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常容
-
2 # 小鎮月明
呂蒙之死,歷來都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三國演義》的演義的說法:呂蒙白衣渡江後,偷襲荊州得手,殺害了關羽父子,孫權為呂蒙設慶功宴。慶功宴上,關羽冤魂索命,呂蒙七竅流血而亡。
另外一種說法:呂蒙偷襲荊州得手後,不經孫權同意便殺害了關羽父子,令孫權十分不滿,遂在酒中下毒,毒死了呂蒙。
我們可以稍微分析一下上述兩種說法。
第一種關羽索命,這個明顯帶有神話色彩了,倒是很符合民間口味,畢竟關二爺可是神仙。不過可信度不高。
第二種,死於孫權毒殺。這一種說法也不太可信。當時的孫吳,北有曹操,西有劉備,強敵環伺,正是用人之際,怎麼妄殺良臣。史書記載,孫權在呂蒙病時,更是四處求醫問藥,悶悶不樂。
個人推斷,呂蒙死於疾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吳國四大都督,周瑜死於36歲,呂蒙和魯肅皆死於40多歲,唯獨陸遜活了62歲。四人中三人早逝,這並非偶然。
吳國的大都督,常年執掌軍隊,駐紮于軍營。吳國軍隊以水師你為主,軍營多設於長江邊。有點常識都會知道,水邊東邊寒風頭骨,夏天又是蚊蟲滋生 ,攜帶有各類病毒。
作為大都督,常年在水邊活動,身體是飽受水邊寒風和蚊蟲的困擾。再加上四處征戰,身體勞損嚴重,抵抗力下降,極有可能感染疾病,比如說瘧疾。
-
3 # 寒鯤
呂蒙之死與充滿迷信色彩的【關羽索命】無關,也與充滿陰謀論色彩的【孫權毒殺】無關,【關羽索命】與【孫權毒殺】都是子虛烏有的胡扯,前者是封建時代迷信思想的反映,後者則是近年來電視劇《新三國》與個別網文陰謀論的論調。那麼,呂蒙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三國志》記載的【病故】,是典型的英年早逝。那麼呂蒙究竟是得了什麼病才病死的呢?
答案是:瘟疫!!!
自古南方多瘴氣,尤其是在南方還沒怎麼受到開發的漢末時期,瘴氣還是很頻發的。再加上漢末天下大亂,關東地區率先在十多年間連續爆發了多次瘟疫流行(171年-185年),張角因為能治病,便能得人心並招攬起來黃巾軍,可見疫病的肆虐嚴重到了什麼地步。再加上黃巾之亂、反董戰爭、軍閥混戰,戰爭的頻發加劇了疫病的橫行。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公元208年以後,天下的軍事鬥爭中心由關東地區轉移到了荊州地區,曹操南征、赤壁之戰、南郡爭奪戰、劉備平荊南、關羽北伐、呂蒙偷襲、夷陵之戰等一系列戰爭全在荊州地區(尤其是荊州中北部)接連爆發(208-222),而且幾乎都是大規模作戰,這就使得荊州地區的疫病變本加厲地爆發了。(下圖為遊戲三國志11中的呂蒙衝鋒形象)
東吳方面的周瑜、孫瑜、魯肅、呂蒙、周泰等人,以及曹魏方面的應瑒、徐幹、陳琳、劉楨(建安七子中的四人)大體上都是死於荊州地區戰亂以來的瘟疫爆發之中。別看他們都是統治階級中的統帥或文人,但在瘟疫面前可未必有多麼耐抗,再加上行軍打仗條件很講究,即便是將領也很難獲得良好的醫療衛生條件,以呂蒙為代表的長期在荊州一帶作戰的東吳將領,也便難免多病死了。
張仲景能夠創作出中醫名作《傷寒雜病論》也便是在漢末疫病橫行的背景下,在大量醫治的病例經驗基礎上,方能成書的。
在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遊戲裡,經常在各個城池裡隨機爆發的【瘟疫】便是對上述史實的很好反映,當然,疫病流行也是每一個亂世經常發生的,畢竟王朝統治秩序被打亂、戰亂頻發很容易為疫病橫行提供條件。
-
4 # 元元的天下
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奪了荊州,在麥城取了關羽的性命。但之後不久,呂蒙在42歲時英年早逝,難道真如《三國演義》所說,被關羽魂魄索命而死?
在孫權為呂蒙準備的慶功宴上,呂蒙突然神情大變吼道:
"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話音未落即倒地,七竅流血而死。
作為小說,死關羽也具有如此的殺傷力,的確對關羽的崇拜和神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作用,也符合民間的口味。
畢竟該書為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把風流倜儻的周公謹,也寫成被氣死了。而電視劇中縱橫天下的曹操,頭風發作跑去砍樹,也驚見鮮血四溢,大驚失色而逃。
這當然不是真的歷史,封建迷信的東西自然不可信。有專家考證說,東漢末年由於戰亂頻繁,死殺無數造成瘟疫流行,並以曹操《蒿里行》為證。道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赤壁之戰後,長江流域也爆發過大的疫情。東吳不少名士也死於疾病。
關羽在北伐攻打樊城的時候,呂蒙就病了,並借病重為名回城治病騙過關羽。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也難以作出合理的解釋。病人在嚴重的情況下,發燒驚昏迷,出現幻像也很常見。
據書中之意,孫權不過要的是荊州,其戰略是"得荊州而逐關羽",強敵曹操還在,無意與劉備為死敵。呂蒙為遂斬名將立聲威,擅自取了關羽首級,導致孫劉聯盟破裂,劉備要為兄弟復仇開戰,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平衡。
想來呂蒙受了主公孫權的批評,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心生悔意,才有臨終時,驚見關羽索命的幻覺誕語吧。
至於孫權謀害呂蒙,消解蜀國的憤努,又言呂蒙取荊州殺關羽自視功高,恃寵而驕,失去君臣相處的分寸。在周瑜當都督的時候,就抱怨過,不能軍中事什麼都聽孫權的。
這都站不住腳的理由,孫權對呂蒙素抱有厚望,其作為東吳大將,文武兼備。後世聞名的典故,"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便是猛將在孫權勸說後苦讀的豪言,孫權亦嘆"非復吳下阿蒙矣!"
任呂蒙為水軍都督,孫權自是信任有加,取荊州病重後,還親自到病床前探望,並讓道士做法為之延壽。呂蒙死在孫權內殿,如欲加害何必如此?孫權又問誰可接任,呂蒙推舉了蔡遺。
可見君臣相知,可託生死的。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回覆列表
呂蒙的死跟關羽有一點點關係。呂蒙跟關羽對峙的時候就生病了,是真的生病了,所以後來就借自己生病這一個事情干脆做了一個局。讓陸遜替代自己的位置,讓關羽放鬆警惕。自己回建業養病去了,但是那個時候是真病。
陸遜做的很好,很輕鬆的就麻痺了關羽,最後呂蒙白衣過江,化裝成賣糧食的商人,迅速的拿下了關羽的荊州。軍法嚴明,自己有一個同鄉搶劫了對方的財務,他也把他處死掉了,正因為攻心為上,所以很容易的收服了整個荊州。
免除了荊州的賦稅使得荊州對東吳不再抗拒。但是那一年好像很多人都死掉了,有史學家說,因為起了瘟疫。可能荊州經過長期的戰亂,起了瘟疫也說不定,加上呂蒙本來就有病,所以在荊州感染了病。從這一點來說,跟關羽就有那麼一點點關係。嚴格來說是沒有任何關係,然後病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