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丶
-
2 # wisdom鄭噠噠
美華人對牙齒的在意,是從嬰兒長出第一顆牙齒開始的。父母就會給寶寶刷牙,換上恆牙後,會檢查牙齒是否錯位,及時矯正。
歐洲人也非常重視牙齒,他們會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維護牙齒的習慣,譬如丹麥家長每年都會帶孩子到醫院,除了看牙,還會以扮成大白兔的遊戲方式,由醫生護士教會孩子如何維護牙齒健康。
他們普遍養成了牙齒健康三條原則的習慣:每天刷兩次牙,每次兩分鐘;每天用牙線;半年洗一次牙。牙線很重要,因為牙刷毛再細也刷不到兩個牙齒之間的縫隙。但華人多數沒有使用牙線的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護牙齒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方式。因為牙病和多數現代病症一樣,是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治病無法改變生活習慣,它還會復發,健康歸根到底要靠一個人生活習慣的養成。
與歐美國家不同,多數華人沒有使用牙線的習慣
歐洲人對牙齒的維護主要是從健康角度著眼,而很多美華人則將它上升到了社交需求的高度。美華人覺得牙不只是健康,還要漂亮。總得來說,美華人比其他只要求牙齒健康的人牙齒更好。
美國是個人至上、特別注重個人表現的社會,美華人從小就接受社交能力和自信的鼓勵培養,這使得他們都看上去個個都像是善於推銷自己的推銷員。美式社交文化會培養出注重外表的意識。
社交活躍度與牙齒美觀的關聯性,在西方國家很容易觀察到:通常,政客、演員、銷售公關這種社交比較多的職業,多會比較重視牙齒。
美華人認為,好的牙齒不僅關乎健康,更是一個社交必備條件。55%的美華人認為在社交場合中,微笑最為關鍵。73%的美華人認為不管一個人的笑容有多迷人,糟糕的牙齒也會毀了這一切。50%的美華人平均一年會見兩次牙醫。
微笑在美華人的社會交往中至關重要
有人把牙齒的健康和美觀稱之為區別中產和爆發戶的標準,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因為矯正以及修復和美白牙齒的開銷不小,並且需要持續的投入進行維持,而且對於個人對於口腔衛生的關注和日常清潔也必須有良好的習慣作為支撐,而這些都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量的美國中產家庭從孩子三歲開始就關注於孩子牙齒的排列、健康和美觀情況的原因。問題發現的越早、處置的越早,效果越好、花銷越少。
牙科被認為是奢侈的醫療消費,它是健康裡最後的10%。全世界範圍內,口腔健康花費在整體健康花費中一般少於6%。蒙古最低,約在0.5%,而美國最高,約在8%。2017年美華人在口腔健康上花費超過了七千億美元。
然而,文化習慣上的因素恐怕遠沒有這麼大。歐洲人和美華人看牙的頻率並無顯著區別,只是美華人能花費更多的金錢用於牙齒,當然這與他們不斷攀升的好牙標準有關——無論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最先進最昂貴的牙科技術,總是在美國大規模應用。
歐洲人敏銳地注意到,一些歐洲人到美國發展一段時間後,他們的牙齒很快就變得像美華人一樣漂亮。這種短期內發生的變化,很難用周圍的美華人教會他採用更好的牙科技術來解釋。
施瓦辛格自家鄉奧地利去到美國之後,牙齒大有改觀。
回覆列表
一些服務行業明確要求牙齒要好 走在美國街頭,記者印象最深的是美華人都有著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商店服務員、圖書館管理員、警察、教師,甚至公共汽車司機,都面帶令人賞心悅目的微笑。曾看到過一句話:“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牙齒則是生意場的敲門磚。”事實的確如此。在美國,需要經常面對公眾開口講話的行業,還有那些需要時常面帶微笑的服務性行業,都在招聘啟事上明明白白地寫著:“應聘者必須有一口漂亮、整齊的牙齒。”至於普通職業的招聘,雖然公司不會以牙齒健美作為衡量標準,但是如果你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在應聘時自然要比和你條件相同卻牙齒欠佳的競爭者佔優勢。 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朋友告訴記者,在美國,人們非常重視牙齒保健,孩子們基本上都有從小就戴牙套的習慣,她的女兒也不例外。問其原因,朋友說,從小為孩子矯正牙齒,就是希望她將來能順利地找到一份好工作。瞭解了牙齒對美華人的重要性後,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面試竅門介紹裡特別提醒應試者在面試之前一定要刷牙,用漱口水或薄荷口香糖來保持口氣清新了。 剛到美國,聽到有人這樣說:“現在到美國來的華人從穿戴上似乎與美華人沒有什麼差別,但有一樣似乎有些不同,就是牙齒”。此話使我聽起來非常刺耳,加上本人的牙齒本來組裝得也不好,並缺少整修。於是反駁道:“你那是老皇曆了,現在華人也非常重視牙齒和口腔的保健,我在廣州就經常光顧牙醫診所。”話雖這麼說,但也應該承認美華人在牙齒和口腔保健方面確實做得比較好。 一條大道沒走到頭就數出十幾家牙科診所。 在洛杉磯,我有意識地一邊開車一邊觀察,一條大道還沒走到頭就數出了十幾家牙科診所。 難怪有人說,在美國牙科診所比醫療門診要多得多。經朋友介紹,我走進一家牙科診所,不想診所不大,看牙的人倒不少,而且必須預約。難道有那麼多人牙齒有病?等那位我要找的醫生有空之後,才知道“美華人並非等到牙齒痛了才來看病,也不是因為牙齒有病才上牙科診所,他們是來洗牙、矯牙、做口腔保健的,半年洗一次牙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 美華人對牙齒的厚愛早已形成了一種文化。他們歷來把牙齒的整潔和口腔衛生看成是一種文明的象徵和儀表的重要部分。在交際中,尤其是在較高檔次的場合,牙齒不整潔會被人看不起,口臭更被認為不講禮貌。牙不整潔、口不清爽,甚至會影響到求職就業。 據說在美國,如果有人掉了牙,哪怕再忙,事情再緊急,也必須先到診所把牙弄好了再說。而對於許多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小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重視口腔衛生,從乳牙就開始關愛呵護。等牙齒換齊了,就立即注意矯正、清洗、增白。通常是大人帶著小孩,一家人一起去牙醫診所做保健。 拔一顆牙要200美元,補一個牙洞要100美元 第一次到診所看牙,牙醫首先將你的每顆牙都拍下照片,一般要拍數十張,並存案留檔。看牙的人多,但不見得便宜。洗一次牙最便宜也得要幾十美元,通常在100到300美元之間,第一次當然比較貴。拔一顆牙要200美元,補一個洞要100美元。如果需要治療牙神經問題,那就需要上千美元了。 牙醫診所除了洗牙、矯牙、補牙等服務外,還有牙齒增白業務。在診所,我看到一種像透明膠似的條條,醫生說,那是貼在牙上增白的,每天貼兩次,效果明顯。據說這僅僅是許許多多增白辦法中的一種。有的人晚上喜歡磨牙,醫生就建議按他給你的模型尺寸去買牙套。如果你喜歡打籃球、踢足球或其他運動,醫生也會建議你帶上另一種牙套,保護牙齒。在美國,牙醫雖然很多,收費也不低,但由於人們離不開牙醫,所以牙醫很受尊重,他們既是顧客的醫生,又是顧客的顧問,醫患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絡。牙醫擔心顧客忙而忘了來診所,通常會較早提醒顧客,告訴他(她)預約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