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1

    幹冬溼年的說法產生,是由於民間對於冬至這一節氣的重視。

    “冬至大過年”,作為中國農曆的一個傳統重要節氣,除了被認為是祭祀祖宗、一家團聚的日子以外,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在古人的眼中也有著預告春節期間晴雨和冷暖的“功能”。

    民間衍生出諸如“幹冬溼年”、“冬在月尾,賣咗黃牛置棉被”等關於氣候變化的諺語。

    農村有不少的農諺都可以預測天氣的,在以前可是非常有作用的,對於指導農民務農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干冬溼年,溼冬幹年的說法,說的就是如何冬至那一天如果沒有下雨,而是天晴的話,那接下來過年就會是陰雨連連了。

    而溼冬幹年說的就是相反的情況了,如果冬至當天下雨的話,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是天晴的,能夠有一個暖冬了。就跟冬至下雨,晴到年底是一樣的說法的。

    擴充套件資料:

    “幹冬溼年”不成立

    氣象專家則表示,所謂“幹冬溼年”,是說冬至日天氣晴朗就意味著來年春節將會雨水綿綿。

    但這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實際上並無科學依據。晴朗的冬至與下雨的春節並無對應關係,春節是否下雨,主要由春節前後的天氣系統和大氣環流情況決定。

    要知道光靠一天的天氣就來決定著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天氣,還是不太靠譜的,這個還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想確定過年到底什麼天氣,還是需要靠著科學的氣象預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脾胃虛弱的症狀表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