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箋
-
2 # 一往文學
先說結論:首先,晚春細雨中落花紛飛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詞人所著意表達的並非在於"飛花"與"絲雨",而是在於"輕似夢"與"細如愁"。這是一種意境的營造,更是作者詞情的表達。
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被認為是其《淮海集》的壓卷之作,也奠定了其婉約纖麗的詞家風格: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暮春清晨,主人公登上小樓,她似乎有心事,但我們不得而知。霧鎖秦樓,詞人四面被淡淡的煙靄環繞,流水無聲,畫屏的掩映更添幽寂。下闋的對句可謂千古絕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三春將盡,是無端的雨帶來了這場寒意。但雨依舊是春雨,如絲線,如銀針,那點滴在面板上的觸感應是帶著微涼的隱痛。花還在落。一片一片,太過輕盈與渺小,"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花始終在凋謝,帶著無法挽回的命運四散飄飛,就算未曾有這場雨也依舊是如此;雨則太細太疏,除了帶來一個水氣迷濛的寒涼清晨,也偶有幾滴打落了片片飛雪。花和雨都太纖柔了,對於匆忙趕路的旅人,竭力叫賣的商賈來說,這些都無足掛齒。但詞人筆鋒一轉,寫"寶簾閒掛小銀鉤",閒情讓他籠罩著莫名的愁緒,也激發了他細膩的感受,這一句是一個靜態畫面的描摹,但詞人也是用靜觀的方式欣賞著這一切,體現出主人公的纖婉敏感與閒愁。
《文心雕龍·物色》贊曰:"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從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文學作品情與景的關係:落花如夢般輕盈虛幻,乃至在下落的過程中呈現飛舞的狀態,越輕則越飛動的幅度越大,乃至讓人覺得花存在自己的意志,"自在"飛舞。而"自在"又與"夢"的意象相勾連,突出了纖巧、虛幻、輕盈的感覺;而絲雨則象徵著隱隱的閒愁,太過細柔而難以捕捉,但卻籠罩著主人公的心緒,乃至"無邊"。總之,作者透過飛花、夢、絲雨、愁幾種核心意象的營造,交織出了迷離夢幻、柔和纖婉的意境。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相較於詩來說,它所抒發的是一種更加細膩幽微的情感體驗。正如飛花的自由與輕柔,絲雨無邊與細膩,詞人著意表達的便是愁思的飄渺、輕盈、似有似無。他運用幾種意象將這種淡淡的,細緻的情感描摹地刻摯纏綿。李清照《詞論》曾說:"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雖然批評了秦觀詞少典實的弊病,卻也從側面突出了《淮海》的情致和其作為婉約之宗的原因。自在飛花與無邊絲雨由於都過於輕盈飄渺因而得以共存,但"輕似夢"與"細如愁"的情致才是這首作品的點睛之處。
-
3 # 春日之虎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如果僅從詞面上去理解,認為詞人寫景寄情,即寫了細雨濛濛,怎麼會有飛花輕舞呢?這不是矛盾的嗎,是不會出現的景象嗎,這個疑問真沒錯,這種景色在自然社會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景象。也有人認為“飛花”輕舞與細雨濛濛的景象是會共存的,現實中真有這樣的景色嗎?這不符合生活常理。
那麼詞人這樣寫,不成了筆誤嗎,然後並非如此,下面我們先賞析一下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細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閒掛小銀鉤。
此詞是說,陣陣充滿涼意的吹上“我”深居的小樓,早晨的天氣一片陰沉如深秋般寒涼,此時的“我”百無聊賴,回望室內的幽幽的畫屏,畫屏上的圖畫有著淡淡的輕煙和濛濛的細雨。那畫屏上,自由飛花輕似夢中之煙,無邊無際的濛濛細雨透露出絲絲哀愁。再看那綴著寶珠的簾子也無聊地掛在小銀鉤上,而無人去因愛戀而拉上它。
這樣說來就明白了,原來“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所言的不是當時的自然景象呀,而說的是畫屏上的景象,畫屏幾多自然會有幾多之景,這可不矛盾。
秦觀本就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觀的這首《浣溪沙.漠漠輕煙》是抒寫一名女子的懷春之作,這名女子獨居小樓之上,情絲萬縷,卻百無聊賴,詞中的“輕如煙”和“細如愁”形象地表達出女子的淡談哀愁和情怨,她的掛滿寶珠的簾子也無人來拉動,此時的她多麼渴望心中的白馬王子來安慰她呀。
(圖片來自於網路)
回覆列表
漠漠清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句詩出自秦觀這首詞《浣溪沙》,描寫了閨中女子的寂寞春愁。尤以這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千古流傳。它以輕描淡寫的手法,刻畫出了女子淡淡的哀愁,輕輕的寂寞。飛花似夢,細雨如愁,悽清婉美,令人動容。
要理解這句詩,不能從現實和物理角度去品讀,而要從詞人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所運用的手法來賞讀。春寒料峭,女子獨倚小樓,薄霧陰雲卻讓人有一種暮秋之感。畫屏上的淡煙流水,和著這春寒,勾起了女子心中的閒愁幾許和寂寞深深。
望著窗外自在飛花和無邊絲雨,這春愁寂寞,更在心頭盪漾。詞人融情於景,落紅與柳絮隨風飄落,彷彿女子的春夢,來去了無痕,輕盈繞心尖;無邊絲雨飄飄灑灑,就像女子心中的春愁,纖細迷離,搖曳生姿。
這句詩,不同於以往用具體事物來比喻抽象事物,而是用抽象食物來比喻具體事物,新穎貼切。女子心中的春夢,就像這自在飛花一樣輕盈縹緲,縈繞著輕輕的寂寞。而那心中的春愁,卻像無邊絲雨一樣淅淅瀝瀝,伴隨著淡淡的哀愁。
詞人抓住了“輕”和“細”這兩個特點,用“飛花之輕”和“絲雨之細來”,比喻閨中女子心中不斷纏繞的寂寞與閒愁。這種反其道而用之的用法,巧妙地刻畫出了女子在春寒料峭之際的空虛寂寞之感。這種閒愁,不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奔湧,也不是“載不動許多愁”的厚重。
這種閒愁,只是一種淡淡的哀愁和輕輕的寂寞。它可能發生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比如傷春悲秋之時;也可能只是發生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生命的寂寞與虛無之感突然湧上心頭。它並不深刻,卻足夠纏綿;它並不長久,卻足夠細微。
如此輕描淡寫的筆觸,將人生的閒愁與寂寞訴諸於筆端,讓每一個讀過的人,都能引起情感的共鳴。春夢了無痕,閒愁去無蹤,淡淡的哀愁,輕輕的寂寞,在那樣一個春雨濛濛的時刻,更加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朦朧。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不知是什麼樣的契機,也能令網友在某個階段,發出到這樣細微的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