱。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古稱南嶽“四絕”。春看花,夏觀雲,秋望日,冬賞雪,為南嶽四季奇觀;飛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異石,古樹名木,亦是南嶽佳景。風景區內有24巖、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晉以來南嶽佛道共存,歷代不衰,為宗教史上所罕見。南嶽山高林密,環境宜人,氣候獨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觀冰賞雪勝地。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恆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7.51平方公里,所轄功能各異、景色紛呈的旅遊小區十五個,由東北向西南綿延五百里,錦繡一百單八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為北國萬山宗主。 恆山又名玄嶽,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在五嶽中有“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臥”之說,而“恆山如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追溯,恆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氣候涼爽,民俗獨特,自然和人文景觀兼勝,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譽。 恆山曾名常山、恆宗、元嶽、紫嶽。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恆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之後漢武帝首封恆山為神,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火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恆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嵩山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嵩山古稱外方山,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封禪嵩山時,改中嶽為神嶽。北宋以後,又稱之為中嶽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臥,蜿蜒70公里,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臥”之說。嵩山之頂名曰峻極,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極”和“峻極於天”之說,站在峰頂遠眺,北可望黃河之雄,南可極山川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