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dsph17398

    1、詞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上它們解釋為:資訊:①、音信;訊息。②、資訊理論中指用符號傳送的報道,報道的內容是接收符號者預先不知道的。訊息:①、關於人或事物情況的報道。②、音信。2、資訊與訊息的區別:資訊是包含在訊息中的抽象量,訊息是資訊的載荷者;訊息是具體的,資訊是抽象的。資訊是訊息,但訊息並不一定包含資訊。3、例如,甲告訴乙說:“你考上了研究生”,那麼乙就從訊息中獲得了資訊。如果丙又告訴乙同樣的話,此時,對乙來說,他只是得到了一條訊息,並沒有獲得其他任何資訊。

  • 2 # 藍風24

    資訊與訊息的區別 資訊與訊息乍一看並無多大區別,但仔細分析,它們之間卻有一些明顯的差異。訊息比較複雜一些,而資訊則相對簡單一些。 首先,從形式上看,訊息的標題完整而全面,訊息可以有引題、主題和副題,而資訊卻只有主題,一般沒有副題,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說明和對科技資訊需要補充說明兩種特殊情況,才有副題,但絕對不能有引題。因此,資訊要採用單標題,即只有一個主標題,特殊情況可以有副標題。另外,任何訊息都有訊頭,新聞訊息的訊頭用來標明訊息的來源,而資訊不需要訊頭,不需要刻意標明作者獲取資訊的具體地方。 其次,從內容上看,雖然資訊與新聞訊息都有導語,且導語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結構,即在文章開頭的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最前面,其它內容依重要與新鮮程度順序排列。在資訊化社會的今天,人們要求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和最多的資訊。但是一般新聞訊息的導語或主體部分可以有新聞背景,甚至有一些細節,而資訊則要求直接切入正題,不做過多的,直來直去,言簡意賅。 第三,從語言風格上看,資訊語言要求樸實、簡潔、明快,不需要過多的修飾用語,資訊講求一個“短”字,行文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求說得多深多透,只告訴受眾是什麼不是什麼,只求點到為止,既在“短”字上見真功夫。因此,對資訊的基本要求是:資訊字數雖少,但內涵要豐富,字數少,要求不擺“龍門陣”,只登“豆腐塊”。資訊短而實,不在乎有多長,三言兩語,直截了當,把事情說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給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訊息則可以多做渲染和鋪墊,還有對背景材料的靈活應用。 資訊一詞在中國由來已久。據辭海記載,中國南唐詩人李中有詩云“夢斷美人沉資訊,目穿長路依樓臺”,可見資訊泛指音訊和訊息。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常錯誤地把資訊等同於訊息,認為得到了訊息,就是得到了資訊。例如,當人們收到一封E_Mail,接到一個電話,收聽了廣播或收看了電視等等,就說得到了“資訊”。確實,人們從接收到的E_Mail、電話、廣播和電視的訊息中能獲得各種資訊,資訊與訊息有著密切的聯絡。但是,資訊與訊息並不是一件事,不能等同。下面將從通訊的過程和通訊的實質來闡述資訊與訊息的關係和區別,從而給出資訊的定義。 在通訊系統中傳輸的是各種各樣的訊息,而這些被傳送的訊息有著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文字、符號、資料、語言、音符、圖片、影象等等。所有這些不同形式的訊息都是能被人們感覺器官所感知的,人們透過通訊,接收到訊息後,得到的是關於描述某事物狀態的具體內容。例如,聽氣象廣播,氣象預報為“晴間多雲”,這就告訴了我們某地的氣象狀態,而“晴間多雲”這一廣播語言則是對氣象狀態的具體描述。又如,我們收到一份E_Mail為“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則得知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具體情況,內容“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是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狀況的一種描述。再例如,電視中轉播足球賽,人們從電檢視像中看到了足球賽進展情況,而電視的活動影象則是對足球賽運動狀態的描述。可見,語言、文字、影象等訊息都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各種不同運動狀態或存在狀態的表述。當然,訊息也可用來表述人們頭腦裡的思維活動。例如,朋友給你打電話,電話中說:“我想去北京”,你就得知了朋友的想法。此時,這語言訊息則反映了人的主觀世界——大腦物質的思維運動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狀態。 定義1.1 用文字、符號、資料、語言、音符、圖片、影象等能夠被人們感覺器官所感知的形式,把客觀物質運動和主觀思維活動的狀態表達出來就成為訊息。 從通訊的觀點出發,構成訊息的各種形式要具有兩個條件:一是能夠被通訊雙方所理解;二是可以傳遞。因此,人們從電話、電視等通訊系統中得到的是一些描述各種主、客觀事物運動狀態或存在狀態的具體訊息。夏農將各種通訊系統概括成如圖1.1所示的框圖。 從圖1.1可以看出,各種通訊系統中,其傳輸的形式是訊息。但訊息傳遞過程中的一個最基本、最普通卻又不十分引人注意的特點是: (1)收信者在收到訊息以前,是不知道訊息的具體內容的。也就是說,在收到訊息以前,收信者無法判斷髮送者將會發來描述何種事物運動狀態的具體訊息; (2)收信者在收到訊息以前,無法判斷是描述這種狀態還是那種狀態; (3)收信者在收到訊息後,由於干擾的存在,不能斷定所得到的訊息是否正確和可靠。 總之,收信者存在著“不知”、“不確定”或“疑問”。透過訊息的傳遞收信者知道了訊息的具體內容,原先的“不知”、“不確定”和“疑問”消除或部分消除了。因此,對收信者來說,訊息的傳遞過程是一個從不知到知的過程,或是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過程,或是從不確定到部分確定或全部確定的過程。如果一個通訊系統不具備這樣的特點,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可見,通訊過程是一種消除不確定性的過程。不確定性的消除,就獲得了資訊。原先的不確定性消除得越多,獲得的資訊就越多。如果原先的不確定性全部消除了,就獲得了全部的資訊;若消除了部分不確定性,就獲得了部分資訊;若原先不確定性沒有任何消除,就沒有獲得任何資訊。 定義1.2 資訊是事物運動狀態或存在方式的不確定性的描述。這就是夏農資訊的定義。 例如,甲告訴乙說:“你考上了研究生”,那麼乙就獲得了資訊。如果丙又告訴乙同樣的話,此時,對乙來說,他只是得到了一條訊息,並沒有獲得其他任何資訊,其實乙獲得資訊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乙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如果乙根本沒有參加研究生考試,也就不可能考上研究生,甲的話對乙來說就沒有包含任何資訊。 在這個事件當中,“考上了研究生”是對考試結果的一種描述,而考試的結果不止一種。可見乙在得到訊息之前存在不確定性。在得到訊息之後,只要甲沒說錯,乙的不確定性就消除了,也就獲得了資訊。 透過分析可知,在通訊系統中形式上傳輸的是訊息,但實質上傳輸的是資訊。訊息中包含資訊,是資訊的載體。得到訊息,從而獲得資訊。同一則資訊可以由不同形式的訊息來載荷,如前例中,足球賽進展情況可用報紙文字、廣播語言、電檢視像等不同訊息來表述。而一則訊息也可載荷不同的資訊,它可能包含非常豐富的資訊,也可能只包含很少的資訊。可見,資訊與訊息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會發展到今天科技進步的非常快,你們知道社交軟體聊天使多少家庭破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