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老師xixi

    宋朝的國力不弱,弱的是軍事,如果說軍事,那宋朝確實是最弱的朝代。

    很多人說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很高,所以宋朝的軍事並不弱,這實際上有點避重就輕了,宋朝的對外戰爭大部分都在趙匡胤事情,從其弟趙光義繼位後,宋朝確實軍力開始弱了很多。

    由於趙匡胤黃袍加身,對武將極其不信任,因此宋代的武將權利很弱,後來趙光義繼位後,出征遼國,幾乎喪命,皇位差點丟失,直接導致了趙光義對武將更加的不信任。趙光義去世後,趙恆繼位,被迫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按期納貢,被遼國壓迫後,又被金國壓迫,發生了靖康之難,後趙構建立南宋,被迫向金稱臣,被金國壓迫後,又被蒙古壓迫,最終南宋都城被蒙古佔領,爆發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南宋十萬君民投海,為何崖山海戰如此慘烈,主要兩點原因:

    一、寧死不屈

    由於宋朝時期理學的興盛,使得忠君愛國的思想對官僚士紳影響很大,雖然君主昏庸無能,但君君臣臣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因此崖山海戰中,南宋依然有很多的追隨者,皇帝都殉國了,臣民何以苟生?

    二、逃無可逃

    蒙古軍隊在宋代那個時期是比較殘暴的,他們不學習儒家經典,不認同仁義道德,應該凡是蒙古軍隊所過之處,都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因此有眾多的百姓被逼向了海邊,最終無路可逃,跳海遇難。

    宋代軍隊弱有宋代的特殊性,並不是宋代計程車兵弱,而是宋代的軍事制度不利於發揮出軍隊戰鬥力。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崖山海戰的悲劇成因不能只怪罪到宋王朝的軟弱上,我們應該看到:自五胡亂華和南北朝之後,兩宋王朝統治期間,應被算做第三個中原王朝的衰落期。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奇特的規律:每當一個功彪史冊的大一統王朝衰落後,總會產生出大動盪和大分裂。

    大唐王朝極盛時期的輝,是中國封建王朝發展史上的一個頂點。在這個時期裡唐朝外撫四夷、內安萬民,其疆域與國力達到了頂峰,故在歷史上有雄漢盛唐之說。

    但是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國勢日漸下行。最後在內亂之中,稱雄一時的唐朝終於土崩瓦解了。而後中原便再次陷入到了戰亂四起、兵連禍結的狀態之中。

    長期的戰亂透支了中原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得中原在整體上衰弱下來。而此刻那些曾經被唐朝長期壓制的域外部族則趁機崛起了,比如契丹人和党項人,他們曾經臣服於唐朝,受到了唐朝文化的洗禮,以及唐朝政治制度的影響,所以在其文化、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因此己經不能再把他們視為漢朝時的匈奴人,那樣的野蠻的部族力量了。而是應該視其為逐漸漢化了的,割據於一方的部族王朝。並且在北宋王朝忙於統一中原時,契丹人早己建立了鞏固政權,並且還得到了幽雲十六州,而這對於契丹人是如虎添翼,其實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

    所以才有了北宋王朝無法在像唐朝那樣,在武力上碾壓契丹的情況。此外北宋王朝過於抑武崇文,也是造成軍事實力下降的另一個原因。而且北宋王朝的對手還不止契丹(遼),西北還有新興的西夏的牽制,故而才會處處受制於人。

    到了金國滅亡遼和北宋王朝之後,形勢也差不多,只不過在原有基礎上將遼國換成了金國而已。而在失去了半壁江山以後,憑南宋王朝的實力,自然也就得釆取守勢防禦戰略了,就算給他們機會,南宋王朝也依然無法恢復中原。

    蒙古帝國崛起後,則彷彿是歷史賜予那個時代的清道夫,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先後攻滅了金國、西夏、大理,佂服了吐蕃,最後對堅持頑強抵抗了數十年之久的南宋王朝,構成了戰略包圍圈:在這種態勢下,儘管南宋王朝有許多忠貞烈士,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抗爭,但終究還是無力迴天。

    最後宋元兩軍在崖山進行了最後的較量,力量衰落已極的南宋王朝君臣,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英勇不屈,演出了一幕君臣蹈海殉國的壯烈歷史悲劇。其不畏強敵、義不懼死的氣節,在千百年來一直被世人所傳頌。

  • 3 # 北洋海軍炮手

    算不上悲慘,因為崖山之戰本質上就是大元消滅南宋的殘餘力量,毫無悲慘可言。

    因為南宋小朝廷已經主動投降,蒙古幾乎是透過傳檄而定的方式收服了江南,所以南宋殘餘反抗分子根本募集不到足夠的力量對抗蒙古大軍。而且,他們能募集到的力量,也不過是被打殘的南宋武裝以及民團,這種武裝的共同點就是戰鬥力低下,抵抗意志不堅定。

    而且,南宋殘餘的抵抗武裝連蒲壽庚指揮的泉州城市民兵都打不過,更何談同擁有東亞大陸最強武裝的蒙古大軍作戰。相比之下,對於南宋大量官民來說,歸順蒙古是最不壞的選擇,因為蒙古大汗對地方事務不感興趣,也不上心,給了地方和民間很大的自主權,只要按時給蒙古大汗繳稅即可。

    同時,對於南宋商業團體來說,蒙古大汗對工商業發展的鼓勵,讓他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社會地位,也不用擔心被朝廷搶錢,所以這種趨勢決定了南宋的抵抗力量只能不斷流亡,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落腳點。

    所以當南宋小朝廷流亡到珠江口的時候,正好趕上漢軍貴族張弘範的大軍遠征至此,這也就是崖山之戰。

    實際上崖山之戰沒那麼玄乎,而且這個小朝廷也沒那麼多的追隨者。至於《元史》裡說的浮屍十萬,字面意思也只是說這一戰雙方死了十萬人而已,壓根就不是說十萬人跳海。更何況也不可能死十萬人,因為十萬人需要至少一千條船,在沒有無線電和雷達單純靠目視指揮的時代將領根本指揮不動,而且珠江口也擺不開上千條船廝殺。

    所以這個十萬不過是一個虛數,是誇讚武功的一種文字遊戲而已。只不過對於不善水戰的元軍來說,這一戰確實不好打,但是元軍把回回炮佈置在船上和岸上,使元軍擁有了遠強於南宋的遠射火力,而抵抗軍的水師戰船又被鐵索串聯在一起,機動性不如元軍,在元軍的重型石彈和震天雷的打擊之下,只能眼看著戰船一組一組的沉沒。

    所以,在回回炮的猛轟以及為軍功而戰的元軍攻擊下,抵抗軍的抵抗意志徹底瓦解,不是逃離戰場就是投降。陸秀夫在面對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只能揹著趙昺跳海,以免被元軍生擒。

    之所以南宋毫無悲慘可言,之所以南宋不值得同情,因為這是南宋自找的。當時的南宋如果和大金聯合,支援大金對抗蒙古,說不定還能繼續苟延殘喘;而南宋選擇聯蒙滅金,那麼南宋連苟延殘喘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大金對於南宋來說,是隔離蒙古的戰略屏障,能防止南宋暴露在更大的戰略風險之下。所以南宋最好的戰略選擇就是支援大金在前面耗著,讓大金能頂住蒙古,或者讓大金頂的時間長一點自己在後面備戰,再加上當時蒙古封建貴族共治的制度,說不定還能頂住蒙古大軍的攻擊。

    而聯蒙滅金是讓南宋直面蒙古的戰略風險,那麼南宋最後的結局只有被武力更強的蒙古解決掉,沒有別的選項。所以,南宋最後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自取滅亡。

    也就正如我開頭所說的,南宋不值得同情。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蔬菜降火最快最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