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龍冠,一襲皇袍,活脫脫一個英俊風流的真命天子;一褶紙扇,一身青衣,好端端一個滿腹經綸的儒雅書生。他就是曾經在舞臺上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觀眾中聲譽卓著的上海崑劇團一級演員、崑劇小生、崑曲藝術家蔡正仁老師。
1941年的7月,在江南古鎮一間普普通通的屋子裡,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誕生了,家裡人給他取了一個小名,叫阿迪,當八個弟妹先後降生後,父親這才想起該給阿迪取學名了。按照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的順序,身為老大的阿迪當仁不讓的在正字輩孩子中獲得了蔡正仁這個大號,這個後來成為著名崑劇小生,有著“小俞振飛"之稱的蔡正仁從小就是水鄉震澤鎮上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戲迷。
蔡正仁他從小念小學的時候,反正他的父親比較喜歡戲曲,特別喜歡京劇,他自己還能唱幾段,蔡正仁記得自己小時候還看過他父親票友,他是屬於愛好京劇的,演過“借東風",自己演過。那麼,因此,他從小,他的家鄉在江蘇吳江一個小鎮上,叫震澤鎮。這個鎮當時是魚米之鄉,杭嘉湖這一帶非常喜歡看戲,所以當時他記得他小時候經常有戲班到他們鎮上來演出,有京劇、有越劇、錫劇比較多一點,所以他小時候,來了劇團,他父親就帶他去看,他從小就喜歡看戲。當然,所有戲當中,當然最喜歡京劇,由於人小,他文戲看不懂,主要看武戲,孫悟空啊、什麼開打的戲,很喜歡看;越劇也喜歡看,越劇武戲沒有,主要看文戲,錫劇也是非常喜歡看,不僅喜歡看,他自己平時還學著唱唱,所以,應該說,他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喜歡戲曲,這是比較大的。
1953年,蔡正仁小學畢業了,可是學習成績不錯的他,卻怎麼也考不上中學,原因是因為他有一個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又同他人合夥開過一家浴室的父親,資本家的兒子壓得他在家鄉抬不起頭來。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蔡正仁的父親在《解放日報》上看到一則招生廣告,就是這則招生廣告,後來改變了一個12歲男孩的一生。
到了小學畢業以後,忽然有一次,父親跟他說,你看“解放日報”上有一個小廣告,就是當時的華東戲曲研究院崑劇演員訓練班,他就想,啊呀,要是京劇就好了,你可以去考,他說崑劇好像現在看的人不太多,蔡正仁就問父親,崑曲我的確沒有聽到過,他就問父親,崑曲到底什麼樣,他當時問他,是不是穿龍袍的,還是穿現代服裝的,他父親說,崑曲穿龍袍的,跟京劇一樣,當時蔡正仁腦子裡就想,只要跟京劇一樣,自己倒也還是喜歡。所以,後來,蔡正仁就瞞著父母偷偷地給上海的舅舅寫了一封信,他說自己看到“解放日報”上有一條廣告,說華山路華東戲曲研究院崑曲演員訓練班要招生,那麼他說你能不能關心關心,問問看,怎麼招生法,他(蔡正仁舅舅)就一本正經去詢問什麼要求,還寄來一封回信,把招生簡章給寄來了。他父母看了以後,就問他你怎麼偷偷給舅舅寫了一封信,他居然把招生簡章給寄來了,當時,他那個時候由於舅舅的關心和幫助,他就決定到上海來,投考崑曲演員訓練班。
等到了初試的那一天,蔡正仁懷裡揣著舅父給的兩角錢,隻身來到了考場。當他看到考場外有上千個前來應試的小朋友,心裡又好像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想萬一考不上怎麼辦,豈不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嗎,然而,在聽到主考老師叫他,317號蔡正仁的時候,他精神為之一振,大聲應答,義無反顧地走進了考場。
當時他記得他參加初試的時候,有幾千個人來報名,初試規定錄取120個人,他記得在考試的時候,就是他們一個老作曲家叫辛清華的老師,他當時擔任拉二胡,就是要每個考生唱一個你最熟悉的歌,蔡正仁記得當時他唱了一個,解放軍到西藏修公路,叫“二郎山",“二呀麼二郎山”就這個歌,這個歌調門比較高,音區也比較高,他當時才12歲,還是一個小孩,童嗓,還沒有倒嗓子。所以當時他記得辛老師拉胡琴的時候,一聽他唱,他馬上說,你等一等,我調門再跟你繃高一點,他說那好,我就看看你怎麼樣,他把胡琴的調門又拎高了一點,這個蔡正仁他唱啊唱啊,唱到一半,他忽然弦“嘣"斷了,辛老師就說,好厲害,把弦都繃斷了,後來他又換了一根弦,把歌唱完了。
在順利透過初試這一關後,學校通知他十天後看榜,蔡正仁想如果考不上,那麼他在上海就只有十天的時間了,於是他在這十天裡遊遍了上海,在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籠罩下,他唯一的解脫便是花一分錢在路邊的書攤上租兩本小人書看,到了發榜的那一天,他跑到學校,在密密麻麻的字叢中尋找“蔡正仁”這三個字。
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個來自江南小鎮的小鄉下人終於如願以償的跨入了夢寐以求的藝術殿堂。剛進崑曲班,蔡正仁跟了鄭傳鑑老師學起了自己喜愛的老生行當,可是沒想到,後來因為俞振飛老師演的一齣戲,他在三年之後與小生這個行當結下了不解之緣。蔡正仁擔綱的第一個小生角色是斷橋中的許仙,這是他十五歲時的事情。斷橋是他學的第一齣小生戲,他也學得非常的認真努力。1957年,復旦大學開展紀念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活動,俞振飛校長接受了邀請,親自率領同學們去演出。當時蔡正仁與華文漪的斷橋是開場戲,本來他可以一戲成名,可是到後來
那天,他想今天晚上要演出,所以一早起來以後,他就到了一個比較空曠的地方,就開始喊嗓子,咿、啊、就叫了,一叫,當時自己覺得挺滿意,覺得今天嗓子還不錯,以往他的嗓子變了一年多以後,開始逐漸逐漸有點回升的味道,所以他練的時候,覺得自己感覺上還不錯,心想,今天晚上要演出,我一天不講話,保證今天晚上的演出,心裡想一鳴驚人,當時有這個想法。然後,為了保護嗓子,不說話,特地他跑到藥房裡,去買了一個大口罩,就戴在自己的臉上。因為他以前從來不戴口罩,許多同學都覺得很奇怪,他幹什麼,還以為他生什麼病,想怎麼回事,他當時說噓,不要講話,意思說自己保護嗓子,就是從早上開始一直到晚上,到了復旦大學去化妝,化妝時也不講話,他心裡想,自己這一天保護下來,嗓子一定是挺理想,因為清早起來喊嗓子覺得還不錯,沒想到,他這一天嗓子悶下來以後,一句話都不說,到了晚上這個“斷橋”一上,嗓子已悶回去了,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個他自己絕對是沒有想到,當時一上臺就下不去了。一上臺“夜沉沉”沒有聲音,完全不聽自己的話,他記得那時候也不過就15歲左右,還是一個小孩,所以下面大學裡的老師,包括大學生看見他臺上因為聲音發不出來,沒辦法就拼命地做動作,做表情,看這他這種非常發窘的模樣,就感覺好笑,一看他張嘴,急得不得了,聲音發不出來,下面“譁”就樂,他那時確實有一個感覺,恨不得舞臺地板上有一個洞,讓自己鑽下去,他真是有這個感覺,無地自容。
從此以後,蔡正仁再也不敢驕傲了,他起早摸黑的練嗓,一到放假回家時,他就跑到離家不遠的古運河邊每天早晚都去吊嗓,就這樣汲取大地母親之精華,他終於練就了一副好嗓子,在他十八歲的那一年,他成了一代宗師俞振飛的衣缽傳人。在俞振飛老師的言傳身教之下,天賦極高的蔡正仁如飢似渴,表演技藝飛速提高。
一頂龍冠,一襲皇袍,活脫脫一個英俊風流的真命天子;一褶紙扇,一身青衣,好端端一個滿腹經綸的儒雅書生。他就是曾經在舞臺上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觀眾中聲譽卓著的上海崑劇團一級演員、崑劇小生、崑曲藝術家蔡正仁老師。
1941年的7月,在江南古鎮一間普普通通的屋子裡,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誕生了,家裡人給他取了一個小名,叫阿迪,當八個弟妹先後降生後,父親這才想起該給阿迪取學名了。按照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的順序,身為老大的阿迪當仁不讓的在正字輩孩子中獲得了蔡正仁這個大號,這個後來成為著名崑劇小生,有著“小俞振飛"之稱的蔡正仁從小就是水鄉震澤鎮上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戲迷。
蔡正仁他從小念小學的時候,反正他的父親比較喜歡戲曲,特別喜歡京劇,他自己還能唱幾段,蔡正仁記得自己小時候還看過他父親票友,他是屬於愛好京劇的,演過“借東風",自己演過。那麼,因此,他從小,他的家鄉在江蘇吳江一個小鎮上,叫震澤鎮。這個鎮當時是魚米之鄉,杭嘉湖這一帶非常喜歡看戲,所以當時他記得他小時候經常有戲班到他們鎮上來演出,有京劇、有越劇、錫劇比較多一點,所以他小時候,來了劇團,他父親就帶他去看,他從小就喜歡看戲。當然,所有戲當中,當然最喜歡京劇,由於人小,他文戲看不懂,主要看武戲,孫悟空啊、什麼開打的戲,很喜歡看;越劇也喜歡看,越劇武戲沒有,主要看文戲,錫劇也是非常喜歡看,不僅喜歡看,他自己平時還學著唱唱,所以,應該說,他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喜歡戲曲,這是比較大的。
1953年,蔡正仁小學畢業了,可是學習成績不錯的他,卻怎麼也考不上中學,原因是因為他有一個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又同他人合夥開過一家浴室的父親,資本家的兒子壓得他在家鄉抬不起頭來。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蔡正仁的父親在《解放日報》上看到一則招生廣告,就是這則招生廣告,後來改變了一個12歲男孩的一生。
到了小學畢業以後,忽然有一次,父親跟他說,你看“解放日報”上有一個小廣告,就是當時的華東戲曲研究院崑劇演員訓練班,他就想,啊呀,要是京劇就好了,你可以去考,他說崑劇好像現在看的人不太多,蔡正仁就問父親,崑曲我的確沒有聽到過,他就問父親,崑曲到底什麼樣,他當時問他,是不是穿龍袍的,還是穿現代服裝的,他父親說,崑曲穿龍袍的,跟京劇一樣,當時蔡正仁腦子裡就想,只要跟京劇一樣,自己倒也還是喜歡。所以,後來,蔡正仁就瞞著父母偷偷地給上海的舅舅寫了一封信,他說自己看到“解放日報”上有一條廣告,說華山路華東戲曲研究院崑曲演員訓練班要招生,那麼他說你能不能關心關心,問問看,怎麼招生法,他(蔡正仁舅舅)就一本正經去詢問什麼要求,還寄來一封回信,把招生簡章給寄來了。他父母看了以後,就問他你怎麼偷偷給舅舅寫了一封信,他居然把招生簡章給寄來了,當時,他那個時候由於舅舅的關心和幫助,他就決定到上海來,投考崑曲演員訓練班。
等到了初試的那一天,蔡正仁懷裡揣著舅父給的兩角錢,隻身來到了考場。當他看到考場外有上千個前來應試的小朋友,心裡又好像是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想萬一考不上怎麼辦,豈不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嗎,然而,在聽到主考老師叫他,317號蔡正仁的時候,他精神為之一振,大聲應答,義無反顧地走進了考場。
當時他記得他參加初試的時候,有幾千個人來報名,初試規定錄取120個人,他記得在考試的時候,就是他們一個老作曲家叫辛清華的老師,他當時擔任拉二胡,就是要每個考生唱一個你最熟悉的歌,蔡正仁記得當時他唱了一個,解放軍到西藏修公路,叫“二郎山",“二呀麼二郎山”就這個歌,這個歌調門比較高,音區也比較高,他當時才12歲,還是一個小孩,童嗓,還沒有倒嗓子。所以當時他記得辛老師拉胡琴的時候,一聽他唱,他馬上說,你等一等,我調門再跟你繃高一點,他說那好,我就看看你怎麼樣,他把胡琴的調門又拎高了一點,這個蔡正仁他唱啊唱啊,唱到一半,他忽然弦“嘣"斷了,辛老師就說,好厲害,把弦都繃斷了,後來他又換了一根弦,把歌唱完了。
在順利透過初試這一關後,學校通知他十天後看榜,蔡正仁想如果考不上,那麼他在上海就只有十天的時間了,於是他在這十天裡遊遍了上海,在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籠罩下,他唯一的解脫便是花一分錢在路邊的書攤上租兩本小人書看,到了發榜的那一天,他跑到學校,在密密麻麻的字叢中尋找“蔡正仁”這三個字。
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個來自江南小鎮的小鄉下人終於如願以償的跨入了夢寐以求的藝術殿堂。剛進崑曲班,蔡正仁跟了鄭傳鑑老師學起了自己喜愛的老生行當,可是沒想到,後來因為俞振飛老師演的一齣戲,他在三年之後與小生這個行當結下了不解之緣。蔡正仁擔綱的第一個小生角色是斷橋中的許仙,這是他十五歲時的事情。斷橋是他學的第一齣小生戲,他也學得非常的認真努力。1957年,復旦大學開展紀念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活動,俞振飛校長接受了邀請,親自率領同學們去演出。當時蔡正仁與華文漪的斷橋是開場戲,本來他可以一戲成名,可是到後來
那天,他想今天晚上要演出,所以一早起來以後,他就到了一個比較空曠的地方,就開始喊嗓子,咿、啊、就叫了,一叫,當時自己覺得挺滿意,覺得今天嗓子還不錯,以往他的嗓子變了一年多以後,開始逐漸逐漸有點回升的味道,所以他練的時候,覺得自己感覺上還不錯,心想,今天晚上要演出,我一天不講話,保證今天晚上的演出,心裡想一鳴驚人,當時有這個想法。然後,為了保護嗓子,不說話,特地他跑到藥房裡,去買了一個大口罩,就戴在自己的臉上。因為他以前從來不戴口罩,許多同學都覺得很奇怪,他幹什麼,還以為他生什麼病,想怎麼回事,他當時說噓,不要講話,意思說自己保護嗓子,就是從早上開始一直到晚上,到了復旦大學去化妝,化妝時也不講話,他心裡想,自己這一天保護下來,嗓子一定是挺理想,因為清早起來喊嗓子覺得還不錯,沒想到,他這一天嗓子悶下來以後,一句話都不說,到了晚上這個“斷橋”一上,嗓子已悶回去了,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個他自己絕對是沒有想到,當時一上臺就下不去了。一上臺“夜沉沉”沒有聲音,完全不聽自己的話,他記得那時候也不過就15歲左右,還是一個小孩,所以下面大學裡的老師,包括大學生看見他臺上因為聲音發不出來,沒辦法就拼命地做動作,做表情,看這他這種非常發窘的模樣,就感覺好笑,一看他張嘴,急得不得了,聲音發不出來,下面“譁”就樂,他那時確實有一個感覺,恨不得舞臺地板上有一個洞,讓自己鑽下去,他真是有這個感覺,無地自容。
從此以後,蔡正仁再也不敢驕傲了,他起早摸黑的練嗓,一到放假回家時,他就跑到離家不遠的古運河邊每天早晚都去吊嗓,就這樣汲取大地母親之精華,他終於練就了一副好嗓子,在他十八歲的那一年,他成了一代宗師俞振飛的衣缽傳人。在俞振飛老師的言傳身教之下,天賦極高的蔡正仁如飢似渴,表演技藝飛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