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鐮狀韌帶falciformligament of liver 呈鐮刀狀,一端起於臍以上的腹前壁正中線稍偏右側和膈下面的壁腹膜,另一端連於肝的膈面,借之將肝從外形上分為左、右兩葉。該韌帶的遊離下緣肥厚,內含由臍至肝門的臍靜脈索(由胚胎時臍靜脈閉鎖構成),特名為肝圓韌帶roundligament of liver。
2.肝冠狀韌帶和左、右三角韌帶
肝冠狀韌帶coronaryligament of liver 為由膈下面的壁腹膜連於肝的膈面的腹膜構成,呈冠狀位,由前後兩層構成。前層可視為鐮狀帶的左、右兩層分別向左、右側的延續,後層則可理解
腹膜網膜
為腹後壁的壁腹膜從膈下面向肝上面的反折。冠狀韌帶前、後兩層之間有一定距離,這部分肝臟因無腹膜被覆故名肝裸區。此處肝的被膜直接與膈下筋膜癒合。在肝冠狀韌帶的左、右兩端處,前後兩層互相靠近,叫做左、右三角韌帶leftand right triangular ligament。
十二指腸懸韌帶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又叫Treitz’s韌帶)是聯絡於橫結腸繫膜根與十二指腸空腸曲之間的腹膜皺襞,內含十二指腸懸肌,該肌由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起於右膈肌腳,止於十二指腸空曲上部後面,有懸吊固定十二指腸空腸曲的作用。手術時常以此韌帶作為判定空腸起端的標誌。
形成物
編輯
腹膜從壁層向髒層移行,或從一器官移行於另一器官,構成雙層的腹膜結構。兩層腹膜間常有血管、神經和淋巴管走行。這些形成物偏大其本身結構特點和特定臟器聯屬而分別命名為韌帶、網膜和系膜。另外,腹膜在一些特定部位形成小而淺的隱窩或大而深的陷凹,在覆蓋一些血管或韌帶時形成向腹腔內隆起的皺襞。
1.肝鐮狀韌帶
肝鐮狀韌帶falciformligament of liver 呈鐮刀狀,一端起於臍以上的腹前壁正中線稍偏右側和膈下面的壁腹膜,另一端連於肝的膈面,借之將肝從外形上分為左、右兩葉。該韌帶的遊離下緣肥厚,內含由臍至肝門的臍靜脈索(由胚胎時臍靜脈閉鎖構成),特名為肝圓韌帶roundligament of liver。
2.肝冠狀韌帶和左、右三角韌帶
肝冠狀韌帶coronaryligament of liver 為由膈下面的壁腹膜連於肝的膈面的腹膜構成,呈冠狀位,由前後兩層構成。前層可視為鐮狀帶的左、右兩層分別向左、右側的延續,後層則可理解
腹膜網膜
為腹後壁的壁腹膜從膈下面向肝上面的反折。冠狀韌帶前、後兩層之間有一定距離,這部分肝臟因無腹膜被覆故名肝裸區。此處肝的被膜直接與膈下筋膜癒合。在肝冠狀韌帶的左、右兩端處,前後兩層互相靠近,叫做左、右三角韌帶leftand right triangular ligament。
3.小網膜
小網膜lesseromentum是聯絡於肝門與胃小彎、十二指腸上部之間的雙層腹膜結構,呈冠狀位,含脂肪組織處較厚,其餘部分薄而稀疏,呈網眼狀。小網膜的左側部為肝胃韌帶hepatogastricligament,繫於肝門與胃小彎之間,內含胃左、右動靜脈,胃上淋巴結和胃的神經等。右側部為肝十二指腸韌帶hepatoduodenalligament,繫於肝門與十二指腸上部之間,其遊離右緣肥厚,有膽總管(緊右側遊離緣)、肝固有動脈(位於膽總管的左側)和門靜脈(位於上述二管的後方)走行於其中。
4.大網膜
大網膜greateromentum由自胃大彎雙層垂下至盆腔上口高度再向後上反折至橫結腸的共四層腹膜構成。成體大網膜四層互相癒合,呈門簾狀遮於腹腔下部器官的前方。大網膜疏薄,含有多少不等的脂肪,常呈篩網狀。其中前兩層自胃大彎下降至橫結腸前方並與之愈著,叫做胃結腸韌帶gastrocolicligament內有胃網膜血管走行。大網膜組織內含有吞噬細胞,有重要的防禦功能。當腹腔器官發生炎症時,大網膜的遊離部向病灶處移動,幷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小兒大網膜較短,故當下腹部器官病變時(如闌尾炎穿孔),由於大網膜不能將其包圍侷限,常致成瀰漫性腹膜炎。
5.胃脾韌帶
胃脾韌帶gastrolienicligament為連於胃底部和脾門間的雙層腹膜結構,與大網膜的左端相續,內含胃短動脈,為脾動脈向胃底的分支。
6.脾腎和脾膈韌帶
為繫於脾門和左腎前面、膈的雙層腹膜結構,其中反折至左腎前面的叫脾腎韌帶splenorenalligament,其上端部分附於膈叫脾膈韌帶splenophrenicligament 。脾膈韌帶上部為自胃賁門和食管腹段繫於膈,叫做胃膈韌帶gastrophrenicligament。脾腎韌帶內有脾血管走行,胰尾亦位於該韌帶內。
7.網膜囊和網膜孔
小網膜、胃後壁和腹後壁腹膜之間的扁窄間隙叫做網膜囊omentalbursa(又稱Winslow’s囊)。囊的前壁由上向下依次為小網膜、胃後壁和胃結腸韌帶;後壁是覆蓋於胰、左腎和左腎上腺前方的腹後壁腹膜,下方還有橫結腸及其系膜;上壁為膈下面的腹膜和肝尾葉;下壁為大網膜前兩層與後兩層的癒合部;左壁為脾、胃脾韌帶、脾腎韌帶和脾膈韌帶;右側借網膜孔與大腹膜腔相通。
網膜孔omentalforamen(又稱Winslow’s孔)上界為肝尾葉,下界為十二指腸的上部起始段(球部),前界為肝十二指腸韌帶的遊離緣,後界為覆蓋下腔靜脈的腹後壁腹膜。網膜孔一般僅可透過1-2個手指。
網膜囊的結構和毗鄰特點在醫療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如胃潰瘍胃後壁穿孔時內容物常侷限於網膜囊內,形成上腹部侷限性腹膜炎,繼之常引起粘連,如胃後壁與橫結腸繫膜或與胰腺粘連,從而增加了胃手術的複雜性。胃後壁、胰腺疾患或網膜囊積液時均須進行網膜囊探查,一般採取切開胃結腸韌帶的入路,但由於鄰近器官的炎性病變粘連,胃結腸韌帶與其深面的橫結腸繫膜可發生粘連,在切開胃結腸韌帶時應予特別注意。
腹腔橫斷面(透過網膜孔)
8.小腸繫膜
小腸繫膜mesentery是將空、迴腸連於腹後壁的雙層腹膜結構,呈扇形,附著於腸壁的一緣與小腸長度一致,可達6-7米,而附於腹後壁的一端,長度僅16釐米左右--即腸繫膜概radixof mesentery。由於腸繫膜兩緣的差異甚大,故腸繫膜形成許多皺褶,系膜的兩層間有小腸血管及其分支、淋巴管和神經走行,並含有脂肪和淋巴結。由於迴腸的系膜較長,所以腸繫膜扭轉多發生於該部。
闌尾系膜
闌尾系膜mesoappendix呈三角形,將闌尾繫於小腸繫膜下端。在其遊離緣中有闌尾血管走行。
10.十二指腸懸韌帶
十二指腸懸韌帶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又叫Treitz’s韌帶)是聯絡於橫結腸繫膜根與十二指腸空腸曲之間的腹膜皺襞,內含十二指腸懸肌,該肌由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起於右膈肌腳,止於十二指腸空曲上部後面,有懸吊固定十二指腸空腸曲的作用。手術時常以此韌帶作為判定空腸起端的標誌。
11.橫結腸繫膜
橫結腸繫膜transversemesocolon 將橫結腸繫於腹後壁,系膜根為橫位,右端起自結腸右曲,向左依次橫過右腎、十二指腸降部、胰頭、胰體、左腎至結腸左曲。系膜中含有結腸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和神經等。橫結腸繫膜根常做為劃分腹腔上、下部的標誌。此外,由膈連至結腸左曲的腹膜皺襞叫膈結腸韌帶phrenicocolicligament,對脾起承託作用。
12.乙狀結腸繫膜
乙狀結腸繫膜sigmoid mesocolon位於左髂窩,將乙狀結腸繫於盆壁。系膜根附著於左髂窩和骨盆的左後壁,內含乙狀結腸的血管、淋巴管、淋巴結和神經等。由於乙狀結腸活動度較大,加之系膜較長,故易發生系膜扭轉而致腸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