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67420438245

    收拾舊東西的間隙,就突然想起了“回”,被這個兩口疊合的字吸引了。回憶,回想,迂迴,輪迴,返回……

    這個字以二維平面視角看有回的意味。而且連頭連尾,不是原路折回。讓我想起了羅素的一句話:心靈回到起點的時候,它已經在過程中有了新的覺悟。這種以繞了一大圈至始點表示一種歸來的意味很妙。想歸去,請離開。而且在漢字的簡化過程裡,筆畫逐步變圓轉為方折,四角的尖化有了一種“拐角”的味道,下一筆往哪裡折似乎是需要判斷選擇的,而且判斷了三次。“三”在古語裡意味著多。且前兩次判斷都不是直通始點的,有點天意感,但最後一次迴轉是直通始點的,自我的意念起了決定作用。而要是把兩口相疊看成是一種管狀的結構,就會發現一種隱喻:不管你怎麼走,冥冥之中的兜兜轉轉必然會帶你回到最初的起點。

    這種兩口疊加的方式也構成了一個三維縱深的視角。這一種“看”法讓“回”有點像一個人站在時光機的入口前看到的景象,前望是一片模糊和空白,甚至不能再以符號填充,遠太遠了,久太久了。也有點類似我們呆呆的看著天花板,但心思早已穿壁的情形。但當你望向那片空白時,兩口疊合的縱深感卻讓你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強烈的前往意識。我們經常有類似歸去的隱念,但卻不甚清楚歸處是哪裡。而且這種見尾不見頭也是一種一去無回,舊景隱異的刻畫。真正意義的回去是不存在的,這也是“回”存在的意義。

    對“回”的使用也讓人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古人啊

    迴天無力 迴光返照 蕩氣迴腸 妙手回春 迴清倒影 流風迴雪 永珍回春 山迴路轉 回黃轉綠 廊腰縵回 驀然回首 回眸一笑百媚生 興盡晚回舟 夢迴吹角連營 夕陽西下幾時回 碧水東流至此回

    我也很喜歡回的意義

    有看的見的回 : 少小離家老大回。也有看不見的回: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有時間上的回,有空間上的回,有人生的回,有思想的回。生命也許是一程遠航,但誰知道這是不是一次靠岸?曹文軒說過:“在這片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各種各樣的告別。” 而當我們告別的足夠多,離開的足夠遠,也許就能回去。

    “回”的演進

    甲骨文的回是象形構字,象淵水迴旋之形。後來逐步演變得像兩圈漣漪。再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回字啦。

    我的解釋也許不是這個字創造與演化的依據,但的確是我喜歡這個字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證券賬戶的錢轉到銀行卡要多久才能取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