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全詞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寫長江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
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浪淘盡”三字,把作者憑弔古戰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達到點明題意之目的,其根本則在於透過對赤壁地理位置和歷史人物周瑜的述說,引出對三國戰事的回憶,而自然聯想到赤壁之戰宏偉的戰鬥場面。“故壘西邊”兩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場的憑弔。作者這樣寫,是透過聯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讀者引到這段歷史的回顧中去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鬥的激烈和周瑜統領水軍英勇善戰的戰鬥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湧澎湃,猛烈地衝擊著岩石。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裡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作者從神遊中又回到現實。英雄人物已經隨著長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畫的江山和無所建樹的“我”。
此兩句,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傑”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上闋即景抒懷,透過描寫古戰場,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他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一段具體描寫千古風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沒有直接寫周瑜的胯下馬、掌中槍,而是武官文寫:周瑜年輕英俊、氣概俊偉、雍容嫻雅、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這充分顯示出周瑜的傑出指揮才幹和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作者著力寫周瑜其目的全在於憑弔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難酬的鬱悶愁苦的情懷。周瑜年輕有為,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業無成卻又遭貶。如此之磨難自然會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來自我排遣了。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此句表達了作者極其矛盾和苦悶的心情。面對大好河山,緬懷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孫權信賴,年輕時便建功立業,而自己雖有抱負,但有志難伸,毫無作為,相比之下,無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奮發轉入消極苦悶。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尾句,一方面表現出作者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作者階級侷限性和時代侷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會里一旦人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卻常常用達觀來解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時也應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還不失追求功業的豪邁心情。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疑難指津】
《念奴嬌》中的周瑜形象為何與《三國演義》中的大不相同?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聰明能幹的一面,又有狹隘嫉妒的一面,且無“羽扇綸巾”儒將風度。這是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周瑜嚴重扭曲歷史造成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氣風發,胸襟廣闊,年少有為,是蘇軾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應該說,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蘇軾才華出眾,又有志為了國家而建功立業,但卻遭人陷害,被貶黃州。幸而他為人心胸豁達,所以沒有消沉下去,在暢遊長江時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描寫壯麗的景物,追敘英雄的人物,抒發激昂的感情,這是豪放派詞風的典型寫法,所以本次堪稱為豪放派詞的典範作品。
【創作背景】: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全詞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寫長江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
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浪淘盡”三字,把作者憑弔古戰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達到點明題意之目的,其根本則在於透過對赤壁地理位置和歷史人物周瑜的述說,引出對三國戰事的回憶,而自然聯想到赤壁之戰宏偉的戰鬥場面。“故壘西邊”兩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場的憑弔。作者這樣寫,是透過聯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讀者引到這段歷史的回顧中去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鬥的激烈和周瑜統領水軍英勇善戰的戰鬥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湧澎湃,猛烈地衝擊著岩石。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裡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作者從神遊中又回到現實。英雄人物已經隨著長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畫的江山和無所建樹的“我”。
此兩句,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傑”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上闋即景抒懷,透過描寫古戰場,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他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一段具體描寫千古風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沒有直接寫周瑜的胯下馬、掌中槍,而是武官文寫:周瑜年輕英俊、氣概俊偉、雍容嫻雅、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這充分顯示出周瑜的傑出指揮才幹和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作者著力寫周瑜其目的全在於憑弔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難酬的鬱悶愁苦的情懷。周瑜年輕有為,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業無成卻又遭貶。如此之磨難自然會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來自我排遣了。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此句表達了作者極其矛盾和苦悶的心情。面對大好河山,緬懷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孫權信賴,年輕時便建功立業,而自己雖有抱負,但有志難伸,毫無作為,相比之下,無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奮發轉入消極苦悶。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尾句,一方面表現出作者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作者階級侷限性和時代侷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會里一旦人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卻常常用達觀來解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時也應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還不失追求功業的豪邁心情。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疑難指津】
《念奴嬌》中的周瑜形象為何與《三國演義》中的大不相同?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既有聰明能幹的一面,又有狹隘嫉妒的一面,且無“羽扇綸巾”儒將風度。這是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周瑜嚴重扭曲歷史造成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氣風發,胸襟廣闊,年少有為,是蘇軾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應該說,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蘇軾才華出眾,又有志為了國家而建功立業,但卻遭人陷害,被貶黃州。幸而他為人心胸豁達,所以沒有消沉下去,在暢遊長江時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描寫壯麗的景物,追敘英雄的人物,抒發激昂的感情,這是豪放派詞風的典型寫法,所以本次堪稱為豪放派詞的典範作品。
【創作背景】: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