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russia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由於T-34-76坦克的大型生產基地烏克蘭被德軍佔領,於是列寧格勒的普梯洛夫軍工廠,以及斯大林格勒的‘’紅十月‘’拖拉機廠、‘’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三十年代美國援建)便承擔了蘇軍T-34-76坦克的生產任務。由於列寧格勒被德軍封鎖圍困,普梯洛夫軍工廠也處於停產癱瘓狀態。一九四二年七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時,‘’紅十月‘’拖拉機廠被德軍佔領,斯大林格勒北部工業區製造T-34-76坦克的工廠僅剩下‘’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於是蘇軍加強了對‘’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的保衛,廠裡廠外層層防守。由於在戰鬥中蘇軍陣亡犧牲的坦克手尚未來得及補充,於是之前從‘’紅十月‘’拖拉機廠撤過來的工人便駕駛著剛下線的T-34-76坦克,在柴油發動機的隆隆轟鳴聲中,掩護蘇軍步兵去清除躲藏在一個個角落的德軍,甚至直接與德軍的坦克展開激戰……。

    保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軍第六十二集團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後勝利,除了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及時給崔可夫將軍補充兵力外,一直在生產T-34-76坦克的‘’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T-34-76的火炮口徑後來增至T-34-85(毫米)。

  • 2 # 小周侃

    你好 我是博世奇談

    關於二戰中蘇聯唯一能生產重型坦克的城市只有列寧格勒問題有如下回答。

    在二戰前:蘇聯的幾個重要的工業城市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明斯克、喀山、哈爾夫、斯大林格勒、塔林、維爾紐斯等地,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本來經濟狀況就不錯,列寧勒、輔、莫斯科,哈爾科夫、斯大林格勒是工業化時期重點建設的地區,所以二戰前蘇聯的工業城市還是挺多,這也是為後來二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二戰中:由於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導致前期蘇聯許多地區被佔領,但德軍主要進攻列寧格勒,頓列茨克,莫斯科,這三個目標分別由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在開戰前蘇聯已經將大量的工業裝置遷至烏拉爾地區,二戰中主要就是烏拉爾工業區和西伯利亞工業區,當然遠東工業區所佔比重較小。

    坦克生產基地:蘇聯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這兩大工業區,其工業生產也集中在這地區。就T34坦克來說,烏拉爾坦克廠於1941年建成投產,直到哈爾科夫運來25輛原型車的裝置開始,到二戰結束,烏拉爾坦克廠一共生產了36000輛坦克。

    總結:蘇聯當時已經建成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重工業也不侷限於一座城市,蘇聯當時在西伯利亞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能在一年時間內將大量工業遷移並快速投產,這不是一般國家能做到的,在當時能生產中型坦克的工廠生產重型坦克是沒有啥問題,在蘇德戰場上,蘇聯需要的是能速度快,行程遠,量產快,防護一般,價格低,這才是迫切需的。

  • 3 # 勇戰王聊歷史

    蘇聯在二戰時期,共計生產了KV、IS兩個系列的重型坦克。而負責這兩個系列坦克的研製和生產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基洛夫工廠。

    基洛夫工廠於1801年成立於聖彼得堡(列寧格勒),從生產炮彈的彈皮,慢慢的向機械製造轉變。等到蘇聯成立後,基洛夫工廠已經能夠生產戰艦炮塔、蒸汽機車、坦克等重型機械。

    (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基洛夫工廠就開始研製首批重型坦克:KV-1重型坦克。在德軍入侵前,基洛夫工廠共計生產了636輛KV-1重型坦克。其中,有500輛已經裝備部隊。不過,這相對與當時蘇軍22000輛坦克的總數,比重很低,大約2%。

    (KV-2重型坦克,安裝的事152mm的mod1909/1930型榴彈炮)

    後來,由於德軍的閃電戰攻擊,蘇聯失去西部大片領土,列寧格勒也受到威脅。蘇聯當局趕緊將基洛夫工廠的絕大部分裝置和工人遷往烏拉爾地區的車里雅賓斯克州,並和當地的引車廠、以及其他遷到此地的機械廠合併,成立了“坦克格勒”(Tankograd,戰車城之意)。這個廠子,一度成為蘇聯唯一的重型坦克工廠。

    (打敗德軍的是T34系列中型坦克)

    也就是說,KV-1、KV-2、KV-1C、KV-1/85、IS-2,等重型坦克,大都是在烏拉爾地區的“坦克格勒”生產的。而基洛夫工廠留在列寧格勒的部分,受戰爭影響(872天的圍城戰),產能很低。

    蘇聯在蘇德戰爭期間,生產的重型坦克數量如下:

    KV-1,2874輛。

    KV-2,232輛。

    KV-1C,1232輛。

    KV-1/85,130輛。

    IS-2,3854輛。

    這個數量跟T34中型坦克的84070輛產能比起來,確實不夠看的。只烏拉爾坦克廠,就生產了26000輛T34中型坦克。

  • 4 # 瘋狗的輕武

    蘇德戰爭早期,蘇聯諸如KV1或者一些二傻子多炮塔重型坦克確實都是在列寧格勒的185號工廠(基洛夫廠)設計和製造的,但也不是獨此一家。1941年1月開始,位於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也開始生產KV1中型坦克。

    但自打德軍與1941年6月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到8月時德軍和芬軍已經抵達列寧格勒外圍,並開始對列寧格勒轟炸和圍困,位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同樣是工業重鎮)同樣岌岌可危。

    1941年8月,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中央委員會決定將列寧格勒、哈爾科夫、莫斯科的重型軍工製造廠轉移至烏拉爾山以東,其中就包括了185廠。

    又由於之前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有KV1生產經驗,因此185廠、哈爾科夫發動機製造廠便遷移至車里雅賓斯克整合重組

    之後蘇聯那些包括KV1S,KV13、IS、Su152等重型裝甲車輛都是在這兒研發和製造的。

  • 5 # 陶式防務評論

    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呢?二戰時,這個工廠應該比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更重要吧?

    從1941年6月戰爭爆發後,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就大批向烏拉爾山一帶遷移,員工和家屬轉移了15萬人之多。隨後在車里雅賓斯克擴建生產基地,開工轉產重型坦克,戰時生產了大量的KV-1重型坦克、IS-1/2重型坦克、SU-152重型自行火炮、ISU-122/152重型自行火炮。可以說,車里雅賓斯克才是二戰蘇聯最重要的重型坦克生產基地。

    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雖然並沒有停產,但是長期處於德軍包圍圈內,怎麼可能長期為蘇軍供應重型坦克?尤其是1942年的時候,蘇聯生產了2600多輛KV系列坦克,如果全都困在列寧格勒,那不成了自尋死地嗎?怎麼運到其他戰線去?

    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一萬兩千輛重型坦克和重型自行火炮(包括1940年和1941年上半年)。其中大約3000多輛產自列寧格勒(戰時大約有2000多輛),約8000多輛是車里雅賓斯克的ChTZ工廠生產的,其中大約4000輛重型自行火炮則全部來自於車里雅賓斯克。(陶慕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歲月無情,如何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