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哥讀史

    題主所問的“記錄下慈禧私生活的女作家”,應該是指在清末,曾經侍奉慈禧的德齡和容齡姐妹。民國以後,姐妹兩人都曾以當年在宮中所見聞,著述成冊出版。德齡所著《清宮二年記》、容齡所著《清宮瑣記》,均對慈禧太后的私生活情況進行了大量描寫。

    德齡所撰的《清宮二年記》最早在美國出版時,署名為“Princess Derling”,以後翻譯的中文版本作者名均為“德齡公主”。關於德齡的身份,曾一度引發過爭議。

    一、

    德齡的身份是否為公主?

    根據清朝宗室制度,只有皇帝的親生女兒,或者過繼來的女兒,才有資格稱“公主”。其餘的宗室之女,通稱為“格格”。

    按照出身的不同,“格格”共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其中親王的嫡福晉所生之女,可稱郡主;親王側福晉之女,則稱郡君。出身更低者,則依次稱縣君、鄉君。貝勒以下爵位所生之女,不入“格格”之列。

    德齡與容齡的父親,名為裕庚,是漢軍正白旗人。裕庚原來的姓氏已不可考,但祖先為漢人無疑。德齡身份為漢族,跟愛新覺羅家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自然不可能是公主。

    二、

    德齡公主之稱是否為翻譯錯誤?

    有一種說法,認為德齡署名“Princess Derling”的本意為“德齡郡主”,在翻譯為中文版本時誤譯成了“公主”。而郡主的稱號,據說是慈禧太后特賜給德齡的。

    上面這種傳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畢竟德齡姐妹確實曾經侍奉過慈禧,又深得其寵愛,或許會給兩姐妹賞賜一個“郡主”身份。

    但實際上,如前所述,清朝宗室制度甚嚴。慈禧就算再怎麼一手遮天,也不可能打破祖制,把兩個漢族女子封為郡主。另外據《國聞備乘》記載,當年德齡姐妹受寵,但向慈禧請求為其父親升職,仍不可得,那就更不可能破格給兩姐妹郡主的身份了。

    三、

    德齡為何自稱郡主?

    箇中原因,我們只能猜測。當年德齡嫁給美國駐滬總領事館的副領事,不久便一起到美國生活。

    在亞美利堅的作家圈子裡,德齡沒什麼名氣。或許為了讓《清宮二年記》大賣,德齡和出版商便聯合想出一個點子,以“Princess Derling”作為筆名,提升書中所述內容的可信度,同時也可以引起讀者對本書的興趣。

    另外,此書出版時,不僅慈禧早已去世,大清也早就亡了,用這個筆名,德齡本人不會承擔太多的法律風險。若有人質疑,就說此為筆名便是。因此,“德齡公主”的稱謂,也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 2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這位記錄慈禧太后生活且自稱是公主的女作家是美籍滿族作家德齡。

    德齡一家在法國招待載振一行,左二為德齡,右一為德齡父親裕庚

    德齡著有《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清宮二年記》等幾部關於慈禧太后和清宮佚事的書籍,1980年代以後,國內許多出版社紛紛重印,許多讀者也將德齡的這些書作為信史來看,其實不然。據清史專家朱家溍分考證,德齡的《瀛臺泣血記》和《御香縹緲錄》大部分故事和情節屬於虛構,應該歸於小說類別,《清宮二年記》大體上算是回憶錄,但其中錯誤和不準確之處也不少,需要讀者鑑別使用。

    不僅德齡的作品靠不住,她自稱的“公主”更不靠譜,下面 交代一下德齡的家庭和身世。

    德齡是清末外交官裕庚的女兒,母親是混血兒,地位卑微,裕庚出任駐日公使時,後來擔任偽滿國務總理的鄭孝胥擔任駐神戶領事,他在日記中寫道:“(裕庚)其妻死,納都下妓鬼子六為妾。鬼子六者,其父西人,流落死於上海,母為粵妓。”鄭孝胥所說的“鬼子六”就是德齡的母親。

    裕庚擔任駐日公使和駐法大臣時,他的子女均隨行,其中包括德齡和容齡,接受了西方教育。回國後,慈禧太后聽說裕庚的女兒擅長外語,當時慈禧經常和外國駐華使節的夫人們來往,於是便讓德齡和容齡入宮覲見,從此姐妹兩成了紫禁城的常客。1905年3月,裕庚因病赴上海治療,德齡姐妹離開了北京,來到了上海。

    後來德齡與一位美國駐華外交官結婚,定居美國,並用英文撰寫了一些回憶清宮生活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籍文章被翻譯後在國內出版,反響巨大。1944年,德齡在加拿大遭遇車禍去世。

    德齡的公主稱號出自一位美國作家阿德·柏克斯的文章,他曾以《我與德齡公主》為題,向美國讀者介紹了德齡其人。這是德齡公主這個稱號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可能是出於炫耀或者虛榮的原因,德齡將《我與德齡公主》這篇文章附在了她的新作《御香縹緲錄》中,並在以後的作品中均署名“德齡公主”。

    德齡(左)與慈禧在一起

    其實德齡並非皇室後裔,她不是公主,也不是郡主。按照清代規矩,皇帝之女封公主,親王之女封郡主。除了公主和郡主外,還有縣主、郡君、縣君、鄉君和宗女的封號。這都是宗室和特殊勳臣封爵的範圍,德齡父親裕庚既非宗室,也非特殊勳臣,他的女兒不可能獲得這些稱號。

    德齡還在作品序言中說自己曾給慈禧當過女官,其實這也是謊言。清史專家朱家溍在《故宮退實錄》中這樣寫道:

    其實作者自稱女官,不過是順口一說而已。這個期間和德齡、容齡同時在宮中伺候太后的人,還有慶王府的四格格、元大奶奶等,都既無編制,也無名分。自從德齡這本書問世以來,不少人就認為這些在宮中供太后解悶的人真的是什麼女官,於是發生種種問題,這些女官是幾品?她們屬於什麼衙門管?多少俸祿?等等。

    從以上考證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身為一般旗人的德齡之所以自稱是皇宮女官甚至是公主,其目的都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以糊弄不知內情的讀者和外華人。

  • 3 # 五味社

    德齡自稱郡主,英文翻譯成“公主”。

    德齡最著名的身份莫過於擔任慈禧的女官,其實女官並非實職,僅是翻譯,因為其父裕庚在海外任職6年,德齡深受西方教育,精通多國語言,尤其是英法。

    1911年,德齡出版《清宮二年記》,描述德齡在清宮中侍奉慈禧的生活細節,是她所有作品中史料價值最高。但其中也甚多可疑之處。

    一,其父裕庚的公爵身份,像左宗棠,曾國藩之類的重臣僅為侯爵,裕庚僅為三品,卻為公爵,令人匪夷所思。

    二,公主身份,德齡在書中署名“德齡公主”,只有皇帝之女才為公主,親王之女為郡主,裕庚非皇室宗親,德齡連格格也算不上。

    三,滿族身份,其父裕庚本姓徐,為漢軍正白旗人;其母Luisa·Pierson,是混血兒。

    德齡為何署名“公主”,存在兩種說法:

    一,慈禧很滿意德齡的工作,一次大壽上,慈禧冊封德齡郡主頭銜。郡主在英文翻譯中為公主。但關於慈禧冊封郡主頭銜之事存在可疑之處。

    二,德齡欲嫁美國富商,美國富商最羨慕他國有爵位者,故德齡以此自抬身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駕護航”的近義詞有哪些?