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拔罐法治療感冒
症狀:鼻塞流涕、打噴嚏、咽痛咳嗽、頭痛,全身痠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風門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關6、太陽穴7。對於發燒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絡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療頭痛
症狀:頭部脹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陽穴。
3.用拔罐法治療支氣管炎
症狀:咳嗽痰多,伴胸骨後疼痛,氣急,胸悶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豐隆10、尺澤11。
4.用拔罐法治療胃痙攣
症狀:突發性劇烈上腹痛,有時伴有噁心嘔吐等。胃痙攣常見於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有胃神經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樞14、內關15。
5.用拔罐法治療失眠
症狀:入睡困難,多夢,頭暈、健忘、疲倦無力等。
取穴:心俞16、腎俞17、脾俞18、內關、三陰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療高血壓
症狀:頭痛、頭暈、頭脹、耳鳴、失眠,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腎俞、曲池、足三里、三陰交。
7.用拔罐法治療坐骨神經痛
症狀:腰臀部、大小腿右側、小腿右外側及足背側發生放射樣、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等。
取穴:腎俞、環跳22、承扶23、殷門24、委中25、承山26、懸鐘27、風市28。
8.用拔罐法治療關節炎
症狀:關節疼痛、腫脹痠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遼)、曲池、外關、合谷。
下肢取穴:環跳、陽陵泉30、足三里、風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陽關32。
9.用拔罐法治療頸椎病
症狀:頸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療肩周炎
症狀:肩部疼痛、夜間尤甚及肩部有壓痛,活動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點處)。
附註:
1大椎: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主治發熱、咳嗽、氣喘、頭痛等病症。
2風門: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咳嗽、氣喘、吐血、潮熱、盜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當肘關節成直角時,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即為曲池穴。主治咽喉腫痛、熱病、齒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6外關:位於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主治熱病、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病症。
7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處凹陷中。主治頭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於胸骨上窩正中。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9中府:位於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主治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豐隆:位於外踝高點上與外膝眼連線中點處。主治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澤: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部脹滿、咽喉腫痛、小兒驚風、吐瀉等病症。
12中脘:位於臍上4寸。主治胃痛、嘔吐、吞酸、腹脹、洩瀉、黃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洩瀉、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樞:位於臍旁2寸處。主治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洩瀉、痢疾等病症。
15內關: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熱病、偏癱、失眠、眩暈、偏頭痛等病症。
16心俞: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心痛、驚悸、咳嗽、失眠、健忘、盜汗等病症。
17腎俞: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耳鳴、耳聾、腰痛、遺尿、遺精、陽痿等病症。
18脾俞: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腹脹、黃疸、嘔吐、洩瀉、痢疾、便血、水腫、背痛等病症。
19三陰交: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處。主治腸鳴腹脹、洩瀉、月經不調、失眠等。
20安眠:位於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處。主治失眠、眩暈、頭痛、心悸、癲狂等病症。
21肝俞: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等病症。
22環跳:位於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界處。主治下肢痿痺、腰痛等病症。
23承扶:位於臀橫紋中央。主治腰痛等病症。
24殷門:位於承扶穴與委中穴連線上,承扶穴下6寸。主治腰痛、下肢痿痺等病症。
25委中:位於膕橫紋中央。主治腰痛、下肢痿痺、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等病症。
26承山:位於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主治腰腿拘急疼痛,便秘等病症。
27懸鐘:位於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後緣。主治下肢痿痺、胸脅脹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28風市:位於大腿外側正中,膕橫紋水平線上7寸。主治下肢痿痺,遍身瘙癢,腳氣等病症。
29肩髎:位於肩峰後下方,上臂外展,當肩髃(音魚)穴後寸許的凹陷中。主治肩臂攣痛不遂等病症。
30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主治下肢痿痺、脅痛、嘔吐等病症。
31身柱: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氣喘、脊背強痛等病症。
32腰陽關: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痺、遺精、陽痿等病症。
33肩中俞: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主治咳嗽、氣喘、肩背疼痛等病症。
34天宗:位於肩胛骨崗下窩的中央。主治肩胛疼痛、氣喘、乳癰等病症。
廣州好輕鬆團隊分享.
1.用拔罐法治療感冒
症狀:鼻塞流涕、打噴嚏、咽痛咳嗽、頭痛,全身痠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風門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關6、太陽穴7。對於發燒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絡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療頭痛
症狀:頭部脹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陽穴。
3.用拔罐法治療支氣管炎
症狀:咳嗽痰多,伴胸骨後疼痛,氣急,胸悶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豐隆10、尺澤11。
4.用拔罐法治療胃痙攣
症狀:突發性劇烈上腹痛,有時伴有噁心嘔吐等。胃痙攣常見於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有胃神經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樞14、內關15。
5.用拔罐法治療失眠
症狀:入睡困難,多夢,頭暈、健忘、疲倦無力等。
取穴:心俞16、腎俞17、脾俞18、內關、三陰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療高血壓
症狀:頭痛、頭暈、頭脹、耳鳴、失眠,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腎俞、曲池、足三里、三陰交。
7.用拔罐法治療坐骨神經痛
症狀:腰臀部、大小腿右側、小腿右外側及足背側發生放射樣、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等。
取穴:腎俞、環跳22、承扶23、殷門24、委中25、承山26、懸鐘27、風市28。
8.用拔罐法治療關節炎
症狀:關節疼痛、腫脹痠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遼)、曲池、外關、合谷。
下肢取穴:環跳、陽陵泉30、足三里、風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陽關32。
9.用拔罐法治療頸椎病
症狀:頸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療肩周炎
症狀:肩部疼痛、夜間尤甚及肩部有壓痛,活動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點處)。
附註:
1大椎: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主治發熱、咳嗽、氣喘、頭痛等病症。
2風門: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咳嗽、氣喘、吐血、潮熱、盜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當肘關節成直角時,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即為曲池穴。主治咽喉腫痛、熱病、齒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6外關:位於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主治熱病、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病症。
7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處凹陷中。主治頭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於胸骨上窩正中。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9中府:位於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主治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豐隆:位於外踝高點上與外膝眼連線中點處。主治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澤: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胸部脹滿、咽喉腫痛、小兒驚風、吐瀉等病症。
12中脘:位於臍上4寸。主治胃痛、嘔吐、吞酸、腹脹、洩瀉、黃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洩瀉、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樞:位於臍旁2寸處。主治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洩瀉、痢疾等病症。
15內關: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熱病、偏癱、失眠、眩暈、偏頭痛等病症。
16心俞: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心痛、驚悸、咳嗽、失眠、健忘、盜汗等病症。
17腎俞: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耳鳴、耳聾、腰痛、遺尿、遺精、陽痿等病症。
18脾俞: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腹脹、黃疸、嘔吐、洩瀉、痢疾、便血、水腫、背痛等病症。
19三陰交: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處。主治腸鳴腹脹、洩瀉、月經不調、失眠等。
20安眠:位於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處。主治失眠、眩暈、頭痛、心悸、癲狂等病症。
21肝俞: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等病症。
22環跳:位於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2/3交界處。主治下肢痿痺、腰痛等病症。
23承扶:位於臀橫紋中央。主治腰痛等病症。
24殷門:位於承扶穴與委中穴連線上,承扶穴下6寸。主治腰痛、下肢痿痺等病症。
25委中:位於膕橫紋中央。主治腰痛、下肢痿痺、腹痛、吐瀉、小便不利、遺尿等病症。
26承山:位於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主治腰腿拘急疼痛,便秘等病症。
27懸鐘:位於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後緣。主治下肢痿痺、胸脅脹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28風市:位於大腿外側正中,膕橫紋水平線上7寸。主治下肢痿痺,遍身瘙癢,腳氣等病症。
29肩髎:位於肩峰後下方,上臂外展,當肩髃(音魚)穴後寸許的凹陷中。主治肩臂攣痛不遂等病症。
30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主治下肢痿痺、脅痛、嘔吐等病症。
31身柱: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氣喘、脊背強痛等病症。
32腰陽關: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痺、遺精、陽痿等病症。
33肩中俞: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主治咳嗽、氣喘、肩背疼痛等病症。
34天宗:位於肩胛骨崗下窩的中央。主治肩胛疼痛、氣喘、乳癰等病症。
廣州好輕鬆團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