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生平及作品簡介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遊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髮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讚,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遊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醜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餘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聖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並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年代不明),《羅斯基裡達之夜》(年代不明)。 遊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以及童話。 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於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臺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帶著祖母和母親所積蓄下來的幾十個銅子,隻身去那舉目無親的京城——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不難想像,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臺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
安徒生生平及作品簡介 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丹 麥) (1805——1875)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鬥,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遊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後數年,每年聖誕節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後又不斷髮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於丹麥費恩島奧登塞小鎮。 1816年11歲時父親過世。 1819年14歲時獨自離家到哥本哈根,尋求創作機會。 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進入中等教會學校補習文化,共讀六年,對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過這六年中大量閱讀名家作品,也練習創作詩篇、歌劇。1827年,離開學校回到哥本哈根。發表詩歌,受到 上流社會 評論家稱讚,鼓起安徒生對寫作的信心。 1829年,寫出長篇幻想遊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第一版銷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優厚條件買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從飢餓的壓迫中解脫。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在皇家歌劇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詩集。 1830年,初戀失敗。開始旅行;第二本詩集出版。 1831-1834年,戀愛再度失敗,遭逢母喪,不久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即興詩人》。 1835年30歲時開始寫童話,出版第一本童話集,僅61頁的小冊子,內含《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達的花兒》共四篇。作品並未獲得一致好評,甚至有人認為他沒有寫童話的天份,建議他放棄,但安徒生說:“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寫出自傳性作品《醜小鴨》。 1846年,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長一篇作品《幸運的貝兒》,共七萬餘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基礎寫成的,但不完全是自傳。 1867年,被故鄉奧登塞選為榮譽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於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作品目錄: 長篇小說(6):《即興詩人》(1835),《奧·特》(1836),《不過是個提琴手》(1837),《兩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運兒》(1870)。 劇本(25):詩劇《阿夫索爾》(1822?),《聖尼古拉教堂鐘樓的愛情》(1829),歌劇《拉默穆爾的新娘》(1832),歌劇《烏鴉》(1832),詩劇《埃格納特的人魚》(1834),輕歌舞劇《離別與相逢》(1835),歌劇《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兒》(1840),《摩爾人的女兒》(1840),《幸福之花》(1844),獨幕詩劇《國王的夢想》(1844),《梨樹上的鳥兒》(1845),《小基爾斯滕》(1846),《科莫河邊的婚禮》(1848),四幕喜劇《比珠寶還珍貴》(1850),歌劇《北歐的女神》(1850),《新房產》(1850),《睡魔》(1850),喜劇《海爾德摩爾》(1851),喜劇《接骨木媽媽》(1851),喜劇《出身並非名門》(1863),喜劇《長橋》(1863),三幕劇《西班牙客人》(1865),獨幕劇《初來者》(年代不明),《羅斯基裡達之夜》(年代不明)。 遊記(6):《1828年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1829),《瑞典紀行》(1851),《西班牙風光》(1863),《訪問葡萄牙》(1866)。 自傳(3):《小傳》(1832),《我一生真實的故事》(1847),《我的童話人生》(1855)。 詩(4):《詩集》(一,1829),《詩集》(二,1830),詩集《幻想與現實》(1830),詩集《一年的十二個月》(1832)。 以及童話。 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於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飢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臺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帶著祖母和母親所積蓄下來的幾十個銅子,隻身去那舉目無親的京城——當時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理想。不難想像,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麼命運。飢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於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臺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後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