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返砂芋
-
2 # 戀坔
養鴨的棚舍內外要徹底清掃乾淨後進行消毒,地面可用火鹼溶液消毒,網床、棚頂、塑膠布和養殖裝置可用聚維酮碘、季銨鹽類等消毒液消毒,照明可選用100w的白熾燈或光照強度較強的節能燈,鴨群的均勻度、成活率、是整個飼養過程的關鍵點,注意事項我說幾點。
1、 溫度是由於小鴨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因此溫度偏高,會出現飲水量增加、採食量減少、生長速度降低、羽毛生長不良等現象,嚴重時雛鴨受熱,形成僵鴨或羽毛脫落成為光背沒毛鴨,溫度偏低對小鴨危險性更大,不僅吃料飲水減少、新陳代謝下降、生長速度降低,造成死亡率明顯上升。
應該做到看鴨給溫,仔細觀察雛鴨的吃食,飲水和休息的行為,如果鴨群吃飽後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平靜地躺著,頭頸向前伸,自然的歪向一側,兩翅微微張開,呼吸平穩呈悠閒自在的樣子,說明溫度最為適宜,如果雛鴨遠離熱源而打堆、尖叫,說明溫度太高,如果雛鴨都擠向熱源打堆尖叫,說明溫度太低,應當儘快作出調整。
必需注意在短時間內溫度變化幅度不宜過大,應該是逐漸平穩地改變為最好,根據季節的變化要提前預溫,特別是冬季寒冷的時候要提前一天預溫,目的是為鴨子儘快適應溫度逐漸升溫的原則,一般進苗之前棚舍溫度在28度左右,鴨苗進入棚舍後可逐漸升溫
第2、相對溼度問題容易被大夥忽視,溼度的高低取決於棚內地面的情況,假如是硬化地面棚內的相對溼度前期比較乾燥後期比較潮溼,假如不是硬化地面棚內的時候可以達標甚至溼度過大鴨子出現高溫高溼容易造成脾壞死,一般育雛期間的溼度掌握在百分六十五左右,過於乾燥鴨苗容易脫水,溼度過大容易引起絨毛溼鴨子感受的溫度低,容易引起引起聚堆壓死鴨子,給黴菌的繁殖創造極佳的環境。
第三就是密度,肉用鴨增重速度、飼料轉化率和成活率飼養密度成反比,但飼養密度太小,屋舍裝置利用率低,會造成能源浪費,成本增加,因此從這兩方面考慮,應保持適當的密度。
第四通常把雛鴨第一次飲用開水,這既有利於採食、消化、剩餘卵黃的吸收和利用,同時又有利於防止雛鴨脫水,維持水的平衡,促進糞便排出和加強新陳代謝,最好飲用與室溫大致相同的溫開水,並在飲水中新增少量的葡萄糖、維生素,以保證雛鴨健康和促進生長,每60只鴨應有1只飲水器,位置與喂料處不宜相距太遠,育雛期間飲水器中不能斷水,斷水時間過長會引起暴飲,影響鴨群健康。
第五要抓好開食工作,一般均勻散在料盤上,擴大采食麵積,讓雛鴨儘快均勻的吃到開口料,為以後生長打下牢固的的基礎,合理飼餵,開食時和開食後應堅持勤添少喂的原則,以減少飼料的浪費,防止飼料汙染,平養式育雛一般是將塑膠布鋪於墊料上,將飼料撒在塑膠布上開食。由於糞便容易汙染飼料而造成飼料浪費,所以要少喂勤添,及時檢查開食效果,做到心中有數。每次喂料以後,大家應輕輕隨機捉十多隻小鴨用姆指和食指觸控一下嗉囊部,檢查雛鴨開食的比例和吃料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避免均重不達到標。
第六育雛期光照一般在3米一個100W/的燈泡,小時鴨苗視力弱,光照過於低影響吃料。
那麼後續只要管理不出問題,就不會出大毛病,擴群不及時,棚內密度過大,造成棚內空氣汙濁、溼度較大、採食不均勻、出現翻個癱瘓的比例增多,鴨群整齊度較差,影響養殖效益的降低。通風與保溫如果協調不當,造成棚舍溫差較大、溫度較低、氨氣濃度較大,容易引起鴨群發病,通風方式不當會造成棚內溫差過大,引起鴨群感冒,所以通風與保溫要保持協調性,通風方式應為棚兩側的塑膠布要下端固定,上端自由升降,從上側通風,切忌將塑膠布在短時間內全部放下,要根據外界溫度、風向以及風量大小等適時通風,調整風口大小。以棚舍兩邊塑膠布要下端固定,上端可以自由升降,特別是夜晚棚舍內不要封閉太嚴,根據鴨棚內的空氣指標和溫度,從被風側的塑膠布上部開幾個小口,等天明以後隨著溫度的逐漸上升,適當增大通風口。
-
3 # 山東實在人老小果
11天的鴨苗需要多少溫度?注意什麼?
這時候溫度是培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只要有適宜的溫度,雛鴨的體能消耗比較少,生長髮育就比較快,11天到13天的小鴨子,這個溫度控制在20到22度之間,溫度逐漸降低每天的溫度變化儘量不要超過兩度。不同氣候下升溫或者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儘量滿足雛鴨。對於最佳的溫度要求,如果在溫度非常低,雛鴨就會怕冷,就會靠近熱源,扎堆兒相互取暖,往往會造成壓傷或者是壓死鴨子的表現,而且溫度過高時,雛鴨就會院離熱源張嘴喘氣兒,飲水量增加。如果溫度正常時,雛鴨的精神就會比較飽滿活潑,食慾非常良好,絨毛光亮,飲水適度,伸腿伸腰,分佈均勻吃食正常排洩。
剛才已經講到11天的鴨苗對溫度的要求,那麼現在我們就要講一下飼養的密度。雛鴨的飼養密度也要適宜,如果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鴨舍的潮溼,空氣比較汙濁,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的後果,那麼如果密度過小就會浪費場地,使自己的效益降低,人力資源的浪費等等。同時育雛比較合理的密度是,8至14天的鴨子為一平方22--15一隻為宜。地面育雛的密度應該降低一倍,並且注意冬季密度要稍微大一些,夏季可以密度要少一些。
另外要保證鴨舍的通風和換氣,雛鴨新陳代謝比較旺盛,鴨糞中排出的二氧化碳,順便和材料分解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如果濃度過高時,就會危害雛鴨的健康,嚴重的時候,造成雛鴨的氨中毒,或者是大批的死亡。因此要隨時保持雛鴨鴨舍的空氣流通,合理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鴨舌內多餘的水分,保持鴨舍的乾燥和清潔,改善了鴨群生活的環境,這樣就能達到和促進雛鴨的健康,並且能快速生長。
另外雛鴨的防疫工作也是非常關鍵的,要搞好消毒注重鴨棚以及環境的消毒,料槽飲水器的洗刷消毒,可以選擇兩至三種不同的消毒劑交替使用,防止細菌產生抗藥性。做好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鴨傳染性漿膜炎、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要重點預防雛鴨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病。在一至七日時用抗生菌藥預防,但是一定要使用敏感藥物。
回覆列表
鴨舍溫度28℃~32℃最適宜,26℃以下雛鴨易擁擠扎堆,常因窒息而死。人工撥散雛鴨後,出汗多的很容易著涼感冒,人走後鴨群重新紮堆、出汗,如此反覆,不僅感冒的雛鴨增多,而且雛鴨多次出汗後易引起啄毛,形成僵鴨。超過32℃,雛鴨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體熱散發受阻,誘發疾病,長期高溫還可引起雛鴨大批死亡。雛鴨舍保溫應遵循以下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弱雛稍高,壯雛稍低;冬季稍高,夏季稍低。一般情況下,0~7日齡的雛鴨舍溫在28℃左右,而後隨其日齡的增加每週下降2℃,但晝夜溫差不能超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